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辰
(盐城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冗余”一词最先源于美国科学家申农所提出的信息论。他发现,在实际通信过程中,人们往往会给出比实际需求多的信息符号,这使得有些符号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似乎并没有起到作用。冗余信息这样一个概念的引入,能够对以上现象做出十分合理的解释(1949)[1]。他认为冗余是一种能够克服那些不可避免的“噪音”来传递信息的方式,可以对信息传递进行最优化以保证通信的正常。
冗余信息引入到语言学领域得到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国内,徐盛桓教授应该是最早开始进行这方面研究的学者之一。他曾经在《语言的冗余性》这篇文章中给出过自己的定义。他认为所谓的“语言冗余”就是指冗余信息和有效信息的共存现象(1984)[2]。随后,包括钱冠连(1986)、李元胜(2007)、文慧、聂建中(2007)等学者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给出过自己的定义。
冗余信息的功能也是学者们探讨得比较多的方面,如蔡艳玲(2005)、胡庚申(1993)、林素容(2005)等学者都是从言语交际的角度来进行探究。他们所得出的结论归纳起来包括:寒暄应酬、维系交往、调节气氛、敷衍搪塞等方面。 还有不少学者从其他层面对冗余信息进行过剖析,包括冗余信息的分类、语用原则等等。
但先前的研究中对冗余信息使用动机的谈论并不多,且大都从理论角度出发,并没有结合真实的会话语料。在外交场合中,当面对记者所提出的一些问题时,发言人回应中的冗余现象是非常普遍的,所以本文将基于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讲话的真实语料并结合语用学和言语交际学理论来对外交语言中冗余信息的使用动机进行系统的分析。
本研究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官方网站上下载了共计150篇外交部发言人例行记者会的讲话,跨度从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主要代表包括刘为民、洪磊和姜瑜。
语料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以保证其全面性。由于冗余信息在一些关于国际热点事件的会话中更为常见,所以这样的主题也占据了所选取语料的大部分。结合对话所处的语境,筛选出其中所有包含冗余信息的回答,具体见表1。
在所选的150篇例行记者会语料中,发言人一共对记者提出的800个问题进行了回答。在这800个回答中,有216个不包含冗余信息,其余的584个都存在一定量的冗余信息。
表1 语料统计表
从这个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带有冗余信息的回答在发言人的所有回答中所占比例达到了73%。很明显,冗余现象是外交言语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冗余信息作为一种交际策略,可以被用来帮助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维持联系以及相互合作,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的交际氛围。在外交场合中,有些时候,新闻发言人所使用的语言并不是为了传递信息或是交换思想,而是出于情感表达的考虑,属于一种社会性行为。从交际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交际策略,在本文中被称之为冗余信息。当面对一些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安全问题等敏感话题时,新闻发言人并不方便直接给予回应,常常会通过添加一定的冗余信息来保证整个交际能在友善的气氛下顺利地进行。
在外交场合下,冗余信息的使用动机往往是为了交际的顺利进行。根据一些语言哲学家的观点,在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会遵循一定的语用原则来保障交际过程顺利。这主要涉及到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利奇的“礼貌原则”、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理论”以及中国学者钱冠连所提出的“目的—意图原则”。 格莱斯认为交际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交际双方在会话过程中遵循“合作原则”。 利奇的“礼貌原则”阐释了为什么人们有些时候在对话中会违背“合作原则”。而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理论”强调了交际双方在对话过程中对对方面子的维护所做出的努力。钱冠连所提出的“目的—意图原则”则提出言语交际是被某些特定的意图所驱动和指引的。总体说来,这些理论都提及到了说话者交际心态和目的与交际是否之间的关系。
本文主要从国家利益性原则、强调性原则、保密性原则、幽默性原则这四个方面分析外交言语中冗余信息的使用动机。
作为一种交际策略,冗余信息对交际者的言语理解以及语篇组织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与交际的目的密切相关,如果说话者希望实现交际的成功,就必须充分地利用一定的会话策略比如冗余信息来准确地反映其交际的意图。在言语交流的过程中,说话者需要根据即时的语境来进行相应的选择,而接收者则应该能够依照语境做出合理的理解。
作为外交活动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国家利益性原则必须被任何个人或团体所遵循。这条原则强调在尊重他国利益的同时,我们也必须保障自身的利益不受损失。所指的利益通常包括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安全利益、文化利益以及外交利益。对于外交活动来说,保障国家利益的核心在于维护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国家尊严。
