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士州
我们都熟悉“过目成诵”“倒背如流”等成语,对具有这种非凡记忆能力的人羡慕不已,希望自己也能效仿。确实,人花在学习、掌握知识方面的时间实在太多了,而要掌握知识,先得观察、阅读,然后是理解,最后是记忆。经验告诉我们,观察、阅读得到的信息量很大,但大部分都成了过眼云烟,真正存入大脑记忆库中的不到百分之一。人们期待着能提高记忆的效率,获得更多的知识。于是,心理学家开始努力寻找增强记忆更有效、更快速、更牢固的途径。
用语言压缩机和计算机提高记忆
要使学习更有效、记忆更牢固,首先要客观地了解人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加拿大两位科学家约翰·艾特尔和伯纳·安劳特成功研制了一种新型的神经效率分析仪,通过电极检取受试者的脑电波,脑电波经过放大后显现在示波器上,对受试者的学习能力作出客观的测定。神经效率分析仪能显示人的兴趣和情感。兴趣是记忆的重要动力,感兴趣的东西常常一记就牢,久久不忘。因此,这种仪器能够指出人在哪个领域最有记忆潜能。
科学家还成功地设计了一种语言压缩机,用来提高记忆量。举个例子,人们听课、听演讲,听众与讲演者之间常常有一定的距离。人的平均演说速度为每分钟100~180个单词,而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为每分钟400个单词。听众有余力没有发挥,就容易开小差、做小动作。科学家研制成功的语言压缩机缩短了讲演中的停顿、无言及不必要的语言,但保持了原来的天然音质和基本内容,就像压缩饼干一样,体积被大大地缩小,但营养价值保持不变。这种语言压缩机能帮助人们只花40分钟的时间就能听完原来需要2个小时的报告,这样,记忆效率不就可以提高两倍吗?
科学家还在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来强化人的记忆。美国科学家发现,当人们想到某个词汇时,大脑中就会出现特定的脑电波。目前,一些单词的脑电波形式已经被鉴别出来。词与脑电波之间有着对应关系。科学家设想,当有人需要记住某些知识时,就让计算机监视他的脑电流,然后用同样的脑电波向大脑重复播送来强化记忆。日常经验告诉我们,一点小小的启示常能使我们记起一个故事的来龙去脉。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大卫·赖还在研究眼睛观察和脑电波图形的关系,寻找真正能“过目成诵”的记忆方法。
寻找到包含记忆信息的物质
是不是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呢?科学家们又想起了《圣经》中伊甸园里的“智慧果”,人吃了以后会变得更加聪明。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智慧果”呢?让我们先来看看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麦康纳尔的实验。
麦康纳尔用电流反复刺激涡虫,使它具有一触电就避光的记忆。然后,把具有了这种记忆的涡虫捣成浆,喂给别的涡虫吃。结果,吃了有记忆涡虫浆的涡虫,没有经过训练,居然也具有了触电避光的记忆。这使科学家得到一个证明,记忆与某种记忆物质有关,只要得到这种记忆物质,记忆就可以从一个生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中去。科学家把这种记忆物质叫做“记忆素”。据说,美国科学家已经成功分离出了3种记忆素:黑暗恐怖素、噪音耐受素、蓝绿色辨别素。将某些记忆素注射到动物身上,动物就会具有某种记忆,如注射了黑暗恐怖素的动物就会害怕黑暗。科学家已经分离出好几种记忆物质,其中一种叫做促肾上腺皮质素的物质会刺激大脑,在各种学习中加强记忆。还有一种从脑垂体中分离出来的后叶加压素,它是一种很好的精神营养物质,有着明显的增强记忆的作用,也能唤起记忆。例如,车祸以后记忆力严重丧失的病人,用它喷洒以后,不久便能重新记起往事。
人们称作记忆物质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经过分析,科学家认为它们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或者是一种肽类物质。这些物质组合的顺序中包含着记忆的信息。既然有实验证明在低等动物中记忆可以转移,所以科学家大胆设想,如果制造一种包含着大量信息的蛋白质,当人们吃了这种蛋白质以后,也就取得了某种信息。比方说,合成一种特别的蛋白质,它的氨基酸排列中包含着英语单词、语法、短语等信息,人如果服用了这种包含着英语信息的蛋白质,原来需要长年累月记忆、背诵的知识,就可以瞬间转移到人的大脑里。一旦找到这种“智慧果”,人类掌握知识的质量和数量将会产生一个质的飞跃。到那时,人人都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绝对不再是一句空话。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还要经过漫长的实践。现在的你可不要想着坐享“智慧果”的成果,还是要努力通过学习、记忆来获得和储存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