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森林培育实验课程改革探讨

2014-07-29 04:13张斌,朱宁华,刘瑞峰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9期
关键词:森林培育创造力课程改革

张斌,朱宁华,刘瑞峰

摘要: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而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于人才智力的进步和创造力的提升。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在森林培育实验课程设置中加入智力训练的内容,对于培养新型林业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课程的这种改革也对其他专业课程的教改提供了有意义的探讨。

关键词:多元智力理论;创造力;森林培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45-02

传统的教育观认为人的智力和认识水平都是以语言和数学逻辑为核心的,是以有机的整合方式存在于人的思维中,在此思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校的教育成为典型的应试教育,忽视了环境等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影响。[1-3]森林培育学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基础课,其实验课内容的设置,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也能激发学生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而这种潜力是传统应试教育所不具备的智力元素。

一、传统森林培育实验课设置的特点

森林培育学是林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非常重视实践能力的专业课程,其课程的设置由理论、实验和生产实践等环境构成,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森林培育实验课程的设置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修订时间较长,实验内容不能满足生产实际要求。森林培育学的教材目前只有四个版本,从1981年出版的《造林学》到2011年出版的《森林培育学(第二版)》,平均每10年修订一次,虽然理论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创新,但实验内容的设置几乎没有改变,且实验的手段和方法没有及时地更新,不能满足现代集约林业对于森林培育内容和手段更新的需求。

2.实验内容重验证型,轻创新型,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目前实验课程的内容大多为为验证型实验,创新型和综合型实验几乎没有。而创新型和综合型实验的设置不仅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锻炼学生的组织、语言、行动和审美的能力,是培养新型林业人才的最有效途径。

3.课程压缩,实验内容减少,实验时间短。随着国家推动课程改革的进程,森林培育学作为基础性专业课程,总课时由原来的72课时,调整到现在的60课时,其中实验课时为12课时。为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被牺牲的往往是实验课的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保障,学生的动手能力就难以得到提升。

4.实验分组和考核办法不合理,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受仪器设备和实验室条件的影响,目前的森林培育学实验分组多为5~6人一组,有些实验10人一组,加之时间的限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且实验课程的考核往往以作业成绩为主,实验课的实际教学效果如何往往不能得到确切的评价。

二、多元智力理论的定义和内涵

多元智力理论最早由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提出,依据他的观点,人的智力可以归为语言智力、音乐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动觉智力、自省智力和交流智力等7种智力。[4-5]这7种智力的发展并非一致,且允许智力因素的差异发展,允许根据个人智力的差异而开展针对性的培养,这对于我们在森林培育实验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根据加德纳对“多智元理论”的阐述,其理论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智力具有独立性又相互影响。7种智力因素是独立地存在于每个个体中的,各种智力的发展具有独立性,但各种智力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一个人的智力特性。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认识学生智力形成的特点,发掘学生最佳的智力因素,根据学生的发展对智力因素加以强化和平衡。

2.智力强调实践性。加德纳的智力理论强调两种能力,一种是解决实际问题或找到生产实践中难题的能力,另一种是生产或创造社会需要的产品的能力,而这两种能力正是林业快速发展对人才能力的根本需求。

3.智力的高低取决于环境和教育。作为社会性动物的人类,个体所处环境和受教育条件决定了智力发展的方向和程度,决定了个体的思维方式和内容,决定了人与自然交往的方式和内容,决定了人与人交往的方式和内容,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优化教育条件、教育内容与方式才是提升学生智力水平的有效途径。

三、多元智力理论对森林培育实验课程改革的启示

1.内容设置突出实用性。森林培育学是门重视实用的科学,来源于生产实践的实验项目设置,不仅能做到学以致用,更能在实验中启发学生发现并解决生产中所遇到难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数理智力、动觉智力等智力的发展。

2.验证型、创新型实验模块并存。验证型实验重点要学生掌握森林培育课程中的某些真理性内容或通用的实验方法,比如种子检验系列实验;创新型实验重点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现有实验条件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探讨、观察、思考、查阅资料等途径达到老师给定的目标。

3.实验内容的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学生的智力发展是有差别的,同时考虑学生自身兴趣的差异,因此在实验内容的设置上也要做到必修项目和选修项目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生的智力潜力。

4.革新上课方式。目前森林培育学实验多采用老师讲原理并演示实验过程,学生重复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容易导致学生不思考、不动手、不观察、不提问的习惯。改革教学方式,让学生从准备实验用品、讲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等入手,老师对实验中的细节进行补充和解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在准备实验、自己讲解的过程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交流能力,相应的智力也会得到发展。

5.改革考核方式。必要的课程考核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根本途径,单纯依据实验报告成绩的考核方式不仅不能检验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而且在打分过程中无法保证公平。在考核时,要对每位学生进行单独的考核,学生随机抽取已经进行过的实验模块,从实验材料准备、实验原理理解,到实验操作过程详细考核,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是对学生智力水平的全面锻炼。

大学教育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对于学生智力水平的全面锻炼,一门实验课程虽不能对7种智力进行全面锻炼,但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提高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知识水平,更多的是提高了学生寻找困难、解决困难的智力水平。在教学环节中把对学生的智力培养放在首要地位,要比灌输枯燥的知识更重要,这也是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所在,也是培养优秀学生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张小刚,赵洁.从高校创业教育到创业实践的探析——以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3):163-166.

[2]贺梦冬.浅谈促进思维的教学策略——以大学物理教学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4):119-121.

[3]曹霞,姚利民,黄书真.论教师、学生、学校因素对高校课堂有效教学的影响[J].大学教育科学,2012,(1):25-31.

[4]田雯.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影响[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5]张淑燕.多元智力英语教学策略与非智力因素培育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45-4.

基金项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改项目“《森林培育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评价”。

作者简介:张斌(1980-),男,山东济宁人,讲师,主要从事森林培育学教学和科研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森林培育创造力课程改革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浅谈加强森林培育技术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探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