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山区突围路

2014-07-31 15:00杨楚群等
四川党的建设 2014年7期
关键词:古蔺县屏山乌蒙山

杨楚群等

初夏的屏山新县城,微风徐来,江景房外是宁静清澈的岷江水。2012年,向家坝水电站蓄水之后,浑黄的江水焕然变为碧绿的清流,温柔地抚摸着大片大片曾被金沙江环绕的土地。

“九山半水半分田”,高寒山区的自然历史因素让这里始终处于与贫穷抗争的状态。2013年11月,省政府正式批复乌蒙山片区扶贫实施规划,屏山县成为宜宾市唯一被列入国家乌蒙山片区的贫困县。

乌蒙山片区,是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于一体,贫困人口分布广、少数民族聚集多的连片特困地区。包括泸州、宜宾和乐山市的9个扶贫攻坚片区县,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3年多来,集中开展了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能力扶贫和生态扶贫“五项扶贫工程”,扶贫攻坚成效明显。

区域开发的“屏山速度”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排全省末位;农村贫困人口占宜宾全市的70%;十年移民“封库令”;移民搬迁“阵痛期”……诸多因素,使屏山脱贫难度异常艰巨。

2013年5月,宜宾市确立了2019年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屏山县,也要与全市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贫山”横亘,屏山如何才能与之作别?路在何方?

屏山县屏边彝族乡,地处海拔1200多米的深山里,道路崎岖难行。散居在这里的彝族同胞们,孩子求学不便,生病求医困难,不少山民一辈子都没有走出大山。2012年,屏边村7组村民耍子日格一家4口,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搬迁到了屏边乡集镇附近,获得建房补助9600元。随后,同村的俄其基尔一家6口也搬下了山,获得补助14400元。

如何让老百姓彻底脱贫?这是宜宾市探索的一大课题。政府投资搞基础设施建设?在地广人稀的高寒山区,基础设施再好利用率也低,更重要的是贫瘠的土地依然不能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于是,易地搬迁、就近安置成为一种共识:老百姓集中了,就有了实现交通便利、求学便利、医疗便利等最基本的条件。

高山生态异地扶贫搬迁是转移脱贫的重要内容。通过有效整合住房、土地、就业、产业、社保、新村建设等政策,屏山计划将居住在海拔900米以上的高山高寒山区1万户贫困人口搬下高山,基本消除4600余户无房户、危房户和草房户。同时对自愿搬迁到规划区内的贫困户、低保户、优抚对象等实施差异化补助政策,解决特别困难、建不起房、买不起房贫困农户的基本住房问题。“移民后扶产业集中区”建设是转移脱贫的有力保障。屏山力争通过3—5年努力,引进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驻园区,解决1万人以上移民和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

抓住扶贫攻坚的政策机遇,把精准扶贫与区域开发很好地结合起来,创造的扶贫攻坚、产业发展的“屏山速度”,对山区脱贫有普遍借鉴意义。

筠连县的“春风经验”

2012年,省第十次党代会结束后,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党支部书记王家元回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大家传达一个喜讯:“春风经验”被写入了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并在全省推广。

“春风经验”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家元的回答是:“春风村干部群众实干、苦干加巧干,走出的一条共同致富的发展路,闯出的一条条件艰苦地区农业产业发展之路。”

春风村是一个地处大山深处的小山村,9年前这里乱石堆叠、土壤瘠薄、资源缺乏、交通闭塞。2004年,王家元回到家乡担任春风村村委会主任。在他的带领下,全村人开山凿路,掘池引水,走出了一条集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为一体的产业发展之路。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04年的1800元提高到2012年的12600元,谱写出“科学实干、顽强苦干、创新巧干、共同致富”的春风精神,创造了一段由穷变富的经典传奇,成就了被广为借鉴的“春风经验”。

站在春风村的山上环视四周:村北,是枝繁叶茂的原始杉木林和红椿树林;村南,是千亩标准化良繁茶基地;村东,是千亩郁郁葱葱的桂花树林;村西,是千亩连片的李树园。

“出路在于调整产品结构,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在于进一步做大做强村里的优势产业,并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这是春风村脱贫致富的秘诀。王家元说,春风综合体定位为特色农业生态观光型综合体,必须以辐射为带动、以产业为支撑、以新村为依托、以综合为配套,最终实现基地专业化、农民职业化、经营产业化、生活城镇化的目标。

“下一步,春风村要打造成国家4A级乡村生态旅游景区,实现每年接待20万以上游客的目标。仅乡村旅游这一项,就能让人均增收5000多元,2015年春风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实现2万元。”王家元信心满满地说。

“扶贫新村”的古蔺特色

6月9日,古蔺县马嘶乡柳沟村建新茶场,村支书吴兴杰经过简单的培训后,就把刚从邻乡招来的采茶工安排上岗,抢抓采茶好时节。“‘动作快的工人一天能收入300元,他们都得益于扶贫工程。”吴兴杰说。

同在赤水河流域的古蔺县马蹄乡马岭村村民徐德章笑着向记者掰手指,“2011年,实施‘双万新农村示范片马蹄甜橙产业片建设后,我家四亩地的椪柑每年都有四五万元的收入,房子也盖起来,跟原来相比,那变化太大了。”

2011年,古蔺县将马蹄乡纳入乌蒙山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项目。现在,马蹄乡建成万亩甜橙种植基地、岩脚新村和马嘶乡万亩黑桃种植园区、万亩绿茶基地,新村建设美丽如画,社会安定团结,展现出和谐美好的新画卷。

近年来,古蔺县注重产业项目扶贫,以“七大扶贫攻坚”行动为抓手,加大行业扶贫投入,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仅去年投入扶贫专项资金6726万元,扶持农村贫困人口1.2万人,全县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11.39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4.91%。

从今年开始,古蔺扶贫攻坚正在悄然“变轨”,由“大水漫灌”式扶贫向“精准滴灌”式扶贫转变;由以“村”为单位的帮扶方式向“户”为单位的帮扶方式转变;在保障产业项目扶贫的同时,制定出针对贫困户综合帮扶的具体措施,建立起政府、市场、社会的三方联动机制,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力争全年减少扶贫对象1.605万人。

无论是筠连县的“春风经验”还是泸州三县的新村扶贫,无论是宜宾市的扶贫“首扶制度”还是屏山县的“屏山速度”,从这一系列可供其他片区借鉴的做法中可以总结出一个本质问题,发展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唯一路径。处理好扶贫开发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处理好精准扶贫与区域开发的关系,是我省扶贫攻坚的核心路径。

(责编:贺贵成)endprint

猜你喜欢
古蔺县屏山乌蒙山
屏山银企共解融资难题
书籍《古蔺花灯》
乌蒙山奔来“幸福使者”
山的国度
宜宾乌蒙山片区蚕桑产业扶贫的创新与实践
林泉山庄
罗博作品
望山——奇美乌蒙山
古蔺县林业产业发展的出路
古蔺西部地区杉木育苗造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