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一个文献综述

2014-08-07 06:56董昕刘强周婧玥
关键词:老龄养老老年人

董昕+刘强+周婧玥

摘要: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相比于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我国关于老龄产业的学术研究起步晚,成果较少,且微观分析和定量分析不足;应强化关联性研究,细化和深化分环节研究,注重定量研究以及研究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在全面回顾我国老龄产业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市场规模、市场结构、区域市场差异等角度总结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制约因素、发展对策以及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以期为我国老龄产业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产业;老年市场;老龄事业;老年人口群体;老年人需求;养老产业;老年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F264.9;F01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131(2014)04007809

一、引言

2013年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超过2亿人(占总人口的14.9%),65周岁及以上人口超1.3亿人(占总人口的9.7%),按照统计意义上的老龄社会定义,我国已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阶段。老龄社会是消费拉动型(老年人口购买力)和科技推动型(劳动人口生产力)社会,随着老龄人口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老龄产业将成为未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杨燕绥 等,2014)。因此,培育壮大老龄产业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 “扩内需、促就业、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老龄人口所需资源和服务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培育老龄产业市场供需链条,解决老龄化现象带来的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也是中央启动新一轮改革的题中之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所在。老龄产业潜在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以及学术价值的叠加效应越来越得到学术界、政府决策部门、企业界以及老年群体的极大关注,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热点问题。

我国学术界对老龄产业的认识始于20世纪90年代,是伴随着老年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而逐步开始的,最初的研究集中在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和老年群体的消费市场上。张纯元(1994)所著的《中国人口老化与未来市场》应该算是较早对老年市场的消费需求进行研究的学术专著,认为中国人口的急剧老化扩大了老年消费市场的规模,老年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赵宝华(1999)基于我国老年消费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认为应尽快制定和完善扶持老龄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并由市场消费需求引导生产供给。张京城(1999)认为,日益增加的老年人口将会给社会需求带来极大的刺激,推动老龄产业的快速发展;老龄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提供了相对充足的就业岗位,也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和财政压力,将是中国进人21世纪后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进入21世纪,我国关于老龄产业的研究进入“发展阶段”(陆杰华,2000,2002),但有关研究文献从数量上来看还是比较匮乏。对“中国知网”数字文献的检索结果表明,2000—2014年我国以“老龄产业”作为关键词的研究文献单年最多不足200篇,而以其为篇名的单年最多不足50篇,且近半数为报纸媒体报道资料。其中,陆杰华(2002)和艾慧(2007)两位学者分别对我国老龄产业的研究进行过综述:陆杰华将我国老龄产业研究分为起步阶段(1997年前)、研究开拓阶段(1997—2000年以前)、研究发展阶段(2001年之后),艾慧则基于必要性、内涵界定、性质界定、有效需求四个方面对我国2007年以前有关老龄产业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评价。老龄产业是由老年人口的强大刚性市场需求托起的新型产业,是典型的消费拉动型产业,因此本文在全面回顾我国老龄产业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产业市场规模、产业市场结构、区域市场差异等角度分析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现状与特点,归纳我国制约老龄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经验,进而从研究实用性和适用性角度总结以有效市场需求为动力推进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并对老龄产业的研究趋势和重点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今后的老龄产业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老龄产业的界定与市场需求

1.老龄产业的内涵和外延

不同学者对“老龄产业”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位,要界定和理解老龄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的研究值得关注:

董昕,刘强,周婧玥: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一个文献综述一是老龄产业的概念。1997年召开的全国第一届老龄产业座谈会正式提出了老龄产业的概念,认为老龄产业广义上是指满足老年人特殊需要的产品、设施和服务,包括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以及精神文化方面需求的具有同类属性的行业、企业的经济活动。此后,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张纯元(1999)认为老龄产业是为老年人提供产品与服务、满足老年人各方面需求的各种行业与部门的通称;顾鉴塘(2001)认为老龄产业是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提供相应的老年产品和服务;张文范(1997)、王章华(2013)等认为老龄产业是由老年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产业,包括所有有关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的经济活动和设施。产业经济学理论将老龄产业归属于老年福利经济范畴,指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直接为满足老年社会群体的物质文化需求而形成的经济业态的集合,构成要素包括市场、产品和从业人员。从宏观意义上讲,老龄产业是涉及多种学科、关系到多种经济门类的综合性产业,具有理论性强、政策性强、实用性强、操作性强的特点(麻凤利,2010)。总结近年来国内专家学者有代表性的观点,老龄产业是为老年人提供产品或劳务、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需求的各种行业、部门的通称,是由老年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一种新兴的产业,它包括所有有关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的经济活动和设施。

