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14-07-31 00:28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4年6期
关键词:精品展故宫博物馆

■中国买家2700万美元购《睡莲》

据外媒报道,在洛克菲勒中心举行的纽约佳士得“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专场(包括埃德加·布朗夫曼家族珍藏)中,一位中国买家通过电话委托方式以2704.5万美元(含佣金)的价格拍走莫奈的名画《睡莲》。

■国宝《浴马图》亮相“故宫藏历代书画展”

“故宫藏历代书画展”(第八期)于2014年4月30日在故宫武英殿书画馆开展。本期展览共分为晋唐宋元、明、清三部分,以故宫博物院藏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代表书画家作品为主,体现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源远流长。展期两个月。

■北大展出亿元回购中国典籍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大仓文库善本展”5月3日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开幕,这是100多年来我国首次大批量回购留存于海外的典籍。文库中共有藏书931种、28143册,其中仅极为罕见的《四库全书》进呈本就达25种。北京大学回购这批珍贵的典籍,共花费18亿日元。

■鲁迅博物馆展出近百位名人书札

北京鲁迅博物馆5月4日举办“北京鲁迅博物馆馆藏近现代名人书札展”,以北京大学师生、《新青年》杂志同仁等新文化人物为代表的近百位名人的150余件书札展出。这些书札,是新文化运动继承与发展的珍贵载体和物证,承载着丰厚独特的文化内涵。

■重庆千手观音腹部发现暗格

近日,备受关注的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主尊造像修复工程取得发现,文物专家们在主尊造像腹部软弱夹层带石材修补处发现暗格,经过勘察后清理出石砖题记和金箔残片、瓷器残件等。此次发现的石砖题记为六面长方体,正面、背面均刻字,文字为红色。据介绍,这是千手观音造像首次发现有年代的题记。

■南越王宫博物馆开放

今年“五一”期间,随着南汉二号宫殿基址正式对外迎客,南越王宫博物馆终于实现向公众全面开放。在三天假期里,南越王宫博物馆迎来了1.7万人次的客流量。南越王宫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的中国宫苑实例,是广州二千多年城市发展史的重要物证。

■美国博物馆藏印度文物精品展亮相太原

4月29日,由山西博物院、深圳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与美国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印度的世界——美国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藏印度文物精品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展,共计展出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藏石雕像、铜造像和水粉绘画等各类精品127件(组)。展览展期至8月3日,结束后将赴深圳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巡展。

■“徐悲鸿与法国学院大家作品联展”亮相

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5月8日,由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徐悲鸿纪念馆、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河南博物院共同主办的“大师与大师——徐悲鸿与法国学院大家作品联展”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到8月3日。展览是向选择了法国的中国现代美术先驱者的致敬。

■秦兵马俑赴美展出

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陕西文物交流中心承办的“中国陕西秦兵马俑:始皇帝的彩绘军阵”展于当地时间5月9日晚在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开幕。展览共展出来自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以及西安市、咸阳市、宝鸡市、商洛市等18家文博单位的118组256件文物珍品。该展览将于11月2日闭幕。

■瑞典水晶玻璃精品展亮相苏州博物馆

5月18日,“光,火焰,生命——瑞典水晶玻璃精品展”亮相苏博负一楼特展厅。瑞典自17世纪开始生产水晶玻璃器皿,很多水晶玻璃作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生产的水晶玻璃器皿工艺高,艺术性强,闻名世界。本次展览将展出145件瑞典水晶玻璃,展品时间跨度近两个世纪。展览将持续至8月24日。

■龙门石窟佛像摆“剪刀手”

近日,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一尊从外形看右手酷似摆出“剪刀手”姿势的佛像萌翻了许多网友,引来一片膜拜。龙门石窟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路伟表示,这尊雕像的右手原本是大拇指、食指、中指3个手指都朝上的,后来遭到了破坏,拇指断掉了1节,而食指和中指之间又有些距离,所以被网友解读为“剪刀手”。

■单霁翔呼吁尽快出台《故宫保护条例》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4月16日的“平安故宫”工程实施一周年通报会上建议尽快出台《故宫保护条例》,指出对故宫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需要强制有力的法律政策护航。同时,他还建议北京市出台协助故宫博物院进行限流、分流等的相关保护政策,给予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支持。

■清代皇室家谱《清玉牒》首次公开展出

记载清代皇室子孙的家谱《清玉牒》近日在辽宁省档案馆新馆展出。这是自1661年编修以来,《清玉牒》首次向公众亮相,其中最厚的玉牒——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所修玉牒,厚达86厘米,重90公斤。

■两千年前吴王夫差剑重回苏州

台湾古越阁58件旧藏青铜器,经多方努力近日入藏苏州博物馆。其中27件为友情让售,在苏州市政府支持下,苏博付资4250万元;其余31件为古越阁主人王振华、王淑华夫妇慷慨捐赠。其中一柄被称为 “吴老大”的,是目前已知存世的9柄吴王夫差剑中保存最完好的,堪称国宝。

■故宫坤宁宫古画后现贴落

清代画家顾铨的《增受泰元图轴》原本挂在坤宁宫东暖阁的东墙上。日前,故宫工作人员准备对该画卷进行保护修复,在将此画卷摘下时,看到了一幅贴落。该贴落包括一副对联、一件“福”字斗方和一幅横披。其中,横披上有咸丰落款。贴落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装潢方法,四边镶绫边,类似于今天的镜心,但不加镜框,而是直接裱糊于墙壁或槅扇。

■清紫檀木笔筒拍出18万英镑

■英夫妇曾用其挡门

英国媒体报道,近期,英国赫特福德郡一对夫妻意外发现长期用来挡门的木筒,竟是来自中国乾隆年间的古董,用整块紫檀木雕刻而成,市场保守估值3万英镑。为了买一辆新车,这对夫妇决定通过拍卖行将木筒拍卖。最终一位中国买家出价18万英镑成交。

猜你喜欢
精品展故宫博物馆
博物馆
雪中故宫
钧瓷百壶 精品展
李自伟 壶艺精品展
贺首届中国进口博览会成功
墨彩江海——桂林水墨·北海水彩精品展
故宫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
故宫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