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垛的霞光

2014-08-06 03:12章熙建
铁军 2014年8期
关键词:淮阴城墙新四军

章熙建

雁阵穿空,鸣声如笛。我在聆听一曲穿越时空的裂石惊弦:生命铺展19个年轮,军旅跋涉19轮月圆,两个奇数在弹雨硝烟中叠合,阅尽沧桑的城垛从此拥有一束不眠霞光。那是一个抗战勇士的生命绽放。

历史回放一个悲壮瞬间。1945年9月6日黄昏,淮阴战役总攻冲锋号骤然响起,新四军三师十旅旅长刘震,急步攀上刚攻克的炮楼顶层。就在他目光透过望远镜投向南城门的刹那,城垛下尺余的城墙突然砖落洞现,炙烈火舌旋即喷泻而出。攻城勇士们近距离遭遇猛烈弹雨,猝不及防如刈草般倒下。

然而,城头陡然出现惊天逆转:一个背插红旗的新四军战士纵身一跃,牢牢挂在城垛上,整个身躯如同铁闸封堵枪眼。阵地上霎时杀声震天,迟滞的突击队风卷残云般冲上城楼。

淮阴即克,但旅长却双眉紧蹙肃然不语。紧随身后的作战科长轻声报告:“是特务团徐佳标。”

这个春日黄昏,我伫立古淮阴高耸的城墙下,追寻的目光久久凝落于“佳标门”三个隶书大字。我在试图深度读解那一束短暂而壮美的生命绽放。

时光回溯到1943年冬,灌河汇入黄海的小渔村,17岁的少年正帮着母亲补织渔网。突然村口传来一阵嘈杂声,几个破袄裹身的乡亲抬着一个人向他家急奔。恍如晴天霹雳,竟是被强征修工事的父亲遭到鬼子凶残殴打,重伤的父亲没进家门就咽了气。

飞来横祸让这个苦苦支撑的家庭陷入绝境。转眼到1944年新年,父亲坟堆新土未干,凶神恶煞的伪保长再次上门,强令少年顶替父亲去给鬼子修炮楼,否则就抓人烧屋。少年双拳紧攥,悲愤填膺。当夜风雪突降天地苍茫,少年搀扶母亲匆匆踏上了逃亡路。

数日后,母子俩辗转到洪泽湖南岸。颠沛流离加上饥寒交迫,孱弱的母亲终于病倒,暂时栖身村头一间破工棚。那个雪霁日朗的清晨,乡亲们欢送一支抗日武装开赴前线。母亲拽紧少年跌跌撞撞地冲出工棚,冲着一个军人扑通跪倒,涕泣如雨地反复说一句话:让娃儿当兵打鬼子!晌午时分,母亲被安置去了妇救会,换上一身新军装的少年,则在士兵册上歪歪扭扭地填写姓名:徐佳标。此刻他才朦胧得知,他们遇到的福星,是新四军三师十旅特务营二连,而搀扶母子起身允诺少年参军的,正是连长宋传海。

时隔一年半后,营长宋传海与班长徐佳标同在淮阴战役中牺牲。只是此刻的宋传海并未想到,他危难之际带有责任性质的俯身搀扶,竟然催生出一个惊天动地的英雄。史料记载,徐佳标,新四军三师十旅特务团班长。1945年9月6日在围歼伪二十八师的淮阴战役中,徐佳标背插红旗率先登上南门城墙。在攻城突击队遭敌暗堡火力压制的危急关头,负伤的徐佳标毅然以血肉之躯封堵敌人枪眼,为突击队成功登城赢得战机。新四军三师追授徐佳标“淮阴战斗英雄”称号,他生前所在班被命名为“佳标班”,淮阴城南门被命名为“佳标门”。

一份《淮阴战役决心图》,我得以拉近视距研读这场战役的概貌。淮阴,是连接苏北与淮北的战略枢纽、贯通南北运河的咽喉。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盘踞淮阴的伪二十八师师长潘干臣将近万兵力收拢整编,并于周边广筑炮楼、地堡,以图负隅顽抗。淮阴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四道城门均为瓮城门,城墙高七八米,城头筑有隐蔽射击的城垛。环城墙以护城河、炮楼及火力配置,构筑坚固的防御体系。正缘于此,新四军三师下定决心,以十旅一战克敌攻下淮阴城,彻底改变苏皖敌后战场的战略格局。

凝眸作战地图纵横交错的红蓝箭头,一束颤栗直贯我胸间。历史总以无法测算的高差纽结某种辉煌:战役价值与士兵忠诚的点面机理,几乎悬空了本属草根的英雄。唯留高耸斑驳的古老城墙,史诗般地诉说着英雄的生命原色——

古城墙镌刻英雄的壮烈之跃。特务团南门攻坚战打得异常惨烈,新四军战士冒着弹雨把云梯架上城墙,守敌的手榴弹就成串落下,战斗几近僵持。徐佳标就是在云梯被炸断的瞬间,一个鹞子翻身跃上城头,可没等他站稳身,敌人的马刀电闪一般横劈过来,徐佳标双腕齐断栽倒在城垛凹槽里,但背插的红旗仍猎猎飞扬。

