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正华
摘要:文章介绍了第一炼钢厂150t连铸作业区为减少LZ钢漏钢而采取的一系列改进措施:优化结晶器软水流量,优化二冷制度,对在线结晶器过钢量的控制,优化温度拉速制度等,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50t连铸生产LZ钢的溢漏率由原来的0.5%减少到现在的0.1%。
关键词:LZ钢;漏钢;软水流量;二冷制度;过钢量;温度拉速制度
中图分类号:TF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19-0056-02
2012年随着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第一炼钢厂150t转炉产线工程的结束,第一炼钢厂150t连铸10机10流小方坯连铸机于8月份开始投产,主要生产钢种包括热轧光圆钢筋系列、热轧带肋钢筋系列、抽油杆钢系列、弹簧钢系列、硬线钢系列、焊丝钢系列、齿轮钢、77Mn、82B等50个钢种。150t连铸10机10流小方坯连铸机于2013年1月份开始生产LZ钢,在浇铸LZ钢的过程中漏钢事故较多,平均拉速慢,产能受到很大影响。为此,对浇铸LZ钢时漏钢的成因进行分析,找出解决漏钢的办法。通过对浇铸工艺的优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装备与工艺条件
1.1 装备条件
铸机:10机10流弧形连铸机;浇铸半径:R10000;浇铸断面:150×150mm;炉机匹配:一机对一炉;定尺:10m,12m;中间包浇注形式:塞棒-浸入式水口,保护渣保护浇注;引锭杆形式:刚性引锭杆;拉矫形式:渐近矫直;切割形式:火焰切割机。
1.2 工艺条件
结晶器:窄缝导流水套式结晶器;
水缝:4mm;
软水压力:≥1.0MPa;
长度:900mm;
材质:磷脱氧铜;
铜管形式:带锥度弧管式(连续锥度);
二次冷却区分四段。
2 LZ钢漏钢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LZ钢坯壳的裂纹敏感性强
LZ钢属于低碳钢,其在结晶器内形成的初生坯壳,在固相线以下25℃~50℃时发生包晶反应(δ+L=γ),并伴随较大的线性收缩,坯壳与结晶器脱离产生较大的缝隙,导出热流减少,坯壳变薄,而且厚度不均匀。当坯壳所受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在坯壳薄弱处产生应力集中出现细小纵裂纹,出结晶器坯壳由于失去支撑以及受二冷强度影响,裂纹进一步扩大,发生漏钢。相同冷却条件下,低合金钢比普碳钢温降速度大,凝固快,在一次冷却不均匀时,坯壳厚度差别更大,裂纹敏感性更强,在热应力和形变应力的作用下,易在坯壳薄弱处开裂,从而极易发生角裂漏钢。2013年1~5月份150t连铸共生产LZ钢515炉,漏钢次数26次,除2次卷渣漏钢,1次结晶器振动跳钢壳漏钢外,其余23次均为角部纵裂漏钢。在23次角部纵裂漏钢中有22次发生在出结晶器和二冷一区间。
2.2 结晶器的影响
(1)铜管内腔倒锥度的影响,结晶器传热的热阻主要是气隙,气隙小则热阻小,气隙大,则热阻大。结晶器使用前期,铜管内腔曲线比较接近坯壳收缩曲线,气隙均匀,传热均匀,坯壳厚度也较均匀。在使用的过程中铜管不断的磨损和受热变形。在使用的中后期总锥度不断变小,而且弯月面下传热量大,铜管局部发生变形,也增加了坯壳的不均匀性。
(2)结晶器内软水流量的影响,通过对LZ钢的漏钢铸坯切样分析,发现漏钢的铸坯四面坯壳厚度明显不等,这说明主要原因是由于铸坯在结晶器内的冷却不均匀。针对LZ钢的包晶反应、线收缩大等特点,采用适当的降低结晶器内软水流量的方法,有利于提高铸坯坯壳与结晶器整个长度上的接触,使坯壳均匀、充分地生长,减少裂纹的产生。
