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生 金连根
摘 要: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是以梯田湿地和高山湿地生态为载体,在湿地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利用,属环境恢复、重建和不断改善的生态项目。项目建设有利于增加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公园的生态环境质量,不会对周边区域环境造成水土流失,有助于传播湿地文化和生态文明,有利于开展科普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对外合作和交流等。因此,项目总体上不会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而且极大地促进湿地自然恢复和生态演替,改善环境质量。
关键词:梅源梯田;湿地;环境影响评价
中图分类号 X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2-94-02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1-2]。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是以梯田湿地和高山湿地生态为载体,在湿地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利用,属环境恢复、重建和不断改善的生态项目。因此,项目总体上不会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而且极大地促进湿地自然恢复和生态演替,改善环境质量。
1 云和梅源梯田国家湿地公园环境现状
云和梅源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地处云和县西南山区,区内森林植被类型丰富多样,有常绿阔叶林、竹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矮林灌丛、落叶阔叶林、山地草甸等中低山森林景观生态系统及森林季相景观、湿地景观、森林–湿地复合景观,梯田面积规模大、集中连片、层层叠叠、形状美、立体感强,山、水、梯田、村庄和谐地融为一体,景观优美,附近无直接影响环境质量的工矿企业,公园总体环境质量较好,空气清新。2010年6月17日,丽水市林业局对云和梯田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结果表明,区域内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达5 502个/cm3,生态环境质量优良。公园的空气质量、土壤环境质量以及地表水环境质量均已达到国家的一级或Ⅰ类标准。
2 云和梅源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2.1 湿地资源数量影响 湿地公园旅游接待设施、办公设施、道路改建与扩建、输电线路等工程建筑用地均为永久性占地,必然会造成土地利用形式的改变,给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但这些基础设施土建工程仅以点状、线状形式占用湿地公园内的湿地资源,其数量相对湿地资源总量极少,对湿地公园湿地资源数量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微乎其微。
2.2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本项目的建设,能有效加强对公园湿地的保护管理能力,恢复和增强湿地生态功能,改善梯田湿地生态环境,延缓湿地动物的栖息地退化进程。水生植物园、环河谷两岸湿地植被带和鸟类栖息地的环境建设不但为水生动植物提供了优良的生存场所,也为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特别是为水禽提供了栖息、迁徙、越冬和繁殖的场所,有利于增加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2.3 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本项目建设,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公园的生态环境质量,但项目施工、作业产生的大气扬尘、施工噪声、固体物堆放造成的水环境污染会对环境质量带来轻微的影响,但其强度和范围有限,对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若采取措施,这些影响将有可能避免、减轻或消除。
2.4 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项目建设,有利于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项目建设区域选择在地势较为平缓的地段,本项目的建设不会对周边区域环境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3]。
2.5 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浙江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项目是在云和县人民政府领导下组织实施的,是建立在本土文化基础之上,弘扬和宣传湿地文化、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是对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继承与发展。因此,项目建设不会对当地人文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相反,本湿地公园的建立将有助于传播湿地文化和生态文明[4],有利于开展科普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对外合作和交流等。
3 环境保护策略和措施
为避免或减轻项目建设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有关林业项目的环境保护规程等有关规定,根据上述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的分析,采取以下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策略:
(1)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把环保工作列为湿地保护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项目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和生活污水,可利用构建的湿地生态系统通过自然净化途径降解和排除。项目建设和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可采取填埋、资源化、循环利用等方式处理。加强施工扬尘管理。施工场地定期洒水,防止浮尘产生;施工场地内运输道路应及时清扫、冲洗,减少汽车行驶扬尘;避免起尘原材料露天堆放。
加强施工期间的噪声控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夜间施工;尽量少使用高噪声设备,减少人为噪声;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立临时围墙,以减少扬尘、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在修建道路、铺设管道等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如避开雨天施工等的措施,避免不必要的地面改造,以免造成水土流失。设施建设符合环保要求,对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建设内容要进行评价,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将影响降低到最低。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教育居民和游人不乱扔垃圾,废污水经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
(2)调整农村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示范,推广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控制土壤和农作物污染。
(3)建立健全公园环境卫生管理制度。通过宣传牌、宣传手册等形式,提高公园工作人员、参观人员及游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森林防火的宣传教育,严禁在项目区域焚烧垃圾、枯枝(草)落叶等,项目区配备一定数量的防火设施和扑火装备等。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采取生物措施加以防治。做好护林防火、外来有害生物以及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4)加强对水、土、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开发的环境监管。对周围水源涵养区域的林地要严格保护。培育和种植独具特色的湿地植物,增加绿化面积,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促进湿地自然生态恢复,调节小气候,降低噪音,减少灰尘,美化湿地环境。
4 结论
浙江省云和梅源梯田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建设施工、作业会对当地环境质量带来轻微的影响,但其强度和范围有限,对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项目为公益性的生态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项目建设对湿地植被、生物多样性、环境质量、水土流失等不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相反会产生良好的效应。由此可见,本项目是属于对环境影响较小,且对环境有一定改善的建设项目,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项目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系.区域农业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体系研究[J].农业开发研究,2007(2):15-17.
[2]吕宪国,王起超.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初步探讨[J].生态学杂志,2004:23(1)
[3]付鹏,陈凯麒,谢悦波,张镀光.考虑社会影响的水利水电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方法[J].水利学 报,2009,40(8):1 012-1 018
[4]张荣京,邢福武.生态旅游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J].江西林业科技,2004(6):40-43,48.
(责编:张长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