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深圳某资管公司的部门总经理老李迷上了在湖南卫视热播的电视剧《相爱十年》。这部电视剧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三个大学生在深圳打拼的故事,老李告诉记者:“看到他们,就想到了自己年轻的时候。”而更让老李有所触动的,是电视剧主人公之一陈启明炒股的情景。老李92年大学毕业以后,来到了深圳打拼,同时也开启了自己的股市生涯。“我当时炒股跟电视里演的一样,交易所里挤满了人,每次要费好大劲才挤进去。买卖的人不能直接操作,必须由那些穿着红马甲的人代劳。”老李告诉记者:“那个时候,年轻人都很热衷炒股,只要有机会,就会把钱放到股市里面去。
令老李不解的是,当今社会,年轻人对炒股的热情日益冷淡。“我的手下很多20出头的年轻人,竟然都没有炒股。每次跟他们聊到股票,他们兴趣似乎也不大”。老李的言语中透着些许失落。
股民老了:
7200万账户已过不惑之年
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记者发现,2010年,30岁以下自然人A股账户综述为2766.66万户,占持有人总量的21.12%;而到了2013年,30岁以下A股账户数量为2091.87万户,较2010年下降了24.39%,占持有账户总量的比例也下滑至16.15%。考虑到多数股民同时持有沪、深两个账户,这意味着30岁以下的股民数量大约仅为1000万人左右。可见,2010年以来,“85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A股账户持有人新增数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
相比之下,50岁以上年龄段的持有人数量每年稳步增加,占比由2010年的22.72%上升至2013年的27.88%。40-50岁之间股民占比则由2010年的26.61%上升至而2013年的28.09%。从绝对数看,40岁以上股民账户总数7249.25万个,占全部自然人账户总数的55.97%。
85后:我们为什么不炒股
从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部分85后不炒股的原因是“近几年股市太差,实在没有什么动力进入股市。”
近年来,股市总体呈现低迷状态, 2007年末到2009年初,沪指从6000多点跌至2000点以下,之后指数一直在2000到3000点之间波动,总体依然呈现小幅下调趋势。
前两年,腾讯财经在广大网友中发起了一个股民生态调查。调查显示,当年股民盈亏状况不佳,调查人群中,盈利人数占比仅为12%,而有45.78%的股民亏损达30%以上。
关于股市低迷的原因,调查报告中显示,有69.19%的人认为是由于股市政策和制度因素造成的,13.64%的股民则将责任归咎于宏观经济因素。对此,中国证监会创新业务监管部主任祁斌表示,近年来我国股市持续低迷,看似与经济增长相“背离”,实际上却反映出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不高、转型压力大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与变化。造成股市下行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经济转型的不确定性和经济金融风险影响了投资者信心,刚性兑付提升了无风险利率水平对股市造成压力;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上市公司质量不高、投资者结构不合理、违法违规成本较低、证券行业服务竞争力不足等。
2007年开始,股市开始走下坡路,而2007年也是85后逐渐大学毕业,步入社会的一年,走跌的股市难以激起他们步入股市的热情,这或许是85后股市参与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记者采访了解到,精力不足是另外一个主要的原因。“现在每天工作强度都比较大,平时回到家就想健健身或者和朋友出去玩玩什么的,即使是上网我也不想去看股市行情的,我更喜欢看看电视剧。”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小陈告诉记者。
相关调查显示,目前中国白领工作强度超过任何国家。在记者采访的85后人群中,90%的调查对象表示上班时间工作安排较满,强度比较大,近6成调查对象会经常加班或者出差。同时采访对象均表示,工作之余更希望通过健身、看电影等方式放松自己。
“炒股太费脑子了。”这是85后年轻人的普遍想法。
余额宝开启理财新方式
85后本应该是具有更多风险偏好的年轻一代。然而,在这变革的一代中,有许多新与旧的替换,封闭与开放的碰撞。因此,85后这群特定年代的人在其财富投资上也有着不同于60、70后大叔大妈们的步调,或许这些步调已经在潜移默化的推动我们这个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余额宝就是通过80、90后之手将其推向了大家眼前,被人们所认可。
记者从最新数据统计中了解到,余额宝的用户规模达到了8300万户,几乎是A股投资者总数的1.24倍,而半数余额宝的用户年龄集中在25岁左右。有数据称,余额宝用户的平均年龄在29岁。这表明余额宝已经成功俘获了80、90后的理财之心。由于85后的一代没有经历过大牛市的行情,很多80后初入股市,就是A股股指高悬的时候,从而被迫“腰斩离市”,因此也对股市没有信心和兴趣。这种“负能量”的传导也让85后们对股市望而生畏,转而投向余额宝、理财通等固定收益类的理财产品。
是不是85后敢于挑战的雄心和锐气就此熄灭呢?记者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
调查在金融机构工作,非金融机构,在校学生和归国的海外留学生中展开。在金融机构工作的85后表示,他们80-90%都在使用余额宝,且是在一开始得到高额的收益率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使用,虽然现在受资金面和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余额宝收益率已经大幅下滑,几乎仅为最高时候收益率的一半左右,但是他们还是会将其闲散资金持续放入余额宝。其资金范围在几千到十多万元不等,需要根据自己当月闲散资金和股市的状况来做决定。