在外交场合中,当面对一些难以回答的敏感问题时,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必须时刻牢记自己不仅仅代表其个人,更代表了国家和政府,因而其评论和观点必须遵循国家利益原则以维护国家的国际形象。在对话过程中,新闻发言人常常会合理地利用一些冗余信息来促进双方的深入了解。
(1) 2012年5月9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举行例行记者会
问:自4月17日巴勒斯坦“囚犯日”以来,已有超过1500名被以色列关押的巴勒斯坦人绝食,要求以色列结束对巴勒斯坦人的肆意拘捕,改善狱中生活条件。5月6日,阿盟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将该问题诉诸联合国。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中方对以色列长期关押大量巴勒斯坦人表示关注。我们敦促以方从人道主义出发,采取切实措施改善在押巴人的生活和医疗条件,为巴以双方增进互信、重启和谈并通过政治途径妥善解决有关问题创造有利条件。
对于这个问题,洪磊并没有给出一个记者期望得到的答案。他只是提及到:“中方对以色列长期关押大量巴勒斯坦人表示关注。”然后通过补充如:“我们敦促以方从人道主义出发,采取切实措施改善在押巴人的生活和医疗条件,为巴以双方增进互信、重启和谈并通过政治途径妥善解决有关问题创造有利条件。”这样的冗余信息将回答的视角从具体转向抽象。尽管上述内容似乎并不是记者希望听到的,但其不仅能帮助保障以色列政府的利益,也能够维护巴勒斯坦方面的权益。
(2) 2012年5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举行例行记者会
问:请介绍加利温访华的具体安排。中国外交部负责人是否将与其会见?中方接待“全国委员会”主席访华,是否表示中方在叙利亚问题上特别是对“全国委员会”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答:“全国委员会”访华日程由外交学会安排。据我所知,中国外交部有关负责人将与“全国委员会”代表团会见。
中方在叙利亚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我们始终主张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叙和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维护叙人民的根本利益。中方与叙政府和包括“全国委员会”在内的主要反对派组织都保持着联系和沟通,积极劝和促谈,为缓和叙局势做了大量工作。中方愿为推动叙问题早日得到公正、和平、妥善解决继续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
记者所提到的叙利亚问题是近期国际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第二个问题,刘为民并没有给出“是”或“否”这样的记者所预设的明确答案。他通过在回应中加入一些冗余信息来转移问题的焦点,比如:“中方在叙利亚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我们始终主张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叙和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维护叙人民的根本利益。”事实上,这是与中国以及他国的利益相一致的,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的国际社会形象。
作为一种交际策略,冗余信息常被交际者用来构建语篇框架,同时也是说话者表达其交际目的的好方法。出于对外交场合特殊性的考虑,外交部发言人有时会有意识地避开当前话题的焦点,给出一些表面相关的答案,而听话人并不能从中获取其希望得到的实质性的结果。这样的冗余信息在交际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不仅有助于维护会话双方的面子,也能强调国家政府的政治观念和态度,以达到一种良好的交际效果。
(3) 2012年5月11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举行例行记者会
问:黄岩岛事件尚未平息,中方是否认为菲律宾应该为其挑衅言行付出代价?
答:此次黄岩岛事件完全是由于菲律宾军舰袭扰中国渔民造成的。我再次强调,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菲方必须尊重中国的主权,不要再采取使事态扩大化、复杂化的行动。我们敦促菲方与中方相向而行,继续通过外交协商解决当前事态。我们将密切关注形势发展和菲方的实际行动。
在上面的例子中,洪磊并没有直接回答记者所提出来的问题:“黄岩岛事件尚未平息,中方是否认为菲律宾应该为其挑衅言行付出代价?”因为这样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牵涉到中菲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但是为了使整个对话顺利地进行下去,洪磊采取添加一定量的冗余信息强调:“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菲方必须尊重中国的主权,不要再采取使事态扩大化、复杂化的行动。我们敦促菲方与中方相向而行,继续通过外交协商解决当前事态。”以转移问题的焦点。这样的回答看上去似乎与记者的问题无关,事实上不仅委婉地回应了记者,也强调了中国政府的政治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会话双方的情感交流。
(4) 2012年5月31日,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举行例行记者会
问:据报道,伊朗取消了与中国一水坝建造合同,请问此事会否影响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访华?中方会否要求伊方赔偿?
