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杏
母亲坐在龚钰犇的病床前,紧握儿子的手,悲伤不已。CFP/图
6 月10日,国务院发表《“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这是香港回归17年来,中央政府首次发布针对“一国两制”的白皮书,详细阐述有关制度安排,强调北京对香港享有“全面管治权”。
有学者分析,香港正在发生变化,一些人变得日益极端。白皮书的出台,意味着中央要用更为多元的手段扼阻这种趋势。
“警惕外部势力”
德国洪堡大学国际政治学者霍尔特曼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香港在中国的地位很特殊,是中国通向世界的门户。西方一些外来势力盯着香港是必然的,他们在香港推动所谓的“西方式民主”,而香港发生的一切会给内地一些地方带来示范效应,尤其是互联网时代。
英国驻香港总领馆发言人曾公开宣称,“总领事经常见议员和其他相关方,讨论广泛的问题,包括政改”。
这是英国外交官对中国外交部驻香港公署特派员宋哲的回应,此前宋哲发表一份声明要求英国不要干预香港政改,但英国的回应出乎意料的“直接”。
香港激进反对派“占领中环”还多次赴台会“台独”分子“求援”,并邀请他们来港,向对方“求教”,而“台独理论大师”林浊水、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等都曾承诺支持“占中”。
白皮书强调,要警惕外部势力利用香港干预中国内政的图谋,防范和遏制极少数人勾结外部势力干扰破坏“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施。
这份白皮书一共使用了7国文字发表,可见它并不只是一份对内的文件,还是一份国际外交公告,宣示了中国对香港的主权是强硬的、坚决的,也明示了中国政府对于香港的立场和底线,是一步也不会让的。
香港特首梁振英响应“外部势力”问题时称,“关键是防范”,因为香港有特殊历史背景,在国际政治中比较复杂,每个人都应有这个防范及警惕。
“全面管治权”
在奥地利《新闻报》看来,1997年回归之后,香港成绩斐然。对抗了亚洲金融危机,战胜了非典疫情,经济增长年均5%,并保持了世界金融中心一极的位置。
但在政治上,一些香港人感到沮丧:贫富差距和腐败问题加重,行政长官、立法会议员普选问题争吵连连,政改进程缓慢。
而最令香港人担心的是,自己在中国的地位变得渺小。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一篇题为“为什么香港不高兴”的文章说,香港主流担心被上海和深圳取代,香港想确保特殊性。
因此,当大量内地民众赴港“抢占资源”,甚至一起内地观光客幼童便溺事件,都足以引爆激烈的反对情绪。
可事实上,香港只是一个中等(虽然重要的)中国城市。一些中产阶级香港人认为,快乐的关键是“选举权”和更大的“独立于”北京。这种希望可能既不现实,也是错位的。香港“已经实现了像一个运行良好的民主社会那样的多数好处”,而且,“即便得到更多民主和主权,香港人现在抱怨的——高房价、排长队等——也不会消失”。
白皮书的最后3000字,以“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政策”为题,从法理上对“一国两制”进行了更详尽的阐释。
参与白皮书起草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强世功表示,白皮书把重点从《基本法》时期的“两制”转移到“一国”。针对目前香港出现的“在经济社会和政制发展问题上的不正确观点”,白皮书明确强调了“中央对香港拥有全面管治权”。
强世功说,这意味着中央对香港的主权不仅落实在国防、外交上,更多的是落实对香港的管治权——特别是行政长官向中央负责,中央任命行政长官和主要官员、依法管理与香港有关的外交事务、向行政长官发出指令的权力。
特首梁振英表示,中央对香港的管治权,与香港的高度自治没有矛盾。
既要做也要说
在强世功看来,自2003年起,中央对香港的政策主要是从外部支持香港的繁荣稳定,比如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香港经济发展,通过人大释法和决定解决了困扰香港的普选问题等。中央在香港问题上一直是做得多、说得少。
但这种“低调”的态度却似乎导致了一种错误的看法,香港部分群体对“一国两制” 和《基本法》的理解出现了偏离甚至错误的倾向,中央对港政策的善意得不到积极回应,甚至于香港社会形成了“端起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的局面——中央给的好处统统都要,但反中央、反内地的声音却愈来愈高涨。
在这种背景下,中央意识到在香港问题上,不仅要做,而且要说,并开始尝试运用“软实力”,在香港问题上争取话语权,试图矫正香港媒体在“一国两制”问题上“重两制”而“轻一国”的片面倾向。
2013年以来,中央在香港政制发展问题上一改以往的低调策略,乔晓阳、张小明和李飞等高层官员在香港政制发展问题上主动阐述立场,新成立的全国港澳问题研究会也积极组织内地学者,与香港各界展开交流对话。
可以说,中央对香港的治理正从法律、经济和政治上的“一国”建构,逐步转向文化、思想上的“一国”建构。
白皮书在法理问题上寸土不让,但也展现了温情的一面:全文共用了1/6的篇幅来记录中央支援特区政府经济繁荣和发展的努力,包括支持香港应对各种风险,巩固和提升其竞争力,支持香港与内地的合作交流,确保中央对香港基本生活物资的安全供应等。
学者分析,白皮书的公布,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港政策的硬实力与软实力,希望香港主流社会能够与内地相向而行,早日走出现在的僵局。(据《环球时报》、《参考消息》、观察者网等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