在非金融机构的85后当中,30%的群体表示会将其淘宝的闲散资金放入余额宝,因为这些钱不多,目的本就是为了网上消费,放在余额宝,还能够有一点收益,大多在2000元以下;还有30%表示他们将其工资的50%以上以及平时积累的闲散资金都放在了余额宝,数额不等,金额高的也有十几万元的年轻人;另外,20%的人认为,余额宝除了在一开始收益率高,提现快速之后,目前收益已经没有什么吸引力了,而且中国的网络安全也有所怀疑,因此并不打算再在余额宝上投资太多,他们将会选择其他投资方式,不局限于理财产品。
记者在一所高校的大三、大四学生中了解到,有一部分学生是由于看中余额宝的收益率,因此会将其生活费零花钱存入余额宝,一部分学生觉得钱放在哪儿都是放,放在余额宝也很方便于是就存入了余额宝。而在这批学习金融专业的在校学生中也不乏在进行股票操作而未将其资金投入余额宝的年轻人。
记者再通过周围的留学生归国人群了解到,多数对余额宝持有好奇心理,一开始会将其钱投入一些在余额宝,现在都已经撤出,并且认为余额宝的周转不是十分便捷,影响他们的资金周转,不过对于余额宝相关事宜都有关注态度,但是大多数均表示不会将其资金投资于余额宝,而是进行其他投资或者用于周转。
从抽样调查中显示,当今85后虽未进入此起彼伏的股市大战中,但是也对其资金进行了相对合理的梳理,而且激情不减,对于未来投资理财方式选择了或许相对保守的方式,但是却也包含了更多的投资和这些投资带来的风险。因为理财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会赚,在记者所调查的目标人群都会跟记者强调一遍,所以他们选择投资余额宝或者不投资余额宝也不仅仅是出于好奇,在风险、收益和资金方面有所权衡的。作为85后,他们的资金是不可能和父辈相比的,而许多85后刚刚成家立业,其所需日常开销较多,没有太多积蓄供他们放在股市,而资金的灵活度会成为他们考虑理财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而且这些较少的资金投入股市和投资在灵活的余额宝也没有太多区别了,还不用太过担心股市的波动。
余额宝外的投资方式
那么除了余额宝类的余额增值产品与资本市场外,85后的年轻人还会选择哪些的理财方式呢?
通过采访,记者发现,除了余额宝、现金宝等“宝宝系列”产品外,银行理财、P2P众筹、基金、甚至是一直给人 “以中老年投资者为主”的国债也赫然出现在年轻投资者的备选清单上。
“工作忙,银行理财比较省心省力”、“不懂股票,还不如放到基金给专业的人操作”、“本来闲钱也不多,选择保本的产品风险比较小”、“稳定”,这都是年轻一代选择非股票非余额增值产品的理由。
不过,即便是在同样选择其他理财产品的人群里,投资观念也存在着较大分歧。
“我觉得现在持有的银行理财和国债就挺好的,虽然说收益率并不是特别高,但我觉得无论怎样都比放进股市里强多了。我不看好中国的股市,感觉风险很大大,也赚不了什么钱。所以就算是买基金我也会尽量避免买股票型基金,还是以债券型为主。”杨小姐收入稳定,平日里工作比较忙,她不看好股市,并称自己日后都不会投资到股票市场。
“我觉得自己的投资风格还是比较稳的,但我觉得相比之下还是更喜欢炒股。”钟先生在一家金融机构工作,他的投资标的既有股票也有银行理财产品,他颇为满意自己近来在股市上的收益,认为银行产品收益性和流动性还是并不能达到自己的预期。“之后股市我也继续看好,市场的机会还是很多的。”
随着近年来各机构的理财产品的爆发式增长,年轻人面临的投资选择增加了,但其投资理念却渐趋保守理性,无论是基于专业性还是风险性的考虑,其根源依然是因为年轻人不看好现下股市,认定其风险与收益不成正比。只有对于那些具有较强专业知识、曾在股市里获得过一定收益的年轻人而言,对股市的信心相对较强,才比较有可能选择进入股市投资。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仍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并未选择任何一种理财投资方式,他们会将剩余收入交给父母打理,或者其本身就是个“月光族”。这一类人以90年后出生的年轻人居多,家庭负担不重,投资经验、动力与资金积累相对较为薄弱,并未形成成型的投资理念。待这一批年轻人的收入、积蓄与投资需求增长时,无论其选择投资股市还是其他渠道,将是影响不久后投资趋势的一股不容忽视的新生力量。
互联网或成85后新股民入口
虽然现在85后的年轻股民所占比例达到了历史低位,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批年轻投资者将一直停留在股市以外再不进场。相反,在受访者中,有过半数的85后投资者现在并不是投资股票的好时期,但对未来的股票市场依然存在期望,他们表示“日后如果行情好转,自己还是会投资在股市中”。
与此同时,记者也注意到,除了不看好股市这个以外,使受访者对股市投资望而却步的还有证券从业机构经营方式。现券商的主流开户与投资者教育依然是采取工作日内在营业部中现场进行的传统方式,不少受访者表示这种方式“很不方便”,而且这与85后对网络与移动终端的依赖已明显脱节,更不利于与余额宝等线上理财争夺新一代投资者。
目前已有券商注意到了线上市场这一块的空白,推出了相应的网络与移动终端开户服务,并以超低资费吸引新客户。如国金证券年初率先曾与腾讯合作,推出“佣金宝”,号称“零佣金服务”,涉及领域包括网络券商、在线理财等。据记者了解,只要符合开户条件并拥有对应设备,便可实现网上或手机端证券开户,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随后,中山证券、华泰证券纷纷推出网上开户服务,券商线上争夺战已经拉开帷幕。
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此类券商业务操作方便而且资费低廉,自己或会在未来选择这种方式转户或开户。但另一方面,由于线上开户需提供身份证与银行账户等资料,其个人资料与资金安全问题亦颇受受访者质疑。
总而言之,85后股民占比虽少,但仍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行情改善与线上券商服务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下,新生代股民的大量涌入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