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预算管理文献与企业管理的作用

2014-07-29 23:16张秀雯
现代企业 2014年4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理论信息技术

张秀雯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集系统化、战略化、人本化理念为一体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国外关于全面预算管理研究的历史比较长,理论趋于成熟;作为“舶来品”的预算在我国企业中逐渐得到普及的同时,也受到了我国学术界广泛的关注。

一、国外研究现状

全面预算是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一种管理方法。19世纪末,预算管理在英国产生,最开始在政府及非营利组织机构中发挥作用,被逐步发展应用到企业管理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工业发展迅速,企业规模扩大,开始了分权管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管理问题。美国的通用汽车和杜邦等公司率先将预算引入企业管理中,以此来计划、协调、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1922年,由麦金西著作的《预算控制》一书的出版,标志着预算管理理论开始形成。该书从控制角度系统阐述了预算管理理论与方法。

20世纪30—70年代是企业预算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时期。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能力的提高,以及企业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使得企业不断面临新的管理问题。另一方面,西方各种新的管理思想不断涌现与发展,企业预算管理受到了这些管理思想积极的影响,在管理理论与方法上得到了的进步。20世纪40年代后,预算管理与组织行为学相结合,融入了行为引导概念。Argyris(1952)建议企业在预算程序上应当采取预算参与的方式,即让工人能够参加预算目标的制定过程,提出他们的意见,从而更好地实现预算目标。参与式预算强调全体员工的自我控制与自我管理的能力。但是随着公司规模扩大,参与人数增多,预算编制程序复杂化,预算松弛问题产生了。Cyert和March(1963)在对企业实际调查研究中发现,公司不同层级管理者对预算目标的协商讨论,易造成预算松弛现象。20世纪70年代,Lewis(1952)主张预算的编制应采取一种新型的方法,最早提出了零基预算的理论。起初这种方法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直到1970年Pyhrr将其在得克萨斯仪器公司应用零基预算并取得成功的经验发表后,零基预算才被大众所接受。零基预算产生使预算管理理论和方法上都有了新的突破。

自20世纪80年代,企业预算管理不断完善,已逐渐趋于成熟。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竞争程度的加剧,传统预算的缺陷日益突现。针对预算面临的严峻挑战,出现了突破传统预算困境的两种不同观点:改进预算和超越预算。在对传统预算进行改进方面,涌现了作业预算、战略预算和价值预算等方法。Kaplan和Norton(2001)创造了基于战略的平衡计分卡,并在保持原有预算基础上,通过平衡计分卡将预算与战略、与非财务指标连接起来,使预算适应新的环境,形成了Kaplan预算模式。战略预算与作业预算是现代管理会计在预算方面的具体体现,实则都是战略性预算。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预算管理的研究主要围绕着“战略”与“长期发展”等。Abernethy和Brownell(1999)利用澳大利亚63家公立医院CEO的调查资料来检验战略变化、预算使用模式与业绩之间的关系,说明交互式预算模式有可能减轻战略变化对业绩的影响。WimA.VanderStede(2002)通过对153个经营单位主要管理者调查问卷的研究,检验它们的预算控制类型,以及可能受到比如竞争性战略和经营单位以往的业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此期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革命使企业的生存环境和管理思想受到了巨大的冲击。Mednick(1988)曾指出会计行业如果不与IT技术相融合的话,就有可能走向没落,甚至会被社会所淘汰掉。在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会计理论与实务感到危机四伏时,Hammer(1990)通过充分了解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开始关注会计实时控制问题,这种实时控制观得到更多人的重视,促进了会计理论的发展。Bruggeman和Slag- mulder(1995)指出可以依靠信息技术,通过特定的预算软件或者以网络为依托的预算方法来增强传统预算的成本效益。总之,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给预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二、国内文献综述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企业从西方引入了现代意义上的预算工具,此后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我国的学者也纷纷对其展开研究,推动了我国预算管理理论和实务上的发展。

1.理论方面。主要是围绕预算模式、目标、职能和预算编制的起点等方面展开研究。王斌(1999)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依据,可以将预算管理分为以资本预算、销售预算、成本控制,现金流量为起点的四大模式。王斌、李苹莉(2001)认为企业预算管理目标的确定是一个讨价还价过程,并探讨了单一法人与企业集团利润预算目标的确定及分解。余景选(2003)进一步指出,我们应该重视财务预算目标与非财务预算目标,良好的预算控制体系会同时对两者做确定与报告。

目前很多学者认为预算的功能之间存在着冲突,并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曹林凤(2010)探讨了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知识时代,预算管理的控制职能有作出变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企业所处的环境不确定性越大,它对预算的资源配置作用的需求性就越强,从而就越有放松预算控制功能的可能性。然而佟成生、潘飞和吴俊(2011)运用权变理论指出企业应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外部经营环境与组织内部情况,来选择发挥最合适的预算职能,这样才有利于使预算管理效用最大化。

预算编制起点的选择会影响预算实施效果。于增彪、粱文涛(2002)论述了以生产和销售为起点的预算编制方法所适用的条件,并阐述了两权分离的公司预算编制的起点应该是每股收益或利润。王鹏、宋侃、干胜道(2013)认为企业在制定预算时,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不同的预算目标,从而依据不同的目标确定预算编制的起点。

2.实务方面。随着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实践中被广泛地应用,实务中的困惑越来越多,韦德洪(2004)对广西境内的企业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反映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应用情况。冯巧根(2005)在对传统预算管理分析基础上,探讨了超越预算对企业预算管理实务的影响。大型集团公司随着规模的扩大,更重视组织结构建设和内部管理,马燕(2012)阐述了针对集团公司内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提高集团公司精细化管理水平及资源使用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响了企业的生存环境、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在企业中被广泛地应用。许本强(2009)在分析了ERP能改善传统全面预算管理的不足基础上,对二者的结合做了可行性研究,并进一步介绍了ERP系统下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势。刘畅(2011)从企业缺乏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导致的困扰入手,对ERP和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融合的基础及带来的优势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当前我国有建立基于ERP系统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必要性。艾文国,李红光,杨永莉(2012)基于内部会计控制的原理,以核心制造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ERP和全面预算管理内部会计控制的三个层面方法。

三、总结

目前国外关于全面预算管理理论的研究比较成熟和完善,而预算管理引入我国后,需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我国很多学者在这方面研究付出了大量的辛勤汗水,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目前关于我国全面预算管理在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具体实践,特别是结合ERP系统方面,还需要学者们做更加深入科学的研究。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理论信息技术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