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超,刘晓明,刘利超,杨枝斌,肖亚旭
(云南有色地质局三一O队,大理 671000)
大理—弥渡笔架山金矿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与三江褶皱带的过渡部位,属丽江台缘褶皱带的南部。东以程海深大断裂为界与川滇台背斜相毗邻,西以金沙江—哀牢山深大断裂为界与松潘—甘孜褶皱系及唐古拉—昌都—兰坪褶皱系相邻,处于两条深大断裂夹持的倒三角地带(图1)。
图1 云南省构造分区略图
矿区出露地层从新到老分别有第四系(Q)残坡积层;下泥盆统青山组(D1q)灰白—青灰色厚层状灰岩;下泥盆统康廊组(D1k)灰色、青灰色中—厚层状白云质灰岩,夹薄层致密块状灰岩;下奥陶统向阳组(O1x),可分为上下两个亚段,上亚段(O1x4-2)为石英粉砂岩,下亚段(O1x4-1)为灰色、肉红色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砾粗砂岩。
图2 云南省大理—弥渡笔架山金矿区地质图
本区褶皱主要见石菩萨向斜,轴向近SN,核部为下泥盆统康廊组(D1k)灰白—青灰色中—厚层状白云质灰岩夹薄层灰岩,两翼为下奥陶统向阳组(O1x)灰色厚层状石英砂岩夹灰绿色薄层状粉砂岩,向斜长度约4km,宽约3km,西翼地层向东倾,倾角32°~42°,东翼地层向西倾,倾角19°~35°。靠向斜轴部,因岩浆岩侵入,地层产状局部变化较大。
该区断裂较为发育,分别有NE、NW、SN、EW向四组断裂(图2)。四组断裂以NE向组生成较早,被NW向组错断。其中NE向组的F2、F11为区内的主要控岩控矿断层。F11是区域上响水断裂的南段,断裂全长25km。走向N20°E左右,倾向SE,倾角75°~80°。属正断层性质,断距400m以上。是马厂箐矿区的主要控岩控矿断裂。F2长度大于5km。由于受后期断层破坏,南北两段断层倾向不一致。南段走向N25°E,倾向SE,倾角50°,北段走向N25°E,倾向N W,倾角55°。属压扭性断层。
表1 大理—弥渡笔架山金矿区二长斑岩岩石全分析结果表
通过一比一万高精度磁法测量工作,发现12个磁异常(图3),主要分布在测区东部的红岩坡、玉石箐、马鞍山一带,沿断层F2展布。测区中部及西部零星分布有4个小异常。其中W4号异常具有深源特征,其余的异常都由浅源磁性体引起。结合本区综合分析研究认为:本区磁(△T)异常与具有磁性的岩体密切相关。
图3 云南省大理—弥渡笔架山金矿区高精度磁测(△T)化极等值线图
矿区共圈定出6个综合异常。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异常规模大、强度高,有明显的浓度分带及浓集中心。其中甲类异常3个,乙类异常2个,丙类异常1个。而金异常规模最大、强度最高(图4)。甲类和乙类异常区有已知金矿体,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初步认为甲类和乙类异常是以Au、Pb、Zn为主的多金属矿(化)带及深部盲矿体引起,为矿致异常,是寻找以Au、Pb、Zn为主的多金属矿的有利地段。
马厂箐矿区及外围找矿指示元素为Au、Ag、As、Sb、Cu、Pb、Zn、Ni;本区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元素组合为Au、Ag、As、Sb、Cu、Pb、Zn、Ni、Hg、Mo,和马厂箐矿区指示元素基本类似;异常区内有石菩萨矿段、红岩坡矿段、玉石箐矿段;以上说明该区矿质来源较为丰富,具有较好的成矿环境及成矿地质条件。
图4 云南省大理—弥渡笔架山金矿区Au元素异常图
本区矿体的产出受岩体内构造破碎带、岩体与围岩地层的接触带、围岩地层中的构造破碎带和后期地表物理化学条件等多种因素控制,由于不同因素控制的地质环境的差异,导致不同的矿体定位形式,形成不同的矿化类型,且具有不同的地质特征。根据矿化体成因的不同可分为四种矿化类型。
(1)产于地表山间凹地的红色粘土型,分布于矿区大部,岩性主要为二长斑岩风化残坡积黄色砂质粘土,金矿化与二长斑岩的蚀变程度有密切关系,粘土化、褐铁矿化越强,金矿化亦强。蚀变主要有粘土化、高岭土化及褐铁矿化。粘土化作用越强,对金的富集越极为有利,岩石矿物中包含的金越能充分得到解离,所以对红色粘土型金矿而言,粘土化与金的富集有直接关系。
(2)产于坡积物中的残坡积型:主要分布于矿区西部石菩萨。含矿岩石为灰白色硅质岩块、黑褐色铁锰质粘土夹硅质碎块、褐色铁锰质粘土夹硅质岩碎石三种岩性。蚀变主要有硅化及铁锰矿化,在Ⅱ号矿体处,硅化作用特强,不仅生成脉状、网脉状硅化脉,还沿脉壁及岩石孔洞生成石英晶芽、晶簇。铁锰矿化主要表现为铁锰质粘土。