2.3 过热度和拉速的影响
角部裂纹漏钢与中包温度与拉速关系密切,保证钢水有一定的过热度,能保证钢水顺利浇完。理论研究表明,过热度每增加10℃,结晶器出口坯壳厚度减少3%,温度过高,拉速偏快,就会造成出结晶器坯壳厚度较薄,出结晶器后容易产生角部裂纹漏钢。
3 具体措施
4 取得的效果
经过工艺优化,150t连铸生产LZ钢的浇铸情况得到很大的改观,漏钢事故大幅降低。2013年1~5月份生产LZ钢的溢漏率为0.5%(共浇注515炉,漏钢26次),调整后,2013年6~8月份生产LZ钢的溢漏率为0.1%(共浇注299炉,漏钢3次)。
5 结论
(1)铜管内腔尺寸不合理和结晶器软水流量偏大是造成150t连铸10机10流连铸机LZ钢角裂漏钢的主要原因。
(2)二冷一区、二区冷却强度偏弱是造成LZ钢角裂漏钢的重要原因。
(3)高过热度情况下拉速偏快是造成LZ钢角裂漏钢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陈家祥.连铸炼钢手册[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5.
[2] 徐志洋,姜红军.小方坯连铸机漏钢事故分析及防止措施[J].马钢科研,1999,(4).endprint
摘要:文章介绍了第一炼钢厂150t连铸作业区为减少LZ钢漏钢而采取的一系列改进措施:优化结晶器软水流量,优化二冷制度,对在线结晶器过钢量的控制,优化温度拉速制度等,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50t连铸生产LZ钢的溢漏率由原来的0.5%减少到现在的0.1%。
关键词:LZ钢;漏钢;软水流量;二冷制度;过钢量;温度拉速制度
中图分类号:TF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19-0056-02
2012年随着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第一炼钢厂150t转炉产线工程的结束,第一炼钢厂150t连铸10机10流小方坯连铸机于8月份开始投产,主要生产钢种包括热轧光圆钢筋系列、热轧带肋钢筋系列、抽油杆钢系列、弹簧钢系列、硬线钢系列、焊丝钢系列、齿轮钢、77Mn、82B等50个钢种。150t连铸10机10流小方坯连铸机于2013年1月份开始生产LZ钢,在浇铸LZ钢的过程中漏钢事故较多,平均拉速慢,产能受到很大影响。为此,对浇铸LZ钢时漏钢的成因进行分析,找出解决漏钢的办法。通过对浇铸工艺的优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装备与工艺条件
1.1 装备条件
铸机:10机10流弧形连铸机;浇铸半径:R10000;浇铸断面:150×150mm;炉机匹配:一机对一炉;定尺:10m,12m;中间包浇注形式:塞棒-浸入式水口,保护渣保护浇注;引锭杆形式:刚性引锭杆;拉矫形式:渐近矫直;切割形式:火焰切割机。
1.2 工艺条件
结晶器:窄缝导流水套式结晶器;
水缝:4mm;
软水压力:≥1.0MPa;
长度:900mm;
材质:磷脱氧铜;
铜管形式:带锥度弧管式(连续锥度);
二次冷却区分四段。
2 LZ钢漏钢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LZ钢坯壳的裂纹敏感性强
