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原
现在回想起来,去年冬天贵阳上空的那场雨并不凛冽,也未包藏着死亡的讯息,相反温润得如同早春。我在去机场的路上跟刚结识几天的杭州同行徐聊天,他说起曾去某城的某报考察,该报一名老总的接待规格令人惊诧,从早餐陪到中餐直到晚餐,很是奢靡,最后还一头扎进夜总会,挥金如土气壮山河。
我恰巧对那家报馆再熟悉不过,淡淡笑道或许是穷人更喜欢过年吧。徐亦觉不可思议,说这般糟蹋钱不知是什么想法。我说真正的大报搞接待不会铺张浪费,得体即可,反正实力和影响力摆那儿,不怕被小瞧;而一些小报就得靠摆谱来撑脸面,拿年营收的千分之一来搞一次普通接待,也只有他们才干得出。
我在5月的清晨看到徐自戕的消息,脑壳轰了一下,脸盲症和健忘症瞬间痊愈。徐的面容,以及我们在那个贵阳早晨聊过的许多话,顿时满血复活。他比我小5岁,年纪轻轻就是名报高管,但白发竟然比我这个白头翁还多。据说被抑郁症折磨得不行了,自缢。
徐的自尽,网上有人照例说他不负责任,因为抛下了两个儿子和有眼疾的母亲。我早年也认为自杀是不负责任的,但如今却能理解那些被疾病折磨得痛不欲生的人。平常人一宿没睡好都会蔫一天,何况长年累月地失眠。抑郁症不是简单的心理问题,而是器质性病变,肉体和内心皆有巨大痛苦。谁若以为这是小菜,只要想想不让睡觉是世界几大酷刑之一,就明白了。
有网友给我留言,说她外公在某个年代自绝于人民,留下5个子女,自己落个清静了,家人却在风雨飘摇的年代苦苦谋生。这事让她外婆恨了一辈子,临终还在叮嘱,坚决不跟她外公同穴。我回复说多数男人还是有养家糊口的责任感的,既然选了死,定是没法撑了,还是多理解吧,苟活不易,寻死亦不易。
徐是复旦毕业的,我想起10年前自杀的前同事郭,也是复旦的,他们年纪相仿,没准是同一级的。郭在那年因为失恋和失业,开了煤气,死在了距离故乡3000公里外的南方。
现在想来,新闻行当是名利场,也是绞肉机。多数人混了半輩子依然籍籍无名,被绞成了肉末,偶有冒尖到了塔顶的,也是命运多舛,我所知的许多大腕都有抑郁症。
所以越来越多的媒体人正在离去。我10多年前的几个兄弟,一个抛弃高管高薪,准备读书云游,现在估计正在阿姆斯特丹;一个封笔,上峨眉山搞了个几百亩的庄园,如今怕是在逗猴;还有一个,从日暮西山的纸媒业去了更加奄奄一息的唱片业,看起来很不靠谱,但鉴于他从不上班还领工资,所以其实还是相当靠谱的。这仨哥们虽奇形怪状,但都算偏执狂的奇才,如今他们竟然都闲云野鹤了,闷声读书,闷声发大财,我忽然觉得江湖寂寥了下来。
我至今记得去年冬天在贵州肇兴古镇跟一众传媒人厮混的时光,喝酒,沉睡,和苗民烤火发呆,看梯田上的芦花像缟素般挂在斜阳里。我亦记得2013年11月30日那天清晨,徐电话唤我退房,我们一起去龙洞堡机场。我和他聊媒体前景聊经济形势聊房价,如同多年老友。他要登机了,忽然掏出一盒剩几根烟的利群给我,说:初次相识,没什么礼物,就送这个给你吧。我诧异得几乎笑出来,却见他满脸诚恳,知是一片心意,便领下了。我们握手道别,不想他那背影竟是最后一次倒映在这尘世。那一霎,贵阳的雨停了,有阳光疲倦地流过来,犹如惨淡的末日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