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2014-08-07 11:31胡玉荣
观察与思考 2014年1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建设

□ 胡玉荣

强化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 胡玉荣

意识形态工作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高度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并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接受与认同。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形成压力。厘清客观条件所带来的挑战,有利于我们更有效地提升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主流意识形态 认同

意识形态工作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意识形态的建设问题,不仅是个严肃深刻的理论话题,而且也是我国社会转型期所需解决的迫切现实课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集中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是在我国社会中居于主导地位、为中国共产党所主导和践行并被大多数社会成员普遍接受和认可的意识形态,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①《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2页。,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重视和忧患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高度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由此也凸显了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进行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中,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阻力和挑战,视而不见或置之不理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应正视并努力克服不利因素的消极影响,致力于强化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广泛认同。

一、强化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诚然,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对社会的进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意识形态的作用不可忽视,尤其是国家所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更是直接影响社会发展的方向,对社会建设和社会成员的行为起指引和导向作用。因此,主流意识形态作为国家的主导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保证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凝聚社会力量、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强化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有利于执政党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首要功能在于为执政者提供合法性依据,哈贝马斯曾经指出:“合法性意味着某种政治秩序被认可的价值。”②[德]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化》,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184页。因此,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执政党都极其重视意识形态的建设,“任何统治者都企图唤起并维护对它的‘合法性’的信仰”③[德]马克斯·韦伯著,阎克文译:《经济与社会》( 上卷)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39页。。古往今来,统治阶级为了维持统治秩序,或者依靠暴力,或者采取意识形态教化的方式。而暴力手段只能是非常时期的暂时之策,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仅仅凭借暴力而获得长治久安的。从长远来看,“执政意识形态有利于执政党奠定自己执政的合法性基础:执政党确立自己的意识形态,一项根本任务,就是为执政的合法性提供理论依据”①王长江:《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16页。。统治阶级要想获得广大民众持久而稳定的支持,必然离不开意识形态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科学地选择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并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之本,加强广大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是新时期我们党提高执政合法性的重要武器,强化合法性,就等于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与忠诚。反之,“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淡化和危机……是党的政治权威及其合法性认同的流失”②聂立清:《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7页。。如果削弱了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必然会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产生威胁。因此,不断强化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认同,有利于增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

其次,强化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增强社会动员能力。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8页。主流意识形态之所以谓之“主流”,在于其本身的正确性以及得到了社会大众的普遍接受与认可,它以政策、法律、文学、艺术、宗教等各种形式,集中反映了社会成员的意志和愿望,描绘出一幅美好社会的蓝图,从而成为社会发展的旗帜,能够把人们的思想观念统一协调起来,同时及时纠正与主流意识形态相背离的想法和行为,使社会成员的行为选择和目标取向趋于一致,有效动员一切积极力量共同搞建设、谋发展。

没有共同认可的理想信念,就不会有共同的现实行动。伊斯顿认为“意识形态具有捕获人的能量和唤起、激励人们行动的价值”④[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年版,第 349-350 页。,揭示出意识形态既是社会实践的客观反映,同时也是社会成员进行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具有深厚的思想根基,并帜鲜明地提出了社会成员所应共同遵守的价值追求,促使社会成员内在精神的归属感和行为选择的有序化,使人们的思想达到高度的一致,有助于凝聚全体社会成员的力量,协调社会成员的活动指向共同的目标,显示出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因此,葛兰西把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功能形象地称之为“社会水泥”。可见,主流意识形态实际上发挥强大的社会整合和凝聚作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努力贡献,更加需要充分调动和凝聚起全体社会成员积极参与建设的热情与信心,而这就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

最后,强化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有利于我国社会的整体价值导向的确立,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主流意识形态不仅仅是政治秩序合法性的依据,而且也提供社会秩序的合法性解释,与社会发展的秩序密切相关,规范着社会成员的行为。任何社会要维护稳定和秩序,都需要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和调节,“当政治社会化过程造成社会政治成员对现有政治体系的强烈认同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时,它对于现有政治体系具有极大的维系作用”⑤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 373-374 页。。主流意识形态是对社会思潮的提炼和概括,集中地体现为社会普遍认可的行为准则,既有深刻性又有广泛性,为社会稳定提供深层次理论和价值支撑,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起着主导地位和统领作用,是判断思想和行为是非曲直的标准。目前。我国现代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阶级分层明显、社会思潮多元、价值取向多样,不同群体表达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尤其需要主流意识形态发挥导向和评价作用。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与建设,有利于形成一种强大的民族向心力,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二、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面临着挑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进行以及全球化浪潮的推动,我国社会出现了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并且这一趋势日益明显。我国社会发展的转型,加上随着对外开放带来的西方文化思潮的涌入,直接导致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选择的差异性,国内外环境形势的变化势必对我国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建设构成冲击。“在当今我国社会的诸多认同问题中,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问题已经成为最核心的问题”①聂立清:《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5页。。当前,我们首要的工作,是要厘清和分析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与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第一,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不良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无疑,市场经济在解放生产力、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我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利益格局都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转型期的显著特点是社会分工更细化、阶级分层更明显、价值取向更多元,各种社会问题叠加呈现,由此催生了更加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和思想观念,广泛的市场经济参与主体导致人的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市场经济强调的自由、利益、竞争、务实等观念,使得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观念突出,造成部分成员国家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爱国主义弱化的情况,出现社会公德缺失等现象,甚至诱使部分人放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追求。社会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碎片化”,容易造成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向心力的下滑,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形成了冲击。

