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学习负担现状与减负对策

2014-07-28 09:05王平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2014年5期
关键词:减负数学

王平

摘要:“减负”虽然已提了多年,但效果不理想。初中生的学习负担、心理负担很重。主要原因是数学课程的现实感差、实用性差;数学课各种各類的习题、复习题太多;数学教材不形象、不生动;数学课枯燥无味,教学时间浪费严重。减轻学生过重数学负担,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社会环境;提高学生学好初中数学的信心;重视指导学生提高数学意识。

关键词 数学;学习负担;减负

1.学生的学习负担现状

对我县某两所学校七、八年级的学生调查发现,每天早晨七点到校后,学生除了正常的上课时间外,还需在校上“晚课”三个半小时(18:00—9:30)。周末一所中学的学生只有周日下午半天休息,另一所中学的学生周日休息一天。可见补课现象非常频繁。

在调查中发现,学生的作业来源主要有三种:教材习题、配套辅导书和教师自出题。学生每天除了要忙于“硬性任务”——教师布置的作业外,还需花一定的时间完成“软任务”——配套辅导书的遗留问题。而面对这样的“软、硬”任务,两地学生也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作业量较多或太多,而绝大部分认为正好。学生的这种作业观应值得深思,探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学校、家庭一直以来对“惟分至上”错误思想的大力宣扬,使得学生只知埋头于题海,将学习看作是自己的唯一任务。

学生的心理负担——压力更值得注意,调查结果显示两所学校学生有近半感觉到有较大或非常大的压力。而其来源主要是考试的压力、升学的压力以及家长的压力,其实这三者可一同归结为升学考试的压力,它如学生心头的一座大山,不但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2.现状原因分析

2.1数学课程的现实感差、实用性差

目前的数学教材通篇是一个模式,真正实际有用的东西却很少,比如,几何中的证明根本不能用到实际中,也就是说,现行的几何说白了就是没用,即使数学成绩很好的同学,也对它极为反感;一位学生认为:“目前数学课涉及的内容只重视传授知识,而不注重教给学生联系实际的方法。可以这样说,大部分同学掌握知识后不会在实际中直接利用它们。将来的数学课应朝着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此外,学生反映,“数学没有什么现实感,在生活中根本看不到什么用途”。

2.2数学课各种各类的习题、复习题太多

学生感到数学习题太多,但老师要求做的习题必须去做,做不完老师就罚,因此对数学产生了不好的印象,上课时老师一让同学们上讲台去做题(板演练习),心里就害怕;有学生认为,“数学题中那么多的计算题太复杂,完全没有必要做。做寻了只可能在考试中争得几分,对于未来的数学学习没有太大用处”;“数学习题、复习题资料太多,数学老师布置作业应当区别对待”。

2.3数学教材不形象、不生动

数学教材枯燥无味,简直是一种工具,如同“八股文”。教材的叙述不生动、不形象,凭空想象多,有时实在难以理解。课本正文的叙述、例题解题步骤十分枯燥乏味,习题都是围绕着例题机械地重复。大多数十分灵活的好题目都只能从外边买的数学书籍中才能找到。只有在课本中的想一想、做一做中才能用灵活的方法;一位学生认为,“把代数、几何中的读一读再加一些历史上的数学故事、数学科学小品,利用一些彩图编入到专门的一本数学课外读物中去,效果会更好”。

2.4数学课枯燥无味,教学时间浪费严重

学生普遍认为,数学课比较枯燥。课本上的内容太少,不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有时一堂课的内容20分钟就可以学会,却要用45分钟,无形之中分散了精力;认为“一节课老师可以只用15分钟讲题,而用其它的时间讲趣味题、和同学们谈论、争论,或是让同学自己找题解”;而有的同学说:“现在到了初三,老师只要要求我们做题,基础题练习了一遍又一遍。但换回来的又是什么呢?只是死记硬背”,“有的老师教得太差,定理、公式根本不讲怎么推出来的,这就使得数学课堂枯燥乏味”。

3.减轻学生过重数学负担的思考

3.1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社会环境

在“减负”的口号中,学生负担似乎非减及增。一些学生(特别是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的学生)在“大运动量的训练”中不停的忙于解题,而无暇去弄懂知识概念的形成,去梳理知识的脉络,去总结各类问题的解题通法。同时接二连三的考试及排名,家长殷切目光下的无形压力让学生身心疲惫的同时学习积极性也日益受挫,有的甚至产生厌学心理,而这一切都与新课程理念是极不吻合的。

教师应牢记“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在布置作业时不妨考虑采用必做与选做相结合的“自助餐”方式,不但避免了“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也有利于“学困生”有时间去弄懂基础知识,从而逐渐消灭“掉队”现象,使得真正做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要不断的健全学生评价体系,努力摆正社会、学校、家长的评价观念,将“重过程”的思想真正的深入人心,使学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不断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成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性人才。

3.2提高学生学好初中数学的信心

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数学思维的兴奋灶,也就是更大程度地预防学生思维障碍的产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别给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使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摸到桃”的感觉。

3.3重视指导学生提高数学意识

数学意识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对自身行为的选择,它既不是对基础知识的具体应用,也不是对应用能力的评价,数学意识是指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该做什么及怎么做。有的学生面对数学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套那个公式,模仿那道做过的题目求解,对没见过或背景稍微陌生一点的题型便无从下手,无法解决,这是数学意识落后的表现。数学教学中,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准确性、规范性、熟练程度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数学意识教学,指导学生以意识带动双基,将数学意识渗透到具体问题之中。

参考文献:

孙 露,常梨君.初中生数学学习方式和学习负担的调查分析[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7,(4).

猜你喜欢
减负数学
我们爱数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春节已“减负” 送礼根难除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