二是老龄产业与老龄事业的区分。陈叔红(2007)认为在目前老龄产业研究中,依然存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相混淆的现象,虽然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都是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为老龄群体提供与生活保障相关的各种制度、设施、物品、服务等老龄产品,但实际上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存在根本的区别。麻凤利(2010)也同意产业与事业存在属性上的不同,两者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老龄事业属于非盈利性公益事业,老龄产业则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活动。由于老龄产业性质徘徊于事业和产业之间,部分学者坚持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促进老龄产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必须既要强调其福利性,又要注重其微利性(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国家软科学课题组,2003)。

三是老龄产业的分类。老龄产业体系涉及第一、二、三产业,主要包括农业、加工业和服务业,农业为老人提供所需要的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老人提供必须的生活用品,服务业则为老人提供所需的服务与设施。陆杰华(2013)等将我国现有的老龄经济业态分为养老产业、军休产业、老年医疗产业、老年旅游产业、老年报刊产业、老年文化产业、老年教育产业、老年保险业、老年会展业、新型综合产业(包括征婚、法律援助、网上信息服务等)等12类。

2.我国老龄产业的市场需求

需求是市场存在的前提,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是以市场的需求为原动力的,人口老龄化对市场和生产的影响主要也是通过消费需求来实现的。消费需求是指消费者对消费资料和消费性劳务的需求,也就是人们对满足其生存、享受和发展的物质资料和劳务需要在有支付能力条件下的表现形式;而老年消费需求大体分为三类(赵宝华,1999):老年物质产品消费需求(包括衣、食、住、行、用以及药品、医疗等)、老年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包括文娱、体育、保健、教育等)和老年照料服务消费需求(包括老人护理服务、老年家庭服务、临终关怀服务、咨询服务等)。李齐云等(2008)认为老龄产业的产生与发展取决于由老年人口规模、老年人购买力水平和购买欲望所决定的市场需求。赵宝华(1999)也认为,由于人口老龄化所引起的消费需求的变化,对整个社会消费需求、市场结构将产生越来越重大和深远影响。

在社会总需求中,老年人需求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王章华,2013),老龄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可以用老年消费在GDP中的比重来衡量。2009年我国老年人市场的年需求为6 000亿元,2010年达到1万亿元,但我国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足1 000亿元(全国老龄办,2010)。陆杰华(2013)通过实证分析认为,从2011年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消费增加的速度要远远快于人口增长速度,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在2035年左右达到高位之后将明显慢于之前年份,但老年人口的消费却一直呈现高速增长之势;老年人消费总额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将从2011年的5.55%持续上升到2050年的17.25%,40年间增长超过11个百分点。根据全国老龄委的测算,到2050年我国老年市场的需求将达到5万亿元;杨超(2013)的研究表明,从2010年到2020年和2030年,我国老龄产业规模将从近1万亿提升到8万亿和22万亿,老年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从6%左右提高到12%和15%左右,对GDP的拉动作用从3%提高到6%和8%。鲍学全认为2013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2亿,未来20年还将翻一番,突破4亿,届时老年人口的消费规模将超过13万亿参见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鲍学全在“2014首届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启动及《环球老龄》杂志创刊新闻发布暨保利养老战略发布会”上的致辞。 。从我国老年人口退休金总额看,2010年达到8383亿元,2020年将达2.8万亿元,到2030年将达7.3万亿元,老年人群体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消费大军。

上述关于老年市场消费需求的测算,证明了我国老龄产业在未来国民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地位。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老龄人收入水平的稳步增加,我国老龄人口消费需求和能力的增长将为我国老龄产业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陆杰华,2013)。同时,老年消费市场逐渐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老年消费总量将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逐步上升,老年消费水平将随着经济发展和老年人收入的增加不断提高,老年消费结构将向多样化和多层次方向发展,老年人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将日益趋向科学,老年人的非物质性消费需求将逐步上升。