晕厥仅在瞬间,徐佳标就在机枪爆响的一瞬骤然惊醒,他清楚一步之遥的暗藏火力点,是对我军抵近攻城突施杀手的阴鸷险招。此时,英雄腰间还挂着仅剩的一颗手榴弹,但他已无法再拉弦掷出;墙下匍匐的战友怒目圆睁,却无法组织有效的火力压制……就在扭头的刹那,他目睹擎举驳壳枪的营长宋传海身中数弹仰面倒地。许是绝境催生惊人意志和力量,徐佳标怒吼一声,双臂铁钳般箍住城垛,整个身躯紧贴在城墙上堵住射孔。英雄的身体挡住了子弹。瞬间由此铸成永恒。

古城墙见证英雄的淬炼之旅。1944年11月,新四军三师组建特务团,徐佳标所在连队被编为三营七连。短期整训后,特务团在新四军军部驻地盐城接受检阅。首先展开投弹比武,只见一个中等个头士兵上场,扬手就投出53米,之后四弹递次增远,最后一弹竟达59米;紧接着的器械操比武,士兵再次施展绝技,以五个“曲身上大回环”无对手夺冠;第三轮是冲击中射击,快步如飞的士兵手起枪落,数十米外悬挂树枝的三根玉米芯顿时炸开了花。霎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个士兵就是入伍刚满一年的徐佳标。从流浪少年到模范党员、战斗班长,徐佳标靠什么完成了非凡跨越?战友们难以忘却,月黑风高的夜晚,浪高流急的闸口……那些常人难以征服的险障,恰恰成为徐佳标砥砺锋刃的磨刀石;阜宁战役,徐佳标一杆枪弹无虚发,最后扔下炸了膛的步枪,以三颗手榴弹掀掉敌人两座暗堡,赤手空拳缴获三挺轻机枪,被授予“阜宁战斗英雄”称号。

古城墙绽放英雄的昙花之艳。1945年9月6日黄昏,淮阴攻坚战以全歼守敌告终。红旗插上城头的一刻,指导员跪在徐佳标身前,只见英雄腹部被子弹打成蜂窝状,但血红的双眸仍不屈地圆睁着。指导员把手伸进英雄鼓起的上衣口袋,赫然掏出一叠习字小楷。那一刻,指导员泪流满面。这是徐佳标学字时,指导员即兴默写辛弃疾的《八声甘州·夜读李广传》:“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这是一个才读两年私塾的新四军战士的生命绝笔。那个晚上连队教唱《新四军之歌》:“扬子江头淮河之滨,任我们纵横的驰骋……”徐佳标眨巴着眼睛,逐句逐字地求解歌词的蕴意;他甚至在那个月朗星稀的夜晚,羞涩地袒露内心的秘密:故乡灌河口有位美丽的渔家姑娘,他要练好字、多立功,打败鬼子就回家娶她做新娘……然而,一切都伴随英雄的纵身一跃,浓缩成璀璨炫目的昙花之艳!

再次回望英雄溅血的南城门。苍穹深邃,残阳如血。斜照射线把古城墙剪裁得擎天柱一般威武厚重。就在这一刻,我的瞳仁倏然折入一簇晶亮的斑斓光影,时而凝成规则浮游的心状星斑,时而又如花瓣舒展红晕漫洇,但变幻中始终喷吐着炽若燃烧的血色猩红。那一瞬,一种重若千钧的震撼令我几近窒息,那是一个拜谒者内心世界的意念反射,抑或是不凡城墙寄寓着某种生命信息?我唯有垂首静默而沉思。

走出草棚,少年筚路蓝缕;跃下城垛,勇士化作长虹。虽然仅有19个月军旅生涯,但徐佳标却创造出人民军队两项奇迹:以四次命名获授予荣誉称号最多,早黄继光七年创舍身堵枪眼最早。

古老城垛深情铭记着英雄气贯长虹的生命韶华,淮阴市人民政府在当年英雄们浴血奋战的位置,修筑了淮阴攻城阵亡将士纪念亭,烈士徐佳标与他的营长宋传海,共189位战友于此安享虔诚的祭奠与追思。

历史风云漫卷,淮阴古城曾直面多少英雄豪杰?但我此刻只为一颗璀璨不朽的流星而感动。我不知以英雄拙浅的学识,能否领悟诗人800年前壮怀激烈的语境,但我确信,他生命的钟摆曾经执著地舒展一份家国情怀。只是一缕莫名的牵挂令我内心隐隐作痛:灌河口美丽的渔家姑娘,你是否知道国破山河碎的岁月里,有个痴情的俊武青年,把绵绵相思连同满腔热血,永远倾洒在那座古老巍峨的城墙上!

那一刻,天旷地远,清风如诉。时光册页掀过70年,我却恍若置身硝烟弥漫的战场,只觉英雄并未逝去,他就那么背插红旗、英勇无畏地打我身侧掠过,衣袂卷起一串天籁般的回响,那是辛弃疾穿越时空的悲壮长啸——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责任编辑 王浩钟)endprint

猜你喜欢
淮阴城墙新四军
一饭千金
淮阴:母爱之都
淮阴:活跃着一支“老兵”调解队伍
女真人修筑的城墙
残破的城墙
背水一战
650岁的南京城墙申遗进行中
城墙的春天
新四军的两个英雄团
《新四军发展史》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