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妍妍 江西省儿童医院急诊科,江西省南昌市 330006
小儿腹泻是一种多病原、多因素的消化道疾病,中医又称之为泄泻,在世界范围都是儿科公共卫生发病率较高的问题[1]。对于2岁左右的婴幼儿尤其是在夏秋季节,更是这种疾病的高发期,这种儿科疾病会引发大便性状的改变和次数增加,治疗起来颇为棘手。我科近年来通过日常临床工作发现,穴位贴敷用于小儿腹泻的治疗对于疾病的恢复有很好的疗效,具体如下。
1.1 临床资料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中管理局颁布的《中医儿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泄泻》的标准,同时参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2];我科将2012年1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50例腹泻患儿随机按住院单双号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外加中医穴位贴敷,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1.75±0.56)岁,其中轻度脱水5例,无明显脱水23例;对照组50例只进行常规治疗,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1.87±0.34)岁,其中轻度脱水6例,无明显脱水21例。对比病患儿脱水情况无明显差异。两组病例除腹泻外的其他生理指标均经统计学检验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排除标准 排除全身性疾病和细菌性感染的患儿,排除中途停药或者转院治疗的患儿。
1.3 方法 (1)对照组的腹泻儿童,给予止泻灵颗粒(1~2岁,5g/次),常规治疗,防止脱水,根据不同的临床情况可以配合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鞣酸蛋白等药物治疗。(2)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穴位贴敷,穴位选择神阙、涌泉两个穴位,贴敷本院自制的止泻药,成分选取木香、丁香、肉桂、吴茱萸,将四种药物等量研磨成细粉状。操作过程:取药粉5~8g,加入食醋调成糊状,贴敷于脐部神阙穴,再取10g药粉,加食醋调成糊状,分作两等份,贴敷于双侧涌泉穴,1次/d,10h/次。每处穴位贴敷外部均用纱布固定,治疗过程中,患儿不采用其他治疗方式。
1.4 疗效评定[3]根据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究组委会关于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不同标准如下,显效:治疗5d内大便恢复正常,每天低于3次,性状好转,大便常规检查正常,外观呈现软便,但是临床症状未全部好转;有效:治疗5d大便转变为糊状每天少于4次,水样症状减少,全身各项指标明显改善;无效:治疗5d后,大便的性状,每天的次数及全身症状无好转。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儿治疗结果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排异或过敏反应。
表1 两组患儿治疗结果比较
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作用机制参照传统的中医学,位于人体肚脐的神阙穴是任脉要穴,与五脏六腑和十二经脉联通。若将药物贴敷于神阙穴,有温中祛寒、健脾化湿的功效[4]。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肚脐附近是胚胎最后闭合的部位,该部位皮下无脂肪,且血管丰富,若在此处给药,药物可直接扩散至血液当中。给药时,贴敷药采用的是本院自己调制的止泄膏,其中木香的作用行气止痛,丁香温中助阳,肉桂温中散寒,吴茱萸散寒止泻。四种中药混合使用,对于患儿起到温中散寒、健脾止泻、和胃消食的功效,同时配上食醋增加皮肤的渗透功能,可以使药物尽快的吸收。
中医穴位贴敷需要的注意事项,贴敷前提前将治疗的方法、目的告知患儿家属,并且需要仔细检查患儿的穴位附近表皮是否有破损的情况,若皮肤破损则不能贴敷治疗;贴敷治疗期间,需要控制饮食,忌食辛辣油腻或刺激性食物;治疗过程中不断监控患儿的啼哭情况,确定是否为服药引起的过敏反应;10h后揭去纱布,观察患儿的贴敷部位是否出现红点或者瘙痒,若患儿出现大面积红斑和灼烧样则停止贴敷治疗[5]。
从穴位贴敷对于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得到,观察组常规治疗加用穴位贴敷治疗显效26例(52%),有效22例(44%),无效2例(4%);对照组常规治疗显效16例(32%),有效23例(46%),无效11例(2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9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78%,统计学处理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试验统计过程中患儿均未出现毒副作用和过敏反应。本文结果表明,穴位贴敷的确能够有效增加小儿腹泻的疗效。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小儿腹泻的同时增加中药的穴位贴敷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治疗的显效率,减少患儿病痛,同时,中药外敷的成本低,便于操作,简单易懂,秉承中国传统中医学的指导方针,值得在儿科腹泻的治疗中进行临床推广。
[1]李红燕,邹惠承.止泻敷贴灵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研究〔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12,4(17):1501-1502.
[2]刘东泉.中医敷贴治疗小儿腹泻86例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3):174-175.
[3]叶礼燕,陈凤钦.腹泻病诊断治疗指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15(19):8-9.
[4]石恩娟.丁桂儿脐贴预防红霉素胃肠道副反应的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2,8(3):258.
[5]姚巧珠,周会勤.中药敷脐促进腹部手术后肠蠕动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1,3(8):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