三、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

1.我国老龄产业的规模、结构与特点从产业的市场规模来看,当前我国老龄产业的规模为 1.3万亿人民币,占GDP的8%左右,如果广泛地看待老龄产业市场,到2050年老龄产业占GDP的比例将会增长到29%(中国老龄科学研究发展中心,2013)。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阎青春(2013)认为,到2015年,我国养老床位将增加340多万张,需建设资金 3 000亿元;养老服务、就业岗位潜在需求将超过500万,老年人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的潜在市场也将超过4 500亿元;这意味着,未来几年的时间内,老龄产业将新增高达7 500多亿元的产业规模。

从老龄产业的市场结构来看,陆杰华(2013)认为我国老龄产业中的养老服务业、老年教育业和老年住宅业都呈现出快速兴起的势头;在技术革新和市场细分的推动下,传统的老年日常用品业、老年医疗保健业以及日渐兴起的老年旅游业也都有较好的发展;而老年金融保险业、老年咨询业的发展则较为滞后。王章华(2013)认为目前我国老龄产业发展较快和发展最好的是养老机构,其次是养老服务和护理照料,再次是老年人产品、老年人旅游、房地产以及金融保险。万俊海(2007)认为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目前主要集中在老年生活用品、老年住宅、老年旅游等产业领域,其中,老年生活用品产业(满足老年人群体的生活辅助品、医疗器械、保健品、营养品等)发展较快;一些在选址、规划、内部设施等方面充分考虑老年人需求,深受老年人喜欢的大型老年社区,已成为老龄产业中老年住宅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候鸟式”度假也成为老年旅游产业发展的亮点,同时,诸如农村田园风光游、古建筑巡礼游、民俗文化游等适合老年人身心的慢节奏旅游(让老年人慢慢地走、慢慢地看、仔细观赏品味)已经成为老年旅游业发展势头很好的项目。

从老龄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来看,廖祺(2013)认为我国老龄产业市场较为集中在数个经济发达城市和沿海城市;李子成(2013)也认为我国老龄产业市场需求规模存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现象,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领先于全国各地,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老龄产业发展滞后,市场消费需求释放不足导致难以支撑产业发展基础。陈刚(2007)基于对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老龄产业消费市场的考察,认为无论从养老服务的内容、方式,还是从投资经营模式来看,这些地区已初步形成了社会化和市场化相结合的服务体系,有效的市场消费需求带动了老龄产业的发展,催生出了“政府引导主体化、举办单位多元化、资金筹集多样化、城乡联动一体化”的“温州模式”和“在家托老、政府买单”的“上海模式”等创新养老模式。此外,赵朝霞等(2013)对西部城市重庆、罗帆(2012)对中部城市武汉、李倩等(2012)对广东省、余家军(2014)对苏州等的研究也表明,我国老龄产业在区域布局和地区发展程度上都存在较大差异。

我国的人口转型与经济改革、社会转型是重叠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同时也是经济体制市场化、公共服务社会化、老龄产业现代化的过程,具有典型的市场消费拉动产业发展的特点。杨超(2011)认为我国养老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领域广、环境友好、健康可持续等特点,涉及看护护理、医疗康复、金融、旅游、文化等20多个行业,并对上下游产业(如建筑、钢材、水泥、机械等)有明显的带动效应。陆杰华等(2013)认为现阶段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概括起来有六点:一是老年市场规模迅速扩张,但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和就业的局面尚未形成;二是老龄产业发展相对较为集中,产业发展区域间失衡;三是养老服务和产品发展势头良好,但产业扶持和规范性的政策欠缺;四是老龄产业福利色彩浓厚,社会力量参与力度亟待增强;五是产品和服务销售渠道单一,促销手段较为落后;六是以传统产品为主的格局仍未打破,市场研究和产品开发相对脱节。