LZ钢属于低碳钢,其在结晶器内形成的初生坯壳,在固相线以下25℃~50℃时发生包晶反应(δ+L=γ),并伴随较大的线性收缩,坯壳与结晶器脱离产生较大的缝隙,导出热流减少,坯壳变薄,而且厚度不均匀。当坯壳所受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在坯壳薄弱处产生应力集中出现细小纵裂纹,出结晶器坯壳由于失去支撑以及受二冷强度影响,裂纹进一步扩大,发生漏钢。相同冷却条件下,低合金钢比普碳钢温降速度大,凝固快,在一次冷却不均匀时,坯壳厚度差别更大,裂纹敏感性更强,在热应力和形变应力的作用下,易在坯壳薄弱处开裂,从而极易发生角裂漏钢。2013年1~5月份150t连铸共生产LZ钢515炉,漏钢次数26次,除2次卷渣漏钢,1次结晶器振动跳钢壳漏钢外,其余23次均为角部纵裂漏钢。在23次角部纵裂漏钢中有22次发生在出结晶器和二冷一区间。
2.2 结晶器的影响
(1)铜管内腔倒锥度的影响,结晶器传热的热阻主要是气隙,气隙小则热阻小,气隙大,则热阻大。结晶器使用前期,铜管内腔曲线比较接近坯壳收缩曲线,气隙均匀,传热均匀,坯壳厚度也较均匀。在使用的过程中铜管不断的磨损和受热变形。在使用的中后期总锥度不断变小,而且弯月面下传热量大,铜管局部发生变形,也增加了坯壳的不均匀性。
(2)结晶器内软水流量的影响,通过对LZ钢的漏钢铸坯切样分析,发现漏钢的铸坯四面坯壳厚度明显不等,这说明主要原因是由于铸坯在结晶器内的冷却不均匀。针对LZ钢的包晶反应、线收缩大等特点,采用适当的降低结晶器内软水流量的方法,有利于提高铸坯坯壳与结晶器整个长度上的接触,使坯壳均匀、充分地生长,减少裂纹的产生。
2.3 过热度和拉速的影响
角部裂纹漏钢与中包温度与拉速关系密切,保证钢水有一定的过热度,能保证钢水顺利浇完。理论研究表明,过热度每增加10℃,结晶器出口坯壳厚度减少3%,温度过高,拉速偏快,就会造成出结晶器坯壳厚度较薄,出结晶器后容易产生角部裂纹漏钢。
3 具体措施
4 取得的效果
经过工艺优化,150t连铸生产LZ钢的浇铸情况得到很大的改观,漏钢事故大幅降低。2013年1~5月份生产LZ钢的溢漏率为0.5%(共浇注515炉,漏钢26次),调整后,2013年6~8月份生产LZ钢的溢漏率为0.1%(共浇注299炉,漏钢3次)。
5 结论
(1)铜管内腔尺寸不合理和结晶器软水流量偏大是造成150t连铸10机10流连铸机LZ钢角裂漏钢的主要原因。
(2)二冷一区、二区冷却强度偏弱是造成LZ钢角裂漏钢的重要原因。
(3)高过热度情况下拉速偏快是造成LZ钢角裂漏钢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陈家祥.连铸炼钢手册[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5.
[2] 徐志洋,姜红军.小方坯连铸机漏钢事故分析及防止措施[J].马钢科研,1999,(4).endprint
摘要:文章介绍了第一炼钢厂150t连铸作业区为减少LZ钢漏钢而采取的一系列改进措施:优化结晶器软水流量,优化二冷制度,对在线结晶器过钢量的控制,优化温度拉速制度等,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50t连铸生产LZ钢的溢漏率由原来的0.5%减少到现在的0.1%。
关键词:LZ钢;漏钢;软水流量;二冷制度;过钢量;温度拉速制度
中图分类号:TF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19-0056-02
2012年随着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第一炼钢厂150t转炉产线工程的结束,第一炼钢厂150t连铸10机10流小方坯连铸机于8月份开始投产,主要生产钢种包括热轧光圆钢筋系列、热轧带肋钢筋系列、抽油杆钢系列、弹簧钢系列、硬线钢系列、焊丝钢系列、齿轮钢、77Mn、82B等50个钢种。150t连铸10机10流小方坯连铸机于2013年1月份开始生产LZ钢,在浇铸LZ钢的过程中漏钢事故较多,平均拉速慢,产能受到很大影响。为此,对浇铸LZ钢时漏钢的成因进行分析,找出解决漏钢的办法。通过对浇铸工艺的优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装备与工艺条件