第二,西方意识形态的侵袭和干扰。现代社会,能够对一个国家的安全稳定构成威胁的,往往并非强大的军队,而是来自异质观念的干扰。正如萨义德所说:“在我们这个时代,直接的控制已经基本结束;我们将要看到,帝国主义像过去一样,在具体的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和社会活动中,也在一般的文化领域中继续存在”②[美]爱德华·W ·萨义德著,李琨译:《文化与帝国主义》,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10页。。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意识形态的渗透已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进行“和平演变”的主要方式。尤其是近年来,全球化已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经济全球化过程不仅是一个经济过程,而且是一个伴随着意识形态运动的政治过程”③郑永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79页。。中西方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一些反映西方社会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也随之传入我国并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置身于其中的我们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目前我国正受到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其中首当其冲的是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西方国家利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对我国实施文化战略和价值观的渗透,以“民主”、“人权”和“普世价值”为幌子,直接向我们推销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实际上是想消解和改造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及生活方式,颠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信念,这势必对我国的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造成很大的冲击,挤压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辐射力,削弱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第三,信息网络化的挑战。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主流意识形态已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依附于国家强制力来进行自上而下的单一传播和灌输了,互联网正成为中西方意识形态激烈斗争的重要“战场”,正如托马斯·迈尔所指出的,“现代媒体实际上已经成为政党的最大竞争对手,它们和政党争夺受众,争夺对社会主流意见的主宰权”④[德]托马斯·迈尔:《关于媒体社会中政党政治的对话》,《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0年第4期。。互联网削弱了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舆论控制力。弗里德曼说,“柏林墙的倒塌,拆除了地缘政治的屏障,Window 系统和 IBM个人电脑则消除了另一种重要障碍,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处理、写作、掌握和传播比以往多得多的信息”⑤[美]托马斯·弗里德曼著,何帆等译:《世界是平的》,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6 年版,第 45 页。。网络大大增加了社会主体发布和吸收信息的能力,使得各种社会思潮都获得了生存空间和传播土壤,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随之轻易地进入我国,这大大增加了党和政府引导和调控大众传媒的难度,削弱了我国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舆论的控制和影响力。较之西方国家对网络传播的重视和咄咄逼人的势头,我国意识形态的网络宣传方式显得相对滞后,网络平台尚未被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安全的防范意识薄弱,种种原因使得我国的网络建设还不能承载宣传和巩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重任。毫不夸张地说,网络领域的短兵相接,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我国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

三、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路径分析

主流意识形态对维护政治统治、稳定社会秩序、整合社会资源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它的作用不是自然生成的,也不能单纯诉诸强制力来实现,它的运转和维持必须通过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自愿的接受和遵从,必须内化为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才能真正体现出来,这就直接涉及到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建设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发展的转型期,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与建设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考验。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十四届六中全会上讲话指出:“意识形态领域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敌对势力要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总是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缺口,先从搞乱人们的意识下手。”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 318 页。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建设中的严峻形势,进而积极寻求应对挑战的策略与途径,不断强化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一)科学对待多样化社会思潮,旗帜鲜明地捍卫主流意识形态的 “一元”主导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源泉,代表着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是为广大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主流意识形态。除此之外,多元社会也存在各种不同的社会思潮,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方面,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捍卫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因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思想领域的主流地位和主导意义,“如果动摇和取消马克思主义,全党和全国人民就会失去最根本的思想准则。如果在意识形态领域不能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东一个主义、西一个主义,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搞得五花八门,最终必然由思想混乱导致社会政治动荡”②《江泽民文选》( 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28页。。因此,作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理想理念和精神动力,必须强化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生活的强势指导。另一方面,尽管其他的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不占主流地位,但它们不仅现实地存在着,而且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影响。在一个多元社会中,我们强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但并不排斥和否定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并且,正如毛泽东所说的:“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③《毛泽东选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03页。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同各种思想不断的激烈碰撞中前进的,不同的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交相辉映,为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创新提供了新的思想素材和有益补充,促使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发展。因此,在当今社会不可避免地存在多种社会思潮的情况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必须在承认多元的前提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主导,正确引导整个社会思潮,兼收并蓄地融合多样化社会思潮和价值观的合理因素,吸纳一切社会形态的优秀思想文化成果。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人们思想观念的多样性,更要必须牢牢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权,确保以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主导地位不动摇,不断增强人们的认同感。