(3)产于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主要分布于矿区东部红岩坡及玉石箐。矿石主要为灰岩中褐铁矿脉、褐铁矿化破碎带及岩体内构造破碎带黄铁矿化、粘土化较强地段。蚀变在灰岩破碎带中主要为黄铁矿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蚀变越强,金矿化越强。岩体内破碎带中主要为黄铁矿化、粘土化、高岭土化。黄铁矿化越强,金矿化越强。
(4)产于岩体内、外接触带,与斑岩有关的斑岩型:主要分布于矿区东部玉石箐,含矿岩性为二长斑岩,岩石中见大量黄铁矿、黄铜矿呈星点状、团斑状、细脉浸染状产出,辉钼矿沿节理裂隙面呈薄膜状产出。具有明显的斑岩型矿床特征。岩体内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黄铁矿常呈细脉状、星点状、团斑状及浸染状产出,多为细粒、微细粒,晶形多为立方体或不规则粒状。这种黄铁矿对金的赋存较为有利,是本区的主载金矿物。与灰岩接触带主要有白云石化、蛇纹石化、矽卡岩化。与砂岩接触带主要有角岩化、矽卡岩化。
区内目前分为3个矿段,即石菩萨矿段、红岩坡矿段及玉石箐矿段,计有矿(化)体数十条。
石菩萨矿段位于矿区西部,以红色粘土型、残坡积型为主。
图5 云南省大理—弥渡笔架山金矿区P51号勘探线剖面图
红岩坡矿段及玉石箐矿段总体为一NE向矿化带,位于矿区中部—东部,以构造破碎蚀变岩型及斑岩型为主。
红色粘土型及残破积型矿体呈面形展布,严格受地形地貌的控制。主要产于山间凹地及半坡。红色粘土型金品位 0.5~15.28 g/t。残破积型金品位0.5~3.26 g/t。以Ⅰ、Ⅱ号矿体为代表。
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及斑岩型总体呈NE向展布,总体长约1.5 km。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主要产于灰岩及岩体内构造破碎带中,金品位0.5~23.3 g/t。斑岩型主要产于二长斑岩中(图5),金品位0.5~6.49 g/t,铜品位0.41ω%~0.62ω%。
矿石结构:常见为半自形粒状结构、胶状结构、泥状结构及残余假象结构等。自然金颗粒表面不平整,常见有凹陷、洼坑,并有黄色、黄褐色铁质粉末充填。颗粒极为细小,在镜下测得平均粒径为0.00324mm。但因测量的颗粒少,代表性差,该区自然金为显微晶—超显微晶。形态常见有不规则粒状,少数圆粒状;形态简单,属原地残留或搬运不远。
矿石构造:常见块状、角砾状、土状等构造。
矿石矿物除自然金外,见有褐铁矿、赤铁矿(含镜铁矿)、软锰矿、硬锰矿、磁铁矿(少量)、黄铁矿。
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稳定矿物有磷灰石;次生矿物有白云母、水白云母、黑云母(少量)。
本区矿床类型主要为原生矿及地表次生富集矿,不同类型,成因不同。
原生矿:本区富碱斑岩体多数具有较高的金背景值,并出现多金属矿化,构成金矿的矿源体。区内灰岩节理裂隙、接触带、岩体凹兜转折部位及构造破碎带提供了导矿通道及成矿空间,从而在灰岩节理裂隙、接触带及构造破碎带形成与斑岩有关的热液型金矿体。
次生富集矿:由于经过长期风化剥蚀作用,矿化岩石及矿体风化崩解为砾、砂及泥质,经坡残积或地表水近距离搬迁,在低凹地带或在喀斯特溶蚀构造中堆积次生富集而形成红色粘土型、残坡积型金矿体。
参 考 文 献
[1]贵州有色地质勘查局物化探总队.云南省笔架山—白象厂金矿概查工作报告[R].1999.
[2]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地球物理化学地质勘查院.云南省大理—弥渡笔架山金矿物化探报告[R].2012.
[3]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一○队.云南省祥云县马厂箐矿区铜钼矿评价地质报告[R].1981.
[4]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一○队.云南省大理—弥渡笔架山金矿阶段性普查报告(2011年~2012年)[R].2012.
[5]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一○队.云南省大理市笔架山金矿普查报告[R].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