2.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不足与制约因素

王章华(2013)认为,我国老龄产业虽然具有老年人口绝对数多、市场规模大、地区差异大、需求层次多、生活服务需求多样化等特点(特别是消费需求潜力巨大),但总体来看,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远远滞后于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滞后于老年人口的消费需求,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规模,老年产品市场呈现企业少、产品单一、供给匮乏、市场冷落等特点,尤其是老年人口的金融保险、理财服务供给滞后于市场需求。李齐云等(2008)在全面分析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认为我国老龄产业形成了“厂家不愿做,商家不愿卖,消费者无处买”这样一个怪圈,养老机构严重不足,数量和从业人员的素质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口的增长需求。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会长李宝库指出,老龄产业作为一个横跨第一、二、三产业的综合产业体系,目前国内只在老龄医药、医疗、保健品等方面有所发展,其他老年人专用品开发得很少,市场上老年人日常生活所需的商品品种单一,有的甚至短缺。

陈刚(2007)认为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产品供求矛盾突出、产品和服务开发创新乏力、产业发展处于无序状态以及由于投资不足而缺乏规模效益等是目前我国老龄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严重问题,而社会氛围滞后、政府部门角色缺失、管理机制不健全、专业人才缺乏、老年人口消费习惯等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陈勇鸣(2012)认为,目前,影响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体制性障碍,老龄产业的性质徘徊在事业和产业之间,缺乏是政府介入还是市场介入的边界划分;二是传统观念的影响,长期形成的“福利化养老”认识误区影响了养老服务社会化、产业化的进程;三是缺乏总体规划和宏观指导,政府在老龄产业战略发展中职能缺失。而从市场消费需求角度来看,制约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对老年市场的重视度和开发度不够,缺少老龄产业孕育壮大的产业环境;二是老年人口群体的消费能力没有被有效激发出来笔者认为其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老年人自身养老保障的能力及其对国家社会保障收益的信心不足;二是当下老年人被子女“啃老”(甚至隔代育婴)等替代性消费严重降低了其实际消费水平;三是老年人自身消费观念比较保守。 ;三是老年市场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四、国外老龄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的时间较早,对于老龄产业的研究相对比较丰富和成熟,但大多是集中在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方面,将人口老龄化视为社会问题去考究和解决。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Pichat(1956)全面总结了关于人口老化问题的研究成果,分析了人口老龄化的决定因素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Clark Tibbit(1960)的《老年学手册:社会(经济)诸方面》以及Clark和Spengler(1980)合著的《个体高龄和群体老化经济学》的出版分别标志着老年学的诞生和老龄化经济学的真正确立。进入21世纪,发达国家学者对老龄化的研究更加深入。World Bank(2001,2003)认为国家应该通过采取多支柱养老保险制度等手段解决人口老龄化引起的财政危机和社会问题;Ronald Demos Lee(2007)在《全球人口老龄化及其经济影响》(Global Population Aging and its Economic Consequences)一书中分析了老龄化对人口结构和全球储蓄的影响,并提出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行动方案;2008年新加坡老龄产业会议与展览(SICEX)重点讨论了医疗保健、旅游休闲、金融及科技四个主题,强调了老龄产业的重要作用;George Magnus(2008)在专著《人口老龄化:人口结构正在改变我们的经济和生活》(The Age of Aging:How Demographics are Changing the Global Economy and Our World)中深入探讨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住房和股票价格、公共开支和税收、教育和医疗保健以及财富分配等问题造成的影响;Robert Holzmann(2009)就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体系和金融市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James Kipp Poffle(2010)分析了人口老龄化趋势对医疗卫生产业的影响,认为老年人口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医疗卫生的有效需求。

国内学者在发现我国老龄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差距和问题后,开始尝试对国外老龄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以期能从中探寻促进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经验。国内学者对发达国家老龄产业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对日、韩老龄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上从老龄化进程看,日本虽不是老龄化开始最早的国家,却是由消费需求刺激产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2000年,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0.22亿(占人口总数的比重为17.4%),2010年65岁以上老龄人口约为3 000万人(占总人口的23.1%),来势凶猛的人口老化生产的市场需求极大地刺激了日本老龄产业的发展。 。闫永胜(2008)、查建华(2011)等通过对中国和日本两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对比分析,查找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总结借鉴日本的发展经验。陈铭等(2006)将日本老龄产业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具体特征进行了详细论述,认为日本的老龄产业之所以能够得到较快发展,除了老龄人口急剧增加的内在动力外,主要得益于日本政府对经济形势和企业经营的强大影响力,同时,针对老龄产业的规范措施和扶持政策也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田香兰(2013)归纳总结了韩国发展老龄产业的经验,认为韩国老龄产业之所以能够顺利发展,是因为选择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推动、社会支持”的产业发展道路,这种老龄产业发展思路值得我们借鉴。此外,杨宏等(2006)对英国、奥地利、德国、美国、瑞典等发达国家老龄产业发展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尽快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发展社区养老是我国社会养老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缓解我国养老困境。