1.1 装备条件
铸机:10机10流弧形连铸机;浇铸半径:R10000;浇铸断面:150×150mm;炉机匹配:一机对一炉;定尺:10m,12m;中间包浇注形式:塞棒-浸入式水口,保护渣保护浇注;引锭杆形式:刚性引锭杆;拉矫形式:渐近矫直;切割形式:火焰切割机。
1.2 工艺条件
结晶器:窄缝导流水套式结晶器;
水缝:4mm;
软水压力:≥1.0MPa;
长度:900mm;
材质:磷脱氧铜;
铜管形式:带锥度弧管式(连续锥度);
二次冷却区分四段。
2 LZ钢漏钢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LZ钢坯壳的裂纹敏感性强
LZ钢属于低碳钢,其在结晶器内形成的初生坯壳,在固相线以下25℃~50℃时发生包晶反应(δ+L=γ),并伴随较大的线性收缩,坯壳与结晶器脱离产生较大的缝隙,导出热流减少,坯壳变薄,而且厚度不均匀。当坯壳所受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在坯壳薄弱处产生应力集中出现细小纵裂纹,出结晶器坯壳由于失去支撑以及受二冷强度影响,裂纹进一步扩大,发生漏钢。相同冷却条件下,低合金钢比普碳钢温降速度大,凝固快,在一次冷却不均匀时,坯壳厚度差别更大,裂纹敏感性更强,在热应力和形变应力的作用下,易在坯壳薄弱处开裂,从而极易发生角裂漏钢。2013年1~5月份150t连铸共生产LZ钢515炉,漏钢次数26次,除2次卷渣漏钢,1次结晶器振动跳钢壳漏钢外,其余23次均为角部纵裂漏钢。在23次角部纵裂漏钢中有22次发生在出结晶器和二冷一区间。
2.2 结晶器的影响
(1)铜管内腔倒锥度的影响,结晶器传热的热阻主要是气隙,气隙小则热阻小,气隙大,则热阻大。结晶器使用前期,铜管内腔曲线比较接近坯壳收缩曲线,气隙均匀,传热均匀,坯壳厚度也较均匀。在使用的过程中铜管不断的磨损和受热变形。在使用的中后期总锥度不断变小,而且弯月面下传热量大,铜管局部发生变形,也增加了坯壳的不均匀性。
(2)结晶器内软水流量的影响,通过对LZ钢的漏钢铸坯切样分析,发现漏钢的铸坯四面坯壳厚度明显不等,这说明主要原因是由于铸坯在结晶器内的冷却不均匀。针对LZ钢的包晶反应、线收缩大等特点,采用适当的降低结晶器内软水流量的方法,有利于提高铸坯坯壳与结晶器整个长度上的接触,使坯壳均匀、充分地生长,减少裂纹的产生。
2.3 过热度和拉速的影响
角部裂纹漏钢与中包温度与拉速关系密切,保证钢水有一定的过热度,能保证钢水顺利浇完。理论研究表明,过热度每增加10℃,结晶器出口坯壳厚度减少3%,温度过高,拉速偏快,就会造成出结晶器坯壳厚度较薄,出结晶器后容易产生角部裂纹漏钢。
3 具体措施
4 取得的效果
经过工艺优化,150t连铸生产LZ钢的浇铸情况得到很大的改观,漏钢事故大幅降低。2013年1~5月份生产LZ钢的溢漏率为0.5%(共浇注515炉,漏钢26次),调整后,2013年6~8月份生产LZ钢的溢漏率为0.1%(共浇注299炉,漏钢3次)。
5 结论
(1)铜管内腔尺寸不合理和结晶器软水流量偏大是造成150t连铸10机10流连铸机LZ钢角裂漏钢的主要原因。
(2)二冷一区、二区冷却强度偏弱是造成LZ钢角裂漏钢的重要原因。
(3)高过热度情况下拉速偏快是造成LZ钢角裂漏钢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陈家祥.连铸炼钢手册[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5.
[2] 徐志洋,姜红军.小方坯连铸机漏钢事故分析及防止措施[J].马钢科研,199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