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杨曼(1971-),女,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讲师,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日比较文学,日语教学法。
摘要:本文通过对日本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以及企业内职业教育特点的分析,指出在新形势下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要注重的新趋势,重点要关注良性的校企合作、深度产学融合以及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重视终身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等。
关键词:企业内教育;日本;职业技术教育;新趋势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6-0154-03一、日本职业技术教育概况
日本在战后短短时间内国民经济得到飞速的恢复和发展,其高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自十九世纪中期以来,就一直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受欧美国家职业教育热潮影响,明治时期就开始逐步建立各类职业学校。伴随着日本的工业革命,日本加快了教育立法,认为兴办实业教育是日本强大的保障。在1899年日本颁布了《实业学校令》,把中等教育分为普通教育以及实业教育两种类型,建立了真正的中等职业教育制度。在战后更加快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令和措施,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日本的职业教育体系比较完善,由学校教育、企业教育和社会教育三部分组成,互相联系,相互支持,形成良好的发展模式。
(一)学校内职业教育
(1)初中和普通高中的职业教育
主要是实施普通中等教育,也进行一些基本职业技术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比如开设有家政课和基础技能课,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接受更高职业技术教育做准备。当然,对于普通高中,要担任更重的角色,以下一步升学作为主要目的。也有兼合普通高中和职业培训为一体的综合高中,开设有职业技术教育科供学生选修,学生修够学分才能毕业。
(2)职业高中
这是日本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体,主要是接受初中毕业生,以培养初级技术人员和技工为目标,按就业方向可为工业科、农业科、商业科、水产科、家政科和看护科等六大专业领域35种职业科目。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日本职业高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一些特点,如办学形式多样化、科目设置综合化、普通教育更加强化、职业资格准入更加严格等。同时,为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有的学校允许学生跨学科选修课程,学生在主修某个学科的基础上,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发展方向,跨学科选修16个学分的课题。
(3)高等职业教育
主要包括高等专门学校、短期大学和专门学校等。高等专门学校是以初中生为招生对象,学制5年,以培养中级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行业证书和参加资格考试。短期大学则是以高中毕业生为主要对象,提供普通的和专业的高等教育,以培养职业中级技术人才,修业年限2-3年。
(二)企业职业教育
日本的企业职业教育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法宝。从培训对象及内容来看,可分为新员工教育、专业技术人员教育、一般管理人员教育和领导人员教育。从职业教育的形式看,包括有在岗培训、离岗培训以及自我启发式培训等。
(1)新员工教育
对新员工进行企业的组织制度、规范流程、岗位职责、经营现状等培训,使新员工尽快了解企业和适应岗位。
(2)专业技术人员教育
欠缺经验的技术人员到生产一线参加工作,在有经验的老员工指导下完成某些专项任务,最后对其进行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考核。
(3)一般管理人员教育
通过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开发其潜在能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效能。
(4)领导人员教育
通过对高层管理者的培训,进一步增强其决策判断能力和管理协调能力,提升企业的创新活力和管控力。
(三)公共职业教育
这是由社会办的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对一些谋职人员或转岗人员进行各种专业技能的基础训练,包括养成训练、提高训练、能力再开发训练、省心残缺者训练以及指导人员训练等,具有行政体系健全、训练标准统一、训练经费充足等特点。
•域外教育•日本企业内教育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启示二、日本企业内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
日本非常重视企业内职业技术教育,以人为本,把人的因素以及能力提升作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第一要素,提出“生产靠人,人靠研修”的口号。日本企业内职业教育的特点有如下几点:
(1)在教育对象上对企业在职人员实行全员培训,教育的重点既包括蓝领阶层职工也包括向白领阶层的职员,既包括低龄新入职员工也包括高龄老员工,以适应人口老化和终身教育的需要,当然也涵盖从一般科员到管理层人员的需求。
(2)教育内容上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岗位技能培训。教学形式既有严格组织的课堂教学,也有实战演练的车间教学,教学内容直接与各个工作岗位的生产流程、专业技能和设备性能操作等直接关联。
(3)在教育指向上,企业教育正在从单纯技术型教育向技术与人性的全面教育转移,更加重视人的能力和职业教养、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及企业文化形成,并坚持职业教育终身化,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动性和创造力,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通过职业精神教育在员工中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保证员工技术能力的最有效发挥。例如,“松下七精神” 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产业报国、光明正大、团结一致、奋斗向上、礼貌谦让、适应形势、感恩报德。
