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交流中提出有效问题策略的研究

2014-08-07 14:21秦海丰许凤萍
散文百家 2014年10期
关键词:师生交流数学

秦海丰许凤萍

河北省围场县腰站小学

学生在交流中提出有效问题策略的研究

秦海丰许凤萍

河北省围场县腰站小学

交流是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与同学交换意见,与教师互相沟通,感受他人的思路与方法,使自己的策略和想法得到详细的检查、提炼和完善。数学的活力源于课堂交流,没有交流的课堂,如同一潭死水,所以,注重数学课堂交流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是当今数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本人从小学数学课堂交流的现状以及改进策略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数学课堂交流存在的问题

有些教师错误的认为,只要在课堂上提出了大量的问题,学生都给予了回答,课堂交流就成功了。因此在课堂上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有大于或等于三分之一惯性的举手,老师点名,先学生说给老师听,教师再把说的内容抛给其他学生,让大家思考其正确性,最后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补充、修正、讲解。整个交流过程其实都在教师的预设中,学生基本上是按着教师的思路在走,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交流往往只是为了体现“交流学习”的理念,而在形式上“理念”一下。交流只是一种形式而不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且交流方式多为单向线形的师生间的一问一答式而不是多维互动。此外,教师提供交流机会匮乏,学生不会交流,交流中出现的旁观现象,学生交流意识不强等问题的存在大大影响交流的效果。

二、数学课堂交流有效的标志

数学教学交流有效应该体现民主,师生之间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轻忪愉快、生动活泼的气氛,有利于激发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出现最佳活跃状态。由于学生认识的阶段性和局限性,在交流对象的能力层次方面,从以教师为主的师生双向交流活动开始,逐步向以学生为主的面向各层次的交流活动推进,最后形成师生间、学生间、学生与教材间的多向多层次的数学交流活动。教与学是由教师与学生构成的统一体,数学交流强调学生是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服从于主体。数学交流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它特别珍惜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提高学生独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积极主动求知,创造性地学习,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培养,内在动力也就得到了有效的激发。数学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情感和意志活动的过程,数学交流使师生平等相处,气氛和谐,友好、关心、同情、支持等合作情感日益加深。乐观的良好智力情绪,不仅能使人产生超强记忆力,而且能充分发挥心理潜力,破除思维定势,寻求与众不同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个学生,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师生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三、实施策略

1.做好交流前的准备工作,让交流有的放矢。

(1)了解学生,把握学习中交流的起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我们要找准学生对这方面知识认知的盲区,具体面对我们的学生,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找准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交流的起点。

(2)理解教材,准确把握交流中的教学目标。目标的定位要准,要建立在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以及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确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目标定位要全,既要有知识技能的目标,又应有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数学思考等发展性的目标。教师着重要搞清哪些方面有交流的必要,是交流的重点;哪些方面可作简单交流处理,只需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稍作点拨即可;通过这样的交流要让学生弄清什么样的问题,或要学生在认知上提高到哪一个层次,或在教学中要突破哪个重点、难点等,教师在走进课堂之前首先心里应有谱,这样才不会在教学中做到胸有成竹、有条不紊。

(3)精选内容,准备有效的交流材料。新授课的重点、难点处,发现和概括规律时,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处,一题多解、一问多答案处,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相互交流,以求得沟通和共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有效交流,事先应认真钻研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准备有效的材料,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可能对师生间的交流加以引导和控制。

2.教给学生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善于交流。

只有掌握正确的交流方法,才能保证交流活动的成效,才能确保每一位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交流活动中去,有效的在相互交流中完善认识,调整自我。因此要使交流有效地展开,充分发挥交流的作用,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交流方法,例如: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评价。只有这样,通过交流才能使每一个人(包括老师)从他人的发言中获得大量的启示和收益,丰富自己的信息量,知识才能在交流中实现增值,思维在交流中实现碰撞,情感在交流中实现互融。

3.把握时机,灵活选择交流方法,让交流适得其法。

当学生需要时,才能产生活动的动机。根据学生的需要决定何时交流,其实质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可。如果教师只想自己预设的教学方案组织交流,而忽视了学生是否有交流的需要,很可能出现交流超前或者滞后的现象。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状况,并据此选择最佳时机。如果学生没有交流的需要,即便是教案上预设好的也要舍弃,如果学生产生了疑惑,即便教案上没有预设,也要组织交流,理清思路。

4.留给学生足够的时空,保障学生有效交流。

有效的交流必须保证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程度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进行交流。自由往往能激发学生参与交流的兴趣,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能力支配自己的自由时间,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份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问题,或向老师提出一些问题。很多教师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只是象征性的几秒钟,由于思考时间不够,多数学生在交流时说不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只好当作陪客、看客,或者偏离主题而漫无边际地闲扯,抛开话题作浅层次的交流。因此,在教学中要舍得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给学生足够的交流时间,有效的交流是同时也要保证学生交流的时间。如果交流的时间太短,学生的交流还未展开就草草收场,不同的意见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就无法引起争论,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就不能达到应有的广度和深度,课堂中也不可能出现生动活泼的情景。如果教师为赶进度而中断交流,不但会给学生留下遗憾,更重要的会浇灭学习的热情。

达成堂教学互动交流的主要意义在于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既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在同一个教学目标下,同时发生作用。这种教学行为具有平等民主性、互促互补性、全员参与性,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是教师为了配合学生的学习,而不断去引发教学活动的过程,而学生又不断地来反馈以调控教学活动,来满足自身学习需求的学习过程。

猜你喜欢
师生交流数学
如此交流,太暖!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