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霾生活模式启动

2014-08-04 20:03罗晓庆
中国西部 2014年4期
关键词:防霾口罩天气

罗晓庆

3月26日,成都又是被雾霾笼罩的一天,空气质量指数(AQI)显示为205,属重度污染。早起赶班车的市民稍稍抬头就能发现,楼宇之间依然朦胧,太阳似有似无地显出了昏黄的轮廓,手机的APP弹出温馨提示,应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时佩戴口罩,敏感人群应留在室内。

专家也在新闻中表示,这次雾霾天气,呈现区域性和季节性特点,在全国整个环境都是“一盘棋”的情况下,作为中国重要生态屏障的西部地区也无法独善其身,尤其是四川盆地的成都、经济严重依赖重工业的陕西为甚。

“霾没”后的别样早晨

“太阳真是犹抱琵笆半遮面啊!今天还是继续昨天的故事,霾锁古都城,百里朦胧啊,大家最好还是戴上口罩……”,小章一边听着新闻,一边拿起眉笔准备化个淡妆出门,对着镜子瞅了半天,瘪了瘪嘴,她心里嘟囔着,“只有眼睛能看得见,可惜天生不丽质”。她愤愤地“嘭”的一下关好卧室窗户,戴好口罩,将自行车推出门去。她今天选的是一款淡绿色的口罩,这是她从网上新买的,“听说很防霾”。她跟朋友说“不管怎么样,戴总比不戴好”。

从2012年起,刚从瑞典回国的小章就来了西安,在一家培训机构做英语老师,生活简单而有规律。昨晚,她连续接到几个家长的电话,说自家孩子嗓子不舒服今天不来上课。她正想着,在打开自行车锁链时,看见隔壁的小王走出来,一身自行车达人的专业装备,就是带了个“特级防霾口罩”,小章觉得,鼻子那突出那一块像极了二战电影里面的角色。

“你别在社区里面跑步了,没看天气通的雾霾指数吗?笨蛋!”小王笑着骂道。每天早晨,打开手机,看一下天气、雾霾指数,然后起床,是小王的习惯。

“看不得你这副鬼样子,别管我。”俩人因为从小章搬进来就认识,常常相互打趣。

这时,电梯“叮”一声开了,传来骂骂咧咧的李大妈的声音,“什么鬼天气,平白多了这么些开支,公干人员都白吃饭不干活啊。”李大妈还带着自家小外孙女玲玲,手上提了一大袋东西。小章随口问了句:“大妈,买什么了啊?”

“哎呦,说起我就生气,我那媳妇非要买那什么净化器,多贵啊,花了几千块呢!”李大妈应着。“这不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嘛,大妈你别往心里去,你想要是去医院花钱,那不是更添麻烦事儿。”小王插着。

小章想说什么又咽了回去,无奈的摇摇头,看了看只露出俩小眼睛的玲玲,上班去了。小章心里想着,生活还得继续,是不是。

也许,在这种状态将持续十年,或者更久,但今天我们可以不再将“霾”比作妖孽猛兽,而是生出一种面对“霾”的幽默和勇敢,品吟着《诗经》中“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的佳句,将希望留给明天。

家庭生活节奏被搅乱

2014年1月14日,中国气象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气候公报》显示,去年中国中东部地区平均雾日数16天,较常年偏少8天,为1961年以来最少;平均霾日数36天,较常年偏多27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其中,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地的部分地区,霾日数超过100天。原来以为,中国的西部是雾霾讨论的盲区,但西部大开发的排头兵陕西遭遇的雾霾天气,成都也是同样的故事,就不得不另当别论了。

照中国气象局的公报数据这样算下来,每隔四五天就要启动防霾生活模式,至少不能在室外活动,对于带孙子孙女的老爷爷老太太来说,简直就是难熬。“小孩子要玩,我们也想遛弯,跳跳舞。但是,这天气没法儿出门,我们觉得吸两口没啥,但孩子,多宝贝啊!”一个生活在成都武侯区的大爷对记者抱怨说。

以前,李大爷每天清晨都要到公园打太极,现在听新闻说,雾霾天气不适宜户外运动,因为有慢性病的李大爷被突如其来的霾搅乱,就放弃了,“免得让家里人担心”。为了抵抗雾霾,李大爷一家也买了空气净化器、防PM2.5口罩等“防霾必须装备”。

李大爷的大孙子想到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可能差点,还常买些润肺效果好的雪梨、荸荠、百合、银耳……“心理是个安慰吧。”他说。

如今,全国各地很多家庭都已经开启了像李大爷家一样的“防霾生活模式”。

电商网站、商场药店,标榜着防霾、配有高科技过滤网的防尘口罩,月销量动辄过万。各大超市卖场都摆上了价格在数千块的国内外品牌家用空气净化器,据销售员说,来询价购买的人不在少数,还有PM2.5检测仪、雾霾防毒面具也有人咨询。

无形的精神压力

记者随机采访了五个不同职业的白领。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家的生活轨迹都因为“霾”而发生了变化,却都有相同的地方。