基于有关文献对发达国家老龄产业的分析,可以看出:发达国家老龄产业发展已相对完善,且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所涉及的领域覆盖面比较广,老龄产业的发展已能够基本顺应本国人口老龄化的需求。我国发展老龄产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借鉴其先进经验:一是明确本国老龄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根据各阶段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如日本将本国老龄产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制定不同的支持政策来促进老龄产业发展。二是发展老龄产业需要政府积极地引导与支持。例如,为促进老年消费品开发,日本颁布了《促进福利用具器具机械研究、开发和使用的法律》,而韩国选择了政府主导型的产业发展道路。三是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为涉老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氛围,同时,在政策扶持方面予以倾斜。例如,在融资方面可以为涉老企业提供期限较长的、贷款利率优惠的信用贷款,以刺激企业投身老龄产业的积极性;政府还应在城市规划的早期为老龄产业和老年设施预留发展用地,以降低老龄产业的土地、租金等经营成本。

五、促进老龄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建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指出,要从国情出发,把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努力使养老服务业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成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因此政府、企业以及老年人群体应“三位一体”,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完善市场各环节的传导机制,充分释放消费需求对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通过刺激市场有效需求促进老龄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高老龄产业满足市场有效需求的能力加大政府和政策支持力度,创新金融、财政、产业等领域对老龄产业的扶持模式,夯实老龄产业满足市场有效需求的基础能力。陆杰华等(2013)认为现阶段我国老龄产业发展急需一个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一是各级政府要在统筹考虑老年人群体消费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制定老龄产业发展规划;二是设立老龄产业发展基金,并通过接纳社会捐赠等方式筹措老龄产业发展所需资金;三是完善老龄产业的准入制度以及制定和改进相关规范和标准;四是建立区域和城乡一体的老龄产业政策体系;五是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老龄产业,促进养老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六是积极支持和培育“老年典范区”。万俊海(2007)认为促进老龄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优化老龄产业的产业环境,包括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条件以及引导老年人实现从经济收入水平到消费观念和模式的一系列转变,这些都与政府的相关职能完善和政策调整密切相关,因此政府在老龄产业的发展中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曾霞(2007)认为,要制定必要的优惠政策,扶植老龄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建立并不断完善有关老龄产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政府的宏观引导、管理和监督;积极探索和完善老龄产业多元化投资体系,引导、整合和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发展老龄产业。李齐云(2008)提出要形成一套“以政府间接调控为指导、以市场机制为主要资源配置手段”的老龄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并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形成促进老龄产业快速发展的有效市场需求。2.构建需求导向的市场体系,优化老年市场产品和服务结构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培育老龄产业多元化供需链条,形成竞争有序、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企业要在正确评估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科学界定经营范围,构建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产品供应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差异化、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廖祺(2013)认为老龄产业的发展会受到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深刻影响,提出应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发展格局。吴玉韶(2004)认为老龄产业的发展要坚持产业的市场性属性,以“需求为导向”,企业要在正确评估老年人群体的有效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精准市场定位,政府既要加大对老龄产业的扶持,又要重视对老年市场的监管。杨燕绥等(2014)认为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依赖于“扶持养老服务龙头组织”“打造养老服务供给链条”“培育老龄人口养老资产”等三个方面的创新,特别提出要以老年人口的需求为核心,打造养老服务供给链条。赵宝华(1999)认为,市场主体要摸清老年人口规模、老年人口结构、老年人口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以及老年人口的特殊消费需求对产品市场结构产生的影响,进而提供适销对路的老年产品和优质服务;同时,也要引导老年群体树立新的消费理念,积极接受和享用新产品和现代服务。李齐云(2008)指出应推进老龄产业的市场化进程,把握人口变化趋势对市场消费需求变化的影响,调整企业经营范围和产品结构,提供差异化、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并选择适合老年人消费心理的营销模式。刘美清(2012)认为老龄产业要以养老服务为核心,以老年房地产业和医疗保健业为两翼,兼顾其他产业,拓宽老年消费市场。

