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以下简称万里)创办于1995年,隶属于浙江省万里教育集团,创办者是徐亚芬女士与应雄先生。当时,第一批招生288名,到了1996年就发展到900多名学生,到了1997年就已经有1 800名学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此次学校发展诊断活动就是到1997年动工开建的校区观摩、学习与诊断。
一、学校基本情况
林良富校长介绍,浙江万里教育集团既不像纯粹的公办校,也不像纯粹的民办校,应该是一类带有自收自支性质的民办校,但它把所有积累的资产登记为国有资产,即国家没有投入一分钱,但集团积累的资金全部登记为国有资产。政府高度重视万里的发展,例如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的张德江同志就7次到校进行督导。
2003年,集团与英国诺丁汉大学进行了洽谈,合办了宁波诺丁汉大学,2004年正式招生。这也是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出台以后,我国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外优质大学。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后,在“公进民退”的选择中,宁波政府部门也征求了集团的意见,最终决定集团的义务教育学校选择公办,高中学校由市教育局直属改为民办。现在办学转制的系列工作进入尾声,新启用的学校名称是“宁波国家高新区外国语学校”。
该校汪阳合副校长介绍小学目前既有民办的,也有公办的。民办的是宁波万里国际学校小学部,公办的是高新区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对高外小学部,学校制订了三年规划,16个字:生态课程、绿色评价、阳光校园、幸福师生。前两者是学校发展的抓手,要创造生态多元的课程让孩子茁壮成长;改进现有评价方式,让孩子成长更健康。后两者是追求目标。学校一直致力于开展自主课堂的改革。
教学处主任郑水忠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学校省级课题“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课堂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历经三年多所取得的成效:第一,形成了学校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核心共识。小学的理念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教相融、教学相长;高外初中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研学促教、评学论教。核心共识有:构建以生为本的核心文化,促进素质合作的深层次化,达到和谐发展。第二,提炼出了“三环六学”教学模式。高外初中有六个学,引学、试学、组学、展学、研学、固学。小学则将组学包含在展学中,即先组内学习再展学,所以是五个学。因为有的课如在展学之前进行组学的话,组内学生可能认为自己的想法不如组长的,就会全部改为与组长一致,所以,小学没有将组学单列出来。第三,探索基于教改理念的主体模式下的变式与子模式群。研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超越模式,但是这个过程,先有主体模式,再有变式,最后才是理念支撑下的基本教学范式的研究。
郑水忠老师也介绍了研究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包括:(1)课堂生成的内容多了,预设的内容就难以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即经常时间不够;(2)学生小组围坐引起的注意力分散问题;(3)教学评价问题,到底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4)如何评价学生的学科素养;(5)如何评价学生课堂上自主学习的程度。
初中部校长助理黄玉华老师介绍了初中部教改情况。初中部发展的路径是从模式推动到要素推进,将自主发展教育思想具体化,制定具体明确的发展目标,例如,争创一流竞争力的宁波优质学校。目前初中部已经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细化自主德育,优化自主课堂,活化自主研究,强化自主管理,深化自主文化。在这五年当中,初中部一直在追寻模式的转变,初具三个模式:自主德育的一二五模式,自主课堂的三环六学模式,教科研训一体化自主研修的教师培养模式。其中的突破口是自主课堂,围绕自主课堂的变革,教科研训一体化,立足于实践,提出一些课题研修。
在推进的过程中,课堂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靠模式推动,这个模式承载着“让教与学”的理念。在整个模式推动阶段,学校尊重教师的自主创造和学科特质,采取要素组合的方式替代了划一的模式结构,从而使教学更加具有灵动性。在研究白板展示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刚开始的白板就是简单呈现,然后提炼结合,现在能脱稿进行阐述。从学生行为变化看,刚开始学生也很新鲜,抄点答案练一练,然后逐渐发展为脱稿表述。整条主线就是思维的发展、思维的碰撞与信心的提升。
二、学校观摩情况
步入万里的校园,除了一些绿植可显示出建校的年头,整体校园的规划与建设丝毫不逊于现今新建的一些学校,既精致又大气。书院研究员聚集在顾明远先生为该校的题词和亲身栽种的植株之下,合影留念,并与郭华教授一起种植了一棵树以纪念此次的相聚与到校诊断活动。