答:我不掌握有关情况,建议你向有关公司询问。中国和伊朗保持着正常的国家关系,两国在政治、经贸、人文等领域保持着良好合作。艾哈迈迪内贾德总统将于近日来华访问并出席上合组织成员国峰会,中国国家领导人将与他会见、会谈。
该记者的问题提到中方是否会要求伊朗方面作出赔偿,刘为民在回应的第一句就给予了明确的解释,告诉记者这不属于其管理的范畴。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作为国家和政府的代言人,是不允许在这样的公众场合发表个人性的观点的,其应坚信中国会始终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是出于交际需求的考虑,为了避免威胁对方的面子,刘为民通过添加“中国和伊朗保持着正常的国家关系,两国在政治、经贸、人文等领域保持着良好合作”,这样的冗余信息来转移问题的重心。
这些内容看上去与记者的提问没有什么关联,实际上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够突出中国政府的哲学理念和政治观点,也能使交际过程更加合理和礼貌。
保密性原则是涉及到国家政治、文化、经济和军事等领域的人员所必须要遵循的准则。所有的政府机关、军事机构、社会组织、企业、团体和公民都有着保守国家机密的责任。保密性原则是确保国家重大决策顺利实施的关键,同时,其也是保障国家政治、军事和经济安全,以及维护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
保密性原则对于社会性工作来讲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许多行业的职业准则里都提及到了这一点。单就人际关系而言,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严格遵守保密性原则,日常的人际交流也会变得更加地顺利和成功。
在外交场合中,在被问及到一些关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敏感话题时,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外交发言人常常会巧妙地利用一些冗余信息,既遵循了保密性原则,又能使整个对话过程顺利进行。
(5) 2012年5月7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举行例行记者会
问:请介绍叙利亚“全国委员会”主席加利温访华安排及会谈会见情况。
答:据了解,应中国人民外交学会邀请,叙利亚“全国委员会”主席加利温于5月6日至9日率团访华。叙“全国委员会”访华日程由外交学会安排。中国外交部有关负责人将会见“全国委员会”代表团。具体情况将适时发布。
洪磊的回答似乎并不是记者所期望得到的理想答案。因为记者的问题涉及到一些没有政府官方许可不允许公开的保密内容,所以他并没有对加利温访华安排及会谈会见情况进行具体的介绍。在这样的特殊情境下,发言人只能笼统地给出一些带有模糊性的冗余信息,如:“中国外交部有关负责人将会见‘全国委员会’代表团。”以促使整个对话过程顺利的进行下去。
(6) 2010年5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举行例行记者会
问: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今天早晨会议的内容。有没有什么新闻可以透露的呢?
答:什么叫做新闻?只有旧闻。我对具体情况并不了解,建议你向有关部门询问。
姜瑜的回应明显不是记者所期望的。如果其给予直接的回答,很有可能泄露某些国家机密或是涉及到敏感性话题,更有甚者会伤害到对方的面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姜瑜巧妙地回答“什么叫做新闻?”以转移问题的重心,这涉及到语用学中所提及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理论”,既缓解了对对方消极面子的威胁,又提升了说话者自身的积极面子以实现交际的初衷。
幽默包括交际过程中使人发笑的言语行为和面部表情。因为人们的大多数交际行为是建铸在一定的会话语境上的,所以对其中所含有的幽默性,我们也常常需要参照其所处语境来理解。因而对语境的充分理解和巧妙利用是成功合理交际的保障。在言语交流过程中,交际双方需要遵从“合作原则”来保障会话的顺利进行。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包括: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当说话者希望以一种含蓄且委婉的方式来表达交际意图时,其通常会违背以上四条准则中的一条或几条。如果听者仅仅从字面进行理解,而无法根据特定语境领悟其隐含意义,那么幽默效果便会产生。所以,言语中幽默的产生有时候是源于对“合作原则”的违背。
在外交场合中,各国的外交人员时常会就某些敏感话题产生分歧,从而造成对话氛围的紧张。为了缓和这样的气氛,新闻发言人有时会在回答中加入一些表面上看似与问题无关的内容。这样的内容属于冗余信息,可以营造出一种幽默感使回答更容易被听话者所接受。请看下面的例子:
(7) 2012年7月3日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举行例行记者会
问:胡锦涛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十五周年的活动上发表的讲话中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这是否意味着香港人民目前还不够团结呢?
答:对于这个问题,如果我祝您身体健康,那是否表明您的身体不够健康呢?
对于记者所提出的这样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刘为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通过看似无关的例子委婉幽默地回答:“如果我祝你身体健康,是不是指你身体不健康呢?”我们将这样的信息称之为冗余信息。这虽然违背了格莱斯的“合作原则”中的关联准则。但记者都会明白他的意思,不会产生误解,对人们的美好祝福并不是建立在不友好的前提之上的,进而产生幽默的效果。从钱冠连的“目的-意图原则”来分析这样的回答,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健康与否”这样的表面上与原问题无关的冗余信息的提出是由“既不伤害对方,又使对方乐于接受”的意图所驱动和指引的。
而刘为民在回答中运用了反问的口吻,也十分符合利奇的“礼貌原则”中所提出的同情准则,能够使对话双方的反感减至最小限度,同时使对话双方的同情增至最大限度。在外交场合这种特殊的语境条件下,外交人员之间可能会因为某些政治理念上的差异而陷入不愉快或尴尬的境地,与直接的回应相比,反问的形式在协调人际关系的层面上作用更加明显。
以格莱斯的“合作原则”以及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理论”等理论为基础,本文从国家利益性原则、强调性原则、保密性原则、幽默性原则这四个方面对外交言语中冗余信息的使用动机进行了探究,目的是让大家对这种语言现象有一个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当记者或是其他外交人员在外交场合提出一些不方便直接回答的问题时,新闻发言人常常会以一种幽默的方式使用一定量的冗余信息来保守国家机密,维护国家利益,强调国家的政治立场以确保对话能在一种友好且和谐的氛围下进行下去。因而,冗余信息对外交语言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我们对于冗余信息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可以从功能及分类等方面着手,其未来的研究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 Shannon E,Weaver W.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M].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49:35.
[2] 徐盛桓.语言的冗余性[J].现代外语,198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