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呈
那天是在叫卖声中醒来的。
确切地说,不是他卖,而是叫大家卖、他买:“旧书册旧报纸来卖!旧铜烂铁来卖!塑胶鞋来卖!银纸灰来卖!”声调平平,好像爱买不买,淡泊里更兼一丝寂寞。
这是2014年的春节,潮州古城某条小巷的深处。凝神听了一阵,突然想起这叫卖声从三十年前就存在了,台词一直没改,旋律腔调更没变过,似乎集体受过培训并薪火相传。另外,他们叫卖的这些物事,现如今,难道还有么?
问我爸,我爸说有,当然有,怎么没有,旧书报纸不用说,旧铜烂铁则包括一切旧电器,塑胶鞋是所有塑料制品的代表,而银纸灰,是祭神祭祖要烧的纸钱,烧成灰则说明神仙和祖宗们已经收到,就可以卖给收破烂物尽其用,是收破烂的在春节期间主要交易项目。
小时候,有一类特别的收破烂,现在没有了。
他们收的是尿。
对,那时候,家里没有厕所。大便要去街头的某个公厕,步行三分钟。小便则在自家里解决,所以每家卧室必有一个以上的尿壶。尿壶一般放置在床后,用一张布帘遮起来,睡觉前一家老幼轮流绕到帘子后去放空。——很多很多年后,我到大城市念书时,认识了一个同乡才子,谈及吾乡风物,他对尿壶这种物事尤有感情,念念难忘,说他朝思暮想,尚不能解相思,还为尿壶想了一句广告词,叫“大器晚盛”——,我们知道“盛”是多音字,这里念“cheng”,是盛放东西的意思。如果尿壶能再度投入生产,他一定会为这句广告词奔忙疾呼,请求商家采纳。可是尿壶还有可能再出现吗?其实我跟那名才子一样,很想念。
总结来说,吾乡尿壶有三种。第一种是粗陶做的,黑,高,深,沉,圆柱状,两头小中间宽,无柄,移动时需要双手端着。第二种也是粗陶做的,黑,矮,肥,敞口,有柄,可以单手拿起来。第三种是搪瓷做的,矮,肥,圆,轻,类似于后来的痰盂。这三种容器大致分工是,第一种供女人用,第二种供男人用,第三种供小孩用。
尿壶一晚上能装多少容量,要视这家人的肾功能和饮水量而定。常理想来,一晚上一家人是凑不满一壶尿的。但每天早晨,就像最准时的广播,某类叫卖声在古城的大街小巷此起彼伏,展现繁荣的商机和竞争机制,他们叫的是——倒尿啊,倒尿哎,倒尿啦,倒尿哇~~~~
闻者为之一振,收购夜尿的来了!
一壶尿,按市价,一般是两分钱。但也有小幅度的浮动,视商家而异。有些商家会以三分钱的高价收购,有些则以一分五的低价收购,至今不明白这些商家如何在各壶尿中得出不同的价格标准,难道他们光靠肉眼能看得出质量差别?技术方面先不追究,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价格的浮动,给了吾乡人民讲价的乐趣。
我们大院里的张婶,最会过日子,从来不肯草率卖掉她家的尿。有时候,她卖一壶尿要经过好几家商家洽谈,每一个叫卖声响起,她就到房间里把她家那壶尿双手端出来,商议半天没谈拢,又耐心地双手端回去,待价而沽,不急不躁,体现了一种大儒风采。
同一院子里的李婶就没张婶耐心和执着。但她办法多。她在尿里加水。所以,虽然她总以每壶一分五的低价卖出去,但她薄利多销,以量取胜。张婶发现李婶的诀窍后,也有学习之意,但这种办法讲究尺度,不然易被识穿。被买家识穿后,尴尬倒可不论,重要的是以后这个买家就再也不收购她家的尿了。做生意,就是要讲诚信的,小小一壶尿,也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
前面说了,这三种尿壶功能各异,儿童用的一般是类似于痰盂的那种。那一种坐起来很舒服,边沿阔大,稳当安全。但是我妈发现它有一个问题,就是冬天用的时候,会很冷,搪瓷导热特别快。尤其是冬夜,屁股坐上去时,简直能冷得让人睡意全无。
我聪明的老妈有办法。她每次在我要尿尿之前,自己三步并作两步先冲上去,把它稍微坐暖。——据说我上小学了她还这么干。当然,这些小事我是记不得了,是邻里看不惯我妈这么惯孩子,在我成年后作为案例告诉我,以示警勉。
这是不用警勉的。我肯定不会这么做,第一,现在我们每户每家洗手间不要太发达,冬天也不会冷,早有商家发明出坐厕圈。第二,我怎么可能像我妈那么宠孩子呢?得多奇葩才那样宠孩子,我只是一个正常的妈妈。养了孩子之后才知道,我的母爱与我妈一比,就显得实在太轻松和平淡了。
自古以来,很多人都从叫卖声中想故乡,那个苦命的、写得一手好俳句的日本人,石川琢木,他说,秋风吹起来的时候,蔌叶叭哒叭哒地响,故乡的檐端很可怀念啊,还说,听着卖糖的唢呐,似乎拾着了早已失掉了的稚气的心。
在那明治时期的日本,卖糖的唢呐声之于他,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吾乡卖尿声于我,确实是,一样一样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