3.完善老年社会保障,提升老年人消费能力

在老年人口个体层面,应优化个人的资产结构,提高个人消费能力和理财能力,充分发挥市场消费主体作用。王章华(2010)从加大宣传以提高认识、强化政策扶持、培育消费市场、确定产业发展的优先行业、建立养老保障体系、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营造新型老年消费文化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认为应基于两个方面刺激老年市场的消费需求:一是从我国老年人的经济承受力和现实需求出发,家庭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应是近期优先发展的重点行业,企业应结合老年人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市场需求制定体现老年特色的产品开发策略;二是鉴于老年人群体的异质性和多样性,要正确引导老年人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产品和服务也要方便化、舒适化和保健化。冯永华(2011)和张俊埔(2013)认为老年人收入水平不高、购买力有限、“未富先老”是制约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基本障碍,从消费决定生产角度来看,提高老年人口消费能力是发展老龄产业的关键;要完善养老保障制度,提高老年人口购买力;也要加强消费教育,提高老年人口消费意愿。

六、评述与展望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我国学者对老龄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产业的界定、现状和问题、发展对策的阐述以及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等方面,由于研究视角过于宏观,缺乏对老龄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和关键要素的微观机理的深入研究,导致研究成果过于笼统,提出的对策建议相对空泛。比如,从市场消费需求角度来看,现有研究对于老龄产业的有效需求以及供需之间的市场平衡等都缺乏深入的剖析,对于市场主体的功能定位、相互关系以及作用机理也少有涉及,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大多数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忽略了产业发展要素的差异性和关联性例如,我国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老年人口在人口数量、生活习惯、经济收入及来源等方面上都存在差异性(刘丹,2013)。 。此外,由于目前我国有关老龄产业的数据相对匮乏,导致现有的文献多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较少。上述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老龄产业研究的拓展和深化,但同时也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了研究空间和方向。展望我国老龄产业研究的趋势和走向陆杰华(2002)和艾慧(2007)曾对我国的老龄产业研究进行展望,认为:要强化前瞻性的理论研究,重视老龄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将试点研究和总体研究有机结合;并强调,老龄产业研究要达到定性与定量结合、宏观与微观并重的目标,数据库的建立必不可少,提倡政府、学界、商界联合攻关,打造老年产品供求信息平台,以便为老龄产业微观研究提供翔实可靠的一手数据。 ,笔者认为以下四个方面值得更多的研究和关注:

一是强化老龄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相关产业的关联性研究,探析发展老龄产业对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的作用和机理,进而在我国“促消费、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总体发展框架中探寻和明确老龄产业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着力点和纵深点。

二是细化和深化对老龄产业的分环节研究,在现有的“现状—问题—对策”的一般性的研究范式基础上,强化和深化对老龄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微观机理的研究。例如:从市场需求视角,可以细化和深化至需求增量(老年人口发展趋势)、需求存量(消费市场规模)、需求结构(收入和消费结构)等方面;从市场供给视角,可细化和深化至产品服务供给、技术支撑供给、政策环境供给等方面。

三是注重老龄产业研究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如何将老年人口的潜在需求转变为现实需求,从而实现潜在购买力向现实购买力的转变;如何促进老龄产业从政府主导向市场运作转变,发挥市场在资源流通和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等。

四是注重对老龄产业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以及对大数据的挖掘和应用,创新分析工具,强化和拓展对老龄产业的定量研究。

参考文献:

艾慧.2007.中国老龄产业研究现状与展望[J].经济纵横(2):3033.

查建华.2011.中日两国老龄产业发展比较研究[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4):5059.

陈刚.2007.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陈茗.2002.日本老龄产业的现状及其对策[J].人口学刊(6):711.

陈铭,兰荣生.2006.发达国家老龄产业的发展及相关政策——以日本为例[C].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109119.

陈叔红.2007.养老服务与产业发展[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陈勇鸣.老龄产业:中国经济新的内需增长点[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20914)[20140228]. http://theory.people.com.cn / GB/ 49154/ 49156/17603588.html.

冯永华.2011.我国老龄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35):6466.

