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淑华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以缩影的形式包含着几乎所有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功能。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家庭教育。认为“教,先从家始”,“正家而后天下定矣”。自古至今,那些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的民族英贤和优秀人物,无不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如今,大量的国内外研究已经证明,父母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而不良的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青少年心理的正常发展。
目前,为了应对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激烈的经济竞争,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正在进行以新课程实施为核心,以提高教育质量等等一系列改革。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学生、教材及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多因素的整合,强调学生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来实施课程,进行互动整合,融通建构,强调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实现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综合学习、创新发展,改变学生惯常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动探究与交流合作并重”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而易见,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与实施,对教师和父母的素质、能力、教育方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一个人最早接触的,并且终身密切联系的重要环境。而父母则是他们所有接触的人中最早、最主要的重要他人,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众多的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在儿童及青少年的学校社会适应及学业成绩、自我的形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国内学者的研究也发现:青少年的人格偏离、高焦虑和神经质等方面的特点与父母教养方式呈显著相关。换句话说,父母的教养方式在个体社会化、人格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均有着重要影响,体现在个体成长的各个阶段。
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不同的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导致子女不同的表现。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在此对改善我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出若干建议如下:
一、父母要提高自身素质,与孩子一道成长
一个家庭教育孩子的水平和质量,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幸福和和睦,而从大的方面来说则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和存亡。而决定孩子教育水平和质量的最主要因素是父母自身的素质。
与父母相比,现在的学生拥有着更新、更广、更丰富多彩的信息。父母的权威日益受到子女的挑战,父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这种现状,广大父母只有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学习新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掌握孩子身心发展的动态,才能更有成效地教育孩子。
二、做到养与教并重
父母给予孩子的不仅仅是一个健康的体魄,更重要的是健全的心智,家庭在指导孩子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志趣、性格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综合性极强的科学,也是一门内涵丰富的艺术,科学的教养观念需要父母不断的学习并从教养实践中总结经验,在实际的教育中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注意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善于发现孩子的特长和优势,言传和身教相结合,不仅要关心孩子身体的发育和学习,还要关心孩子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合理地赏识孩子
当今社会,赏识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家庭的关注,许多教师和家长认为赏识教育就是夸奖和表扬,然而一味地夸奖和表扬并不是赏识教育的内涵所在。正如大教育家赫尔巴特所言;“廉价的表扬如蜜糖,用多了同样伤胃口”。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作为教师,我们所赞赏的是一种理智的赏识教育,如果我们把赏识教育简单化的理解为就是表扬、再表扬,其结果不仅对孩子有害无益,甚至还会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使孩子受不了批评,缺乏情感,缺乏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缺乏一颗温暖而丰富、纯洁而清新的心灵。
四、用爱培养孩子的闪光点
人应当扬长避短,如果经常展示自己的长处,别人就会认为他行,他就朝更行的方向努力。正像一位校长说的那样:“只要看重您的孩子,就会让蒙尘的金子闪光!”发现孩子的长处,从孩子兴趣出发就像天下没有一模一样的树叶一样,世间也没有一模一样的孩子。父母的责任就是发现自己孩子的“不同”,看看孩子对什么事物情有独终,就从这些小的细节中,激发孩子的兴趣,使之变成孩子的闪光点。爱迪生小时,太爱拆东西了,又装不回去,爱迪生的妈妈却坚信这是儿子最大的优点。正是受到鼓励,爱迪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强,最终成为伟大的发明家。可以说,没有爱迪生的母亲,就没有爱迪生的成功,是她发现了儿子的与众不同之处,发现了儿子的才能。那么,你的孩子有什么兴趣爱好呢?如果你还没有发现,你就有可能扼杀一个天才,尽管你是无意的。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之处,这个不同点也许就是他最行的地方。孩子天天在进步。父母和老师要像哥伦布发现新 大陆一样去发现孩子,特别要善于发现后进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善于发现,是我们走近孩子并与之沟通的法宝
五、给孩子留有自己的空间
孩子亲身经历的,真正体验过的,经过努力得到的,才是孩子想要的。制造渴望、大胆管教、给予机会也是爱!渴望,能给孩子带来快乐。今天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溺爱孩子的父母却没有发现,过分充足的物质竟然剥夺了孩子的快乐。什么都来得轻而易举,他们感觉无所谓,不珍惜也不兴奋。孩子还不想骑童车的时候,父母就为他买来了,他没有了学车的兴趣;他不想读的书,父母非要买回家不可,他连看也不看,可自己借来的书,读起来却如饥似渴??欢悦产生于强烈的需要得到满足之时。对一个渴得要命的人来说,一杯清水胜于金子。如果一个孩子总没有渴望得到某个东西的机会,该是多么不幸啊!人总是在得不到时最想得到,轻易得到的东西反而不珍惜。要真正对孩子负责,就给孩子留一点自己的空间吧!
总之,教育是一門艺术,广大教师和家长应积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在实际教学和生活中积极渗透,了解自己教育对象的特点、性质、年龄特征等,与孩子们一起成长,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效果才会更好,教学质量才能够提高更快,孩子们才能身心健康的发展。让我们牢记: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是人本教育,抓住学生的心灵,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学校教育如此,家庭教育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