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颖
作为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英国的成果之一,2014年6月,英国石油公司(BP)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签署了价值200亿美元的协议,将从2019年起持续20年向中国供应液化天然气。
在此期间,每年BP都将提供150万吨液化天然气,相当于2013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液化天然气进口量的十分之一以上。
此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还与BP的竞争对手、英国天然气集团(BG)签署了20年供应协议,从BG购买860万吨液化天然气。
作为全球历史最悠久、覆盖范围最广泛的能源企业之一,BP其实不可避免地与中国能源企业在全球各地存在竞争。然而,正如BP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夫.鲁尔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所称,这份合同有着极其灵活的内涵和供货方式。
克里斯托夫.鲁尔是BP最了解转型国家的高层官员之一。在2005年5月加入BP之前,他曾先后任世界银行驻俄罗斯(2001~2004)和驻巴西的首席经济学家。1996~1998年间,他还曾在伦敦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首席经济师办公室任职。
他对中国的建议是:能源进口多元化、非常规天然气开采以及更加充分的竞争。
与中国的合同非常灵活
《瞭望东方周刊》:为何BP会与中国企业签订一个周期长达20年的合同?
克里斯托夫.鲁尔:根据这次协议,合同期20年,如果有需要可以继续延长。这样约定是因为双方觉得比较方便,而且可以为双方的长期规划提供更有预见的框架,提供稳定性。它是一个市场行为。
第二点,这个合同的一些细节和我们原来传统意义上的供货合同是有差异的。传统的合同一般就是锁定某一个气田,20年为期限,按照约定价格把生产出来的气提供给中国。我们现在执行的这个合同比较灵活,气可以来自任何油田。灵活性还体现在合同的其他方面。这是一个供货来源比较灵活、多样化的液化天然气供货合同,所以它也非常稳固。
对于BP来说,也有可能出现一种情况——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输往中国。合同的约定没有指明或者暗示液化天然气的供应来源是BP现有的油田资源。
刚才提到的这种灵活性,就是它可以从任何一个区域来供货,这种灵活性也符合目前全球天然气市场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我刚才讲到,现在天然气的供应可以来自世界各地。由于液化天然气的方便性以及管道天然气的发展,这是吻合发展趋势的。
《瞭望东方周刊》:现在有一种说法是,中国对能源的需求正在影响全球的能源市场,你如何评价这种影响?
克里斯托夫.鲁尔:对于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来说,工业化能源短缺是相当正常的。比如在欧盟,所有大型经济体都有能源赤字,但是它们的商品和服务仍然非常成功地出口。中国正处于类似境遇之中。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坚持世界市场价格、限制国内需求是很重要的,这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落实。同样重要的是,在国内竞争条件所支持允许之下,最大限度地提高所有国内燃料资源以及提高能源生产在经济中的比重。
像许多国家一样,中国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如何更好地提高能源效率。尤其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正在经历产业结构的改革,正在提高服务业在整体经济中的份额,同时经济增长也在从依靠出口向依靠国内消费转变,这种转变蕴涵着巨大的机会。服务业相比工业能源密集度更低。要及时利用这些机会并不简单,但是这对于中国未来的能源经济发展是有利的。
亚洲天然气价格可能与石油脱钩
《瞭望东方周刊》:一个国家使用多种能源比使用单一能源安全,你怎样看待现在中国的能源结构?
克里斯托夫.鲁尔:鉴于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现有的国内资源,中国有一个相对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中国煤炭经济的比重相当高,天然气却低于适当的比例,也就是低于国家能源结构的5%。考虑到能源安全以及环境等因素,以气逐步替代煤,对中国经济来说将是一个理想的战略。这实际上也是中国政府正在努力做的事情。要做到这一点而不依赖更多的进口,就需要更高的国内天然气产量,尤其是对非常规能源比如页岩气的勘探。
总的来说,我认为中国的能源政策相比其他发展中国家,已经非常成功地消除国内补贴,价格也在接近国际市场水平。中国国内能源生产如果引入更多的竞争将有利于经济的增长, 也会对非常规能源的开发起到加速作用。
《瞭望东方周刊》:你提到了能源安全和出口的关系,应该怎样平衡能源进口和国家安全?
克里斯托夫.鲁尔:讲到能源安全方面,丘吉尔曾经说过,能源安全完全来自于供应方的多样化。能源安全意味着安全、可靠的资源供给,同时要有一个能够接受的价格。所以,对于消费方来讲,就意味着要在燃料类别以及供应方面实现多样化、分散化。
很多人把能源安全等同于减少进口的依存度,我觉得这是不对的。最好的一个佐证就是日本,大家都知道日本发生了福岛核危机。如果日本完全依赖于核能,福岛这样一个事件就可能让日本的能源体系崩溃。
但是日本没有,主要的原因是日本已经有非常分散化的能源供应,有可以替代核能的燃料类别,也有多个进口供应方。
这么多年里,我们看到全球的竞争格局也使得安全性有所增加——现在如果一个区域出现飓风这样的自然灾害,出现战乱,或者出现一些供应中断,都不会受太大影响,因为供应方以及供应来源都已非常分散化。
从能源安全的角度出发,我本人是不太乐于生活在一个只依赖于一种燃料或一种能源类别的国家里,即使这种能源是绿色、环保的。
《瞭望东方周刊》:你如何预测未来全球液化天然气的市场?
克里斯托夫.鲁尔:在很长时期内,我们将看到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液化天然气市场,液化天然气主要以灵活的现货价格为主。这也是在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驱动下的未来走势。这将会是一个几十年的过程。
与此同时,国际液化天然气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亚洲国家的消耗情况。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它是否还将受到石油价格指数的变化。我们有可能看到液化天然气在亚洲石油的价格指数,在这些新供应的背景下逐渐开始被改变。而这种改变已经在欧洲发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