(二)努力提高执政绩效,有效回应广大民群众的利益诉求

利益的满足和愿望的实现,是认同产生的关键要素:“大多数民众对于一种意识形态的把握,一般都会根据自己的社会阅历、知识积淀以及具体的生活需求将之转化为某种可以操作或者触摸的形象化指标。然后,人们就会用这些形象化的指标来衡量、评价意义系统提供主体为他们提供的实际的物质的或自由的条件。”④李友梅等:《社会认同:一种结构视野的分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年版,第 28 页。意识形态能否得到人们的认同,不单纯取决于其理论设计是否完美,逻辑论证是否严密,而更取决于其能否准确表达和实现广大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代表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但它要让大多数社会成员认同,就必须要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就是说,一种意识形态之所以为社会大众所接受和认可,是因为它能满足了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愿望和渴求:“一种意识形态,如果它不符合人们的利益和经验,就决不会成为这些人的意识形态。”⑤奥塔·希克著,张斌译:《第三条道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现代工业社会》,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 355 页。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生命力源泉,在于对现实利益关系和愿望诉求的及时回应和正确表达。当前,中国共产党要进一步提高执政绩效,就要从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最迫切、最关注的利益诉求入手,不断改善民生和切实保障民生,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境遇,使广大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社会理想目标深信不疑并为之不懈奋斗。

(三)充分发挥知识精英的作用,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和广泛宣传

“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人类价值的守护者”①萧功秦:《中国的大转型:从发展政治学看中国变革》,北京:新星出版社,2008年版,第266-267页。,无论在任何社会,知识精英都是社会发展的领导和核心力量。知识精英很重要的一部分职能,就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和传播,引导广大民众自愿地认同国家所倡导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在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与建设过程中,更要凸显知识精英的教化、号召和感染力作用。当前,我们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必须培养一支思想好、素质高、作风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者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意识形态建设、教育和传播中的有力作用。一是积极推进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创新,鼓励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深化马克思主义研究,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据不断变化了的实际来更新和充实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内涵,并“通过他们在文化传播、知识传承、观念塑造、社会思潮引领过程中所发挥的正面引导和宣传示范功能,使中华民族整体的价值认同不断趋向一致、形成合力”②蒋红:《多维视野下基于价值观建设的认同整合路径探析》,《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3年第12辑。。二是发展壮大文化事业,做好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在传播和灌输的方式以及媒介的选择上不断探索和更新,“努力探索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话语方式的创新”③侯惠勤:《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建设理论上的创新》,《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2期。,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话语权,增强意识形态宣传的感染力,要把坚持正确导向与追求灵活宣传方式结合起来,巧妙地运用现代传媒和网络信息技术驾驭舆论导向,通过文学、艺术、音乐、摄影等鲜活愉悦的形式让人民群众有效地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真正让马克思主义“渗透到群众的意识中去,渗透到他们的习惯中去,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常规中去”④《列宁全集》(第三十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 100 页。,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生活化、普及化,从而更有效的实现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与普及,不断扩大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凝聚和引导作用。

(四)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为切入点,促进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追根溯源,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从根本上说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了最新概括和高度提炼,特别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⑤《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2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进一步凝练和概括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倡导的主流价值取向,通过以统一的“公民”身份统摄各民族个体成员的身份,更加明确了以价值观构造实现认同整合这一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功能”⑥蒋红:《多维视野下基于价值观建设的认同整合路径探析》,《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3年第12辑。。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认为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向”⑦《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这充分说明了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点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以此推进广大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当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突显出两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形成全社会统一的思想认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强化国家观念和文化认同,团结各阶层各民族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合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二是整合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石,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高度的统领性,是对我国现实存在的不同层次的价值观念进行整合的结果,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标准。在社会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同层次的道德选择和多样价值取向的情况下,建立全社会普遍认可的道德规范和精神旗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整合各种社会思潮,保证其在坚持核心价值观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合理定位,实现不同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在基本方向和原则精神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已进入了快速转型而又充满矛盾的阶段,“四个多样化”必然带来社会思潮的多样化,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对我国的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挤压,面对冲突与挑战,我们应该一如既往地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当前的重点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建设,以此构筑广大人民群众理想信念的共同基础,保证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共同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责任编辑:宋雪玲

作者胡玉荣,女,云南大学教师,云南大学博士研究生(昆明 650091)。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建设
我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