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勤英
川芎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分析
吴勤英
目的 探讨川芎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34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67),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清脑颗粒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具有疗效好、血液黏度改善明显等优点。
偏头痛;川芎清脑颗粒;盐酸氟桂利嗪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神经内科疾病,以中青年人群多发,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主要为搏动性头痛,可反复发作,发作前多伴有闪光、视觉模糊、肢体麻木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1]。本研究观察川芎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此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理论方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34例偏头痛患者为本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符合2004年国际头痛协会制定的关于偏头痛相关诊断标准[2]。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3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67)。观察组,男21例,女46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34.26±4.35)岁;病程1~10年,平均(4.35±1.06)年;头痛程度分级,Ⅰ级16例,Ⅱ级18例,Ⅲ级12例。对照组,男20例,女47例;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34.29±4.36)岁;病程1~10年,平均(4.34±1.05)年;头痛程度分级:Ⅰ级17例,Ⅱ级18例,Ⅲ级11例。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2)高血压、急性脑血管疾病、五官疾病、颈椎病及恶性肿瘤所引起的头痛患者。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头痛分级标准 采用视觉模式疼痛强度分级评分法[3]。0级:无痛或几乎无疼痛症状;Ⅰ级:轻度头痛,不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Ⅱ级:中度头痛,发作时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Ⅲ级:重度头痛,发作时需卧床休息。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川芎清脑颗粒(江苏济川制药生产,批号:Z20060177)联合盐酸氟桂利嗪(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067316)治疗,剂量:川芎清脑颗粒10g/次,3次/d,开水冲服;盐酸氟桂利嗪10mg/次,1次/d,于睡前服用。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用法及用量同观察组。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不再服用其他相关药物,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
1.4 观察指标 (1)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标准进行疗效评定[4],痊愈:头痛及相关症状消失;显效:头痛程度减轻2级,发作次数或持续时间减少≥2/3,伴随症状明显减轻;有效:头痛程度减轻1级,发作次数或持续时间时间减少不足2/3;无效:头痛程度减轻不足1级,发作次数或持续时间减少不足1/3,或无减少。(2)分别予治疗前后测定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主要为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含量。(3)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0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13%,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n)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 2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恶心1例,嗜睡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9%;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恶心1例,嗜睡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8%。由于症状均较轻微,未给予特殊处理,自行好转。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有血管源性学说、神经原性学说及三叉神经血管学说等3种说法,其中多数学者支持三叉神经血管学说,即由于内外刺激等因素导致脑部血管扩张,使三叉神经末梢释放大量血管活性物质,从而引起神经源性炎症,诱发偏头痛[5]。有关研究显示,偏头痛患者血液黏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强,同时可释放5-羟色胺及花生四烯酸等物质,导致收缩、痉挛,而由于5-羟色胺的大量释放,使血液中5-羟色胺含量降低,导致缓激肽含量逐渐升高,并聚集在血管周围,最终导致颅内血管扩张,引起搏动性偏头痛[6]。盐酸氟桂利嗪是一种长效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它对缺血或病理状态下的钙通道有一定阻滞作用,具有解除血管痉挛、增加脑部血流量、降低血液黏度、改善末梢循环、增加脑组织供氧的诸多作用,且对5-羟色胺而引起的血管收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祖国医学认为,偏头痛属中医“头风病”范畴,多由瘀血阻滞、风湿蒙蔽所致,故治疗应以活血通络、祛风除湿为主。川穹清脑颗粒是由川穹、当归、白芷、防风、麦冬、细辛、羌活、独活、苍术、菊花、蔓荆子、黄芩、甘草等组成的一种中成药物,方中川穹可行气活血、祛风止痛;当归、白芷、防风可止痛活血;细辛、羌活、独活、苍术、菊花、蔓荆子、黄芩等可通络、除湿;麦冬可防止温燥太过而伤其阴;甘草调和诸药。现代药理实验表明,川穹清脑颗粒具有降低血液粘稠度扩张血管等作用,从而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7]。本研究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穹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川芎清脑颗粒可在降低偏头痛患者血液黏度的同时,提高其治疗疗效。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示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清脑颗粒,不会增加其毒副反应。结果表明,盐酸氟桂利嗪与川穹清脑颗粒联合治疗偏头痛,两药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符合现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理念。
综上所述,川芎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具有疗效好、血液黏度改善明显等优点,且安全性尚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李东升,雷国亮.偏头痛发病机制及外科治疗现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2):211-212.
[2] 李舜伟,李焰生,刘若卓,等.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7(2):65-86.
[3]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组.偏头痛诊断与防治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8):694-695.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05-109.
[5] 方海亮,沈燕,杨沙,等.谈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设计[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4):883-886.
[6] 孙大宝,李文英,李秀玉.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J].人民军医,2011,54(8):705-706.
[7] 黎崖冰.刺血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 (7):1720-1721.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1.119
江西 332000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内科(吴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