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武英(等)
摘要: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但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不足、人才培养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在国家教育改革的大政方针下,通过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大学生协同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是高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协同创新;大学生;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36-02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日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驱力,国际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各国之间的人才竞争,人才已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1]。十六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专门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对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作出部署,同时指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是要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而作为一名优秀人才,科技创新能力是其必备的素质[2],因此,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又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一、高校搭建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的必要性
1.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一环,因此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对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科技创新往往与良好的专业基础、实验技能密不可分,即科技创新一般都需要以专业学习为基础,以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为保证,善于学习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会为科技创新的成功带来机遇。另一方面,科技创新是一项综合素质,需要多领域学科知识的支持,如果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科技创新就无从谈起,因此科技创新对知识的需要可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涉猎其他学科领域的主动性。
2.高校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面临的问题。高校作为智力密集型场所,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3]。但长期以来,由于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在不同轨道运行,未能深入融合,导致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结合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不足、人才培养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应发挥的主导作用。此外,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即教师通过课堂传递知识,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学生不仅仅希望获得系统和完整的知识,还渴望获得具有实用性的知识,这就导致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价值观不同,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创新能力难以提升。因此,以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导,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展高校人才培养方面的协同创新成为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3.协同创新是国家教育改革的大政方针。我国目前在知识创新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存在创新力量自成体系、分散重复等诸多问题[4]。高校作为知识和人才资源的集散地,作为人才资源和科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必须肩负起协同创新的时代重任。为此,教育部适时启动了“2011”协同创新工程[5],旨在“引导高校围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问题、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问题和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公益性问题,集聚一流的创新团队,形成一流的创新氛围,巩固一流的创新成果,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同时,逐步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办学新模式”。这就要求高校在新的形势下,探索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理念,积极开展协同创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提升本科生创新能力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协同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大批具有协同创新意识、协同创新能力的高校教师。而目前高校教师普遍存在协同意识不强、实力不高等问题,要提高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首先要在实践中锤炼、积淀、提升。通过协同创新平台的搭建,高校教师可以到企业一线进行技术锻炼,使理论知识与企业生产技术进一步融合与提升,同时企业为高校教师科研成果转化提供生产实践环境,使高校教师有更广阔的科研创新平台,让教师的自身专业得到充分发展。此外,协同创新为教师提供了跨学科、跨团队、跨系统的高水平研究平台,通过团队式的交叉协作,教师间的交互合作,最大限度地形成创新合力,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研究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升高校教师的学生指导能力,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协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加强大学生协同意识和能力。协同是指各参与者在整体发展中的协调与合作,其与合作最大的区别在于协同强调各成员之间的互动、沟通以及配合。因此,协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培养与同伴互动、交流的协同意识和协同能力。通过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可增加大学生之间互动的机会,让大学生通过共同的兴趣、目的,学习如何与同伴相处、沟通,充分发掘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优化大学生的能力结构,提升大学生的协同创新素质,进而培养大学生的协同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创新的基础,只有拥有了基本的实践能力,才能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探索创新。而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较差,只是机械吸收知识的问题,因此,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协同创新平台可打破“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封闭式课程教学模式,建立一个跨领域、跨学科、跨学校的人才培养平台,发挥协同中心人才资源优势,聘请协同中心科研院所、企业优秀专家为导师,组成指导小组,并为学生讲授学科前沿技术或专题报告。倡导寓教于研的育人理念,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共建实践创新基地、开展基于项目合作、建立战略联盟等形式,建立基于产、学、研结合的教育平台,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将实践创新贯穿于培养过程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4.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通过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可进一步以科研项目为牵引,将科学研究贯穿于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聘请国际知名专家、教授来协同创新中心讲学和担任本科生指导教师;建立与国内外知名高校接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采用先进教材,现场英文授课、网络教育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支持学生参与最前沿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中,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
总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与复杂的过程,高等院校在这个过程中所处的位置既关键又特殊。随着协同创新的概念被研究者与高校管理者逐渐熟识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院校应积极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更好地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优势,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叶仕满.协同创新:高校提升创新能力的战略选择[J].中国高校科技,2012,(3):16-19.
[2]薛传会.论高等学校的协同创新战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2,(7):29-31.
[3]曹静,范德成,唐小旭.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27(1):18-21.
[4]张永康,莫纪平.协同创新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J].高校教育管理,2012,6(4):4-6.
[5]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07-30.
第一作者简介:李云,女,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