顾鉴塘.2001.老龄产业——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兴起的特殊产业[J].人口研究(2):3132.

李倩,张开云,霍英桦.2012.老龄产业发展策略探析——以广东省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147151.

李齐云,崔德英.2008.老龄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山东经济(1):7175.

李子成,王稳妮.2013.老龄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5):7172.

廖祺.2013.中国老龄产业的发展问题及政策建议[J].企业导报(18):8687.

刘丹.201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我国农村老年照护服务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0(5):6067.

刘美清.2012.我国老龄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

罗帆.2012.武汉市老龄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

陆杰华,王伟进,薛伟玲.2013.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现状、前景与政策体系支持[J].城市观察(4):513.

陆杰华.2000.关于我国老年产业发展现状、设想与前景的理论思考[J].人口与经济(4):5963,54.

陆杰华.2002.我国老龄产业研究述评及展望[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35140.

麻凤利.2010.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全国老龄办.2010.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R].

田香兰.2013.日韩两国发展老龄产业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南开日本研究(2):339352.

万俊海.2007.我国老龄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

汪雁.2004.对老龄产业内涵和性质的再思考[J].市场与人口分析(3):5964.

王章华.2010.我国老龄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1):3739.

吴玉韶.2014.对我国老龄产业几个基本问题的认识[J].老龄科学研究(1):312.

闫永胜.2008.中日老龄产业比较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5):115117.

杨宏,谭博.2006.西方发达国家老龄产业的发展经验及启示[J].经济纵横(11):6566,75.

杨燕绥,张弛.2014.老龄产业发展依赖三个创新[J].中国国情国力(1):1719.

余家军.2014.苏州市老龄产业发展态势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4):4447.

赵宝华.1999.试论中国老年消费市场及其对策[J].市场与人口分析(11):2526,54.

曾霞.2007.我国老龄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

赵朝霞,董昕.2013.重庆老龄产业发展潜力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15):2527.

张纯元.1994.中国人口老化与未来市场[J].市场与人口分析(12):4446.

张京城.1999.中国人口老龄化与老龄产业的发展[J].市场与人口分析(3):2021.

张俊浦.2013.老龄产业发展障碍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1617.

张文范.1997.推进老龄产业发展——在中国老龄产业座谈会上的讲话[J].市场与人口分析(4):5764.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国家软科学课题组.2003.促进老龄产业发展的机制和政策研究[R].

ClARK R C,SPENGLER J. 1980. The Economics of Individual and Population Aging [M]. Cambridge University.

HOLZMANN R. 2009. Aging Population, Pension Funds, and Financial Markets: Regional Perspectives and Global Challenges for Central, Eastern and Southern Europe[M]. New York:World Bank.

HOLZMMANN R,STIGLITZ J. 2001. New Ideas About Old Age Security Toward Sustainable Pension Systems in the 21st Century [M]. New York:World Bank.

LEE R D. 2007. Global Population Aging and Its Economic Consequences [M]. Washington D.C: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Press.

MAGNUS G. 2008. The Age of Aging:How Demographics are Changing the Global Economy and Our World[M]. John Wiley & Sons.

PETER B.2002.United Nations:Population Aging and its Social Economic Impication[M]. New York.

The Status Quo and Countermeasure for the Ag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China: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sDONG Xin1, LIU Qiang2, ZHOU Jingyue1

(1. Department of Finance, Rongzhi College,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3, China; 2.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Zhong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430073, China)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population aging is one of the serious problems in today's society. Compared with the population aging speed, the academic research on the population aging industry in China started lately, as a result, there are few research achievements, there is short of microcosmic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therefore, China should strengthen the associated researches and conduct detailed and deepened research on different links, pay attention to quantitative research and the application and feasibility of the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overall review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Chinese aging industr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tatus quo, characteristics, restriction factors and development measures as well as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for Chinese aging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ket scale, market structure, regional market difference and so 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olicymaking for Chinas aging industry.

Key words:population aging; aging industry; the aging market; the aging cause; the old people group; old people demand; oldpeoplecare industry; old people social security

CLC number:F264.9;F014.5 Document code:AArticle ID:16748131(2014)04007809

(编辑:南北,段文娟)

猜你喜欢
老龄养老老年人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老龄工作者之歌》——老龄工作者的心声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