(4)更加注重员工创造性技能培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竞争日趋激烈,日本企业原来的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制受到冲击,促使企业内职业教育进行调整,改变以往技能培训只为本企业生产服务的状况,进一步开展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的职业教育。打破过去企业内封闭的培训模式,更加加强各产业、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进行充实和深化,更加注重全面的知识技能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日本企业职业技术教育在培训对象、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教育指向和目标等方面,都有其独到及成功之处,对培养技能娴熟、敬业忠诚的高素质人才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也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日本企业内教育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启示
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模式基本上是原有职业高中、职工大学乃至普通高中的翻版,受到各种历史文化因素及经济基础的影响,在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下,难以培养能够胜任挑战的职业技术人才。从日本完善的职业教育特别是企业内职业技术教育的经验看,我们必须加快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1)校企合作必须向深层次发展。加强校企全方位合作,企业将为学校提供人才培养的要求,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实现双赢的模式之一。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要互相支持、互相补充、资源互用、利益共享,这是实现职业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加快劳动者素质提高、促进校企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也是办好职业教育、促进合作企业活力,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可以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和优势互补,实现学校和企业的物质与智力资源的共享,提升教学素质,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产学深度融合,量身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学校要根据企业的需求来挖掘紧缺岗位,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企业也要提倡全员培训、终身教育模式,把课堂引进到车间和一些现场,理论与实操相结合,形成操作水平高、上岗适应快以及理论知识基础宽广等方面的培养目标优势,为企业发展壮大和可持续发展打好根基。找准行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根据企业实际需求,为企业量身培养需要的人才,在合作模式上可以开展“订单式培养”,引进企业人才培养标准,使得产学深度融合,实现共同发展。
(3)应更加注重学员综合素质的培养,近年来,在职业教育中综合素质的问题已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在日本等国都相继提出要把培养综合素质作为今后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要把对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作为到职业技术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要努力提高劳动者综合能力,改变以往对职教生低层级或素质偏低的偏见,更好地适应职业变动和新形势要求。从日本企业职业教育的经验,学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团队精神、诚信品质、创新精神、协作态度、敬业精神等。这些素质和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比专业技能显得更为重要。
四、结束语
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在推动社会发展、技术创新、劳动力素质提升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积极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促进合作办学和产教深度融合,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模式和体系,整合和共享资源,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和推进教育公平,以建设好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王永志,刘媛媛.日本的职业技术教育[J].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6):87-89.
[2]陶蓓. 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趋势分析[J]. 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6(3):11-13.
[3]陈莉敏.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空间――借鉴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J]. 中国科技信息,2007(14):206-207.
[4]裘颖. 日本的职业技术教育值得借鉴[J].浙江经济,2004(16):64.
[5]李伟民,李岩. 中外技能人才培养的比较与对策[J]. 统计与管理,2010(3):34-36.
[6]李平. 国外企业的激励策略[J]. 中外企业文化,2000(6):42-43.
[7]陈述轩. 浅析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0):7-7.
[8]王亚峰.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J]. 消费导刊,2010(4):165-165.
[9]董云霞. 浅析高职教育校企合作[J]. 教育教学论坛,2012(23):127- 128.
[10]尹凤婷,张立志. 高职教育新思路“学用研产销”一体化[J]. 学理论,2012(21):245-247.
[11]张怀西. 认真做好职业教育这篇大文章[J]. 教育与职业,2001,(1):4-6.
[12]杜安立.日本企业内教育及其发展动向[M].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1994-2012:57-58.
[13]沈雁霞. 日本高等专门学校发展史及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J].经济师,2007(8):146-147.
[14]张勇. 中外职业技术教育的比较研究[J].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16(4):51-53.
责任编辑赖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