在神州数码工作的杨女士说,主要是心里压力大,害怕得肺部疾病。为此,她花费了两千以上,买了一台空气净化器和口罩,“纯属买安慰”。

在媒体工作的肖尧也表示担忧:“害怕出门,本来呼吸系统就不好,更担心了。”她已经在考虑购买空气净化器,因为网上假冒伪劣产品太多,实在不好选。常会开车上班的朝先生告诉记者,雾霾天气就害怕出事故,开车的时候精神很紧张。现在出门妻子也比以前啰嗦了很多,嘱咐他要注意安全。

“鼻孔的清洁次数和时间明显增加。呼吸有时感觉不舒服,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开窗次数显著降低。”对于爱开窗通风的赵先生,觉得每逢雾霾天,就极其难受。

“出门换气的距离大幅增加,以前到都江堰就可以,现在基本上要到汶川等除了成都平原外面的地方。”測绘工作人员姚先生还补充说,空气过滤机的开启时间和消耗过滤芯片增加约1倍,口罩等临时过滤措施消耗量超2倍以上。

建筑规划工程师邓女士因为霾,呼吸系统常常感到不适,为此改变了她骑车上班的习惯,“直接损失是主要增加了买口罩的费用,间接损失是感冒治疗费用”。

与流行病毒不同,雾霾对人造成的危害是广泛、慢性的,甚至是不确定的,这种看似“不确定的打击”也造成了人们莫名的恐惧。在过去的这一年,因为雾霾,人们对大气污染的反思和应对都超越了以往。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2013年底,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经把大气污染的细颗粒物(PM2.5)确定为致癌物,但雾霾致癌的可能性有多大,关键要看不同地区大气污染的程度有多大,公众没必要因此恐慌,并不是说每个人都会得癌症。目前还没有对生殖系统这方面的研究,因为涉及到第二代,需要观察更长时间,雾霾是否会对生育生殖功能造成影响,短期内恐怕不会那么明显地显现出来。

西部不能缺席治霾

还记得在2013年年底的那段“阴霾”时期,一场罕见的大范围雾霾笼罩着我国,从华北到东南沿海,甚至是西南地区,陆续有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中国半壁江山尽罩雾霾中。

而就在大家将目光聚焦在华北至江南一带,以及苏皖等雾霾最严重的地区时,一向被誉为中国生态屏障的西部城市之一——成都城区,也开始不断出现持续雾霾天气,空气质量再度下降,从2013年年头3月的成都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霾天气过程,迈向一个“新台阶”。 从去年入冬以来,陕西西安空气质量同比没有明显改善,重度污染、极重度污染天数仍居高不下,在全国74个城市排名中仍处后10位。

为什么人们总是觉得,雾霾绝对不会来西部,但事实说明绝非如此。近几年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经济增长的背后却潜伏着环境问题的隐忧。长期以来,我们常常参照东部的发展路径,并确定了“追赶东部”的大开发战略,但在这种战略导向下,西部就成为了产业转移的目标之地。

如果西部地区还坚持走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老路,那么未来也很有可能面临雾霾的威胁。西部大开发的排头兵陕西遭遇雾霾天气,就有很强的警示意义。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源头,是我国的“生态屏障”,西部地区的绿色、健康发展关系到美丽中国的未来。立足长远,西部地区不能缺席治霾。

人人都应争当环境监督员

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环境工程师周子航指出,治理雾霾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

周子航表示,雾霾天气时,包括成都在内的其他城市,都启动了应急预案,包括工业污染企业被紧急关停,建筑工地停工,对城区主干道进行冲洗。应急措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当然是治标不治本的,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和改善空气污染问题,还需要采取更多有效的措施,比如:不断地淘汰落后产能,高耗能的企业要少建或尽量不建,进行清洁能源改造,不断提高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同时,不断提高新车排放标准,升级现有的尾气检测法,加速高污染车辆的淘汰。

周子航提到,对于城市周边的生态工程建设,也尤为重要。比如,成都就正在进行六湖八湿地的生态工程建设,这一条全长85公里亲水带,在城市周围建立这一个个的水域,让成都又再多了一个生态屏障。“人人都应该努力”,周子航还建议说,每个人都可以充当环境监督员的角色,在平时积极举报企业的违规排污、渣土车撒漏、建筑工地扬尘污染等行为,也可以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防霾小贴士:

1. 盡量减少外出,外出必戴口罩。

抵抗力弱的老人儿童以及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易感人群应尽量减少出门,外出时戴口罩防护身体,防止污染物侵肺;归来后,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肌肤。

2. 改室内锻炼。

霾天气时也应适度减少运动量与运动强度。雾霾天气空气中悬浮大量有毒颗粒,患有支气管哮喘等慢性呼吸道疾病,以及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户外锻炼。

3. 关闭门窗。

由于雾霾天气时,空气中的污染物难以消散,应紧闭门窗,避免室外雾气进入室内污染室内空气。

4.避免过度劳累,多饮水。

要注意饮食清淡,少食刺激性食物,多吃些豆腐、牛奶等食品,必要时要补充维生素D。

5、行车走路要倍加小心。

中等和重度雾霾天气下,驾车、骑车和步行的人们都应多加小心,特别是通过交叉路口和无人看管的铁道口时,要减速慢行。

猜你喜欢
防霾口罩天气
谁是天气之子
戴口罩
戴口罩的苦与乐
天气预报难题
雾霾口罩
防霾十招
防霾功能服装的设计研发
读一读,选词填空
别怨天气热,身上爱出汗,可能是你生病啦!
声音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