步入万里各个班级教室,顿然感受到课堂的变革已静悄悄地发生在这里,学校的教改理念和实践居于全国的先列。学校为书院研究员展示了小学、初中各一节课堂教学,学生在小组围坐的课桌前先自己独立学习,然后各小组聚集到位于教室四周属于自己小组的一块白板之前,先将自己的学习结果书写在小白板上,然后相互讲解与提问。在各小组充分讨论、修正的基础上,教师把所有的学生集中在教室一侧的一面墙之前,请大家针对这面墙上几个小组的学习展示给予点评,并可提出自己小组的独特见解。看着学生在独立学习时的沉静凝思,在组内展示时的热烈研讨,在班级主讲时的精练到位,可知学校在追求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成效。
课堂上,教师看似成了一位无所事事的旁观者,“溜达”于各小组的白板前,一节课听不到他的多少话语,但在课堂的“背后”,实则有教师多少的辛勤研磨与思考。例如,就学生文本式导学案中如何追求内容自主,方式、形式的自主,还有评价上的自主,教师有深入的研讨与反思。小组主讲,让学生先独立性学,然后小组内部独立展示、质疑、补充,最后再进行全班点拨,教师有经久的演练以达成淡定的把握。小白板成为学生公开的一本作业本,也成为学生展示自主学习的平台,同时也是教师研究学生的教学素材。两位跟班听课的该校的两位年轻教师,就在学生公开的作业本前认真研究学生的做题思路,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
书院研究员们还到该校的美术教室领略学生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获奖的版画作品,领略学校在发展学生多元智力,促进学生自主选择、个性化发展中的成果。该校美术教师韩名丽老师还将学生的作品制成小书签,赠予到校的参观者与学习者。这是很有意义的礼物!学校国际部全套引进澳大利亚南澳洲教育体系,在学前—10年级提供科学、英文、体育、社会和环境学、设计和技术学、数学、艺术七门课。所有课程以英文教授,外籍教师全部由南澳洲教育部选派,在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上,按照南澳洲教育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实施教学。这些课程标准在所有英联邦国家都适用,因此能达到与世界其他国家课程的紧密衔接。书院研究员还饶有兴致地参观了该校国际部幼儿园,与外籍负责人以及教师进行交流。
学校还在图书馆专设一个数学教育博物馆,里面摆列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基础教育数学教材、教具、主要论著等,富有研究价值和意义。
三、学校发展诊断建议
课堂观摩、校园参观之后,书院研究员们一起为万里的发展谏言。大家一致认为万里是在以内涵发展来提升办学质量,希望万里继续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留下每一步的探索脚印,多以具体案例总结学校内涵发展之道,供大家借鉴学习。
俞正强:我简单谈点感受。昨天听了“三环六学”教学的课,今天又听了关于这个模式变式的补充。黄老师讲了现在以因素推进,开始往“出模”发展。一个模式变成了因子推进,流程已经灵动起来了,但是灵动中保留了一些显著的标志,如白板、小先生制。我觉得往下发展,白板也可能会发展成为理念的象征,它的理念就是交流、展示、诊断,白板从本来的一个环节变成一种理念的标志,这就超模了。现在,我感觉是处于出模阶段。这是很不错的。
我与林良富很有共性,也有不同之处。我是不喜欢模型的,他是很喜欢模型的。其实,他考虑得更周到一些,一个东西要让更多的人去接受,是要分阶段的。通过出模、超模会让更大面积的教师接受这个东西。如果我们没有这个模,可能只让三分之一的人接受。而且,他特别能坚持,一直在做这种工作,很扎实,他已经跳出了导学、先学后教这个框架,要素推进真是非常好的。从模式推动到因素推进,我听了很受启发。
我到良富这里学习很多次了,我觉得他们这个团队很了不起。良富的思想有人去落实,有人去做,三个层面都搞好了。我觉得这所学校也是集中国教育影子的大成,中国各种教育基因它都有了:先公后私、全私、又私又公、先私后公、、又中又外等,这个标本是我们学校的宝贵财富。我觉得在这样的变化过程中,良富有希望成为一名真正的教育家。
冯力(四川成都行知小学校长):对刚刚起步的年轻教师来讲,一定要有个模式,这个模式可以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水平,帮助他们尽快入模。学校在模式操作方面很清晰,每一步怎么走,都给了我们一个提示。我有个想法,西部地区的教育相对落后,我们希望把你们的经验输送过来,加强联系。这次,我要感谢的是教育家书院郭院长给了我们这个学习的机会,感谢林校长及其团队!两天相处的时间很短,但是真正感觉到这个团队是招之即来、来之即战、战无不胜的。他们在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那么周到,那么用心,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很高的。
苏虹(辽宁沈阳四十三中校长):今天非常开心,一直想来良富这个学校学习。这里我想谈三点。第一点,这所学校有非常高的管理智慧。这所学校的确很大,我的学校也很大,但是我的学校是平面的大,只有初中,共有三个年级,每个年级班级比较多,差不多30个左右,共82个班。学生全部是初中生,都处于一个年龄段,他们的需求都是差不多的,所以,我研究的是教育的一个横断面的事情。但我们看到,万里有不同的体制,像刚才说的那样,涵盖了中国教育史上很长的一段历史,包括公办的、民办的、国内的、国际的、公转民、民转公、幼小初高甚至大学。它的管理是立体的。在这个立体的管理中,怎样才能把这样的学校做好?我们看到,良富在选人、用人、评价人、激励人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理解人、尊重人。我们看到,在他周围有一批优秀的管理者、教师成长起来,这是我们特别要学习的。我觉得下一步,良富可以把这些东西梳理一下,写出来。管理的智慧,这在你身上是特别宝贵的财富,把它梳理出来,对我们大家、对中国教育会是很大的一个贡献。
第二点,关于课堂教学改革。我一直也非常关注这块,我认为,对于学校来说,如果改的不是课堂、关注的不是课堂、发展的不是课堂,它的效率、对教师的影响就不可能是全面的。我们的新课改是2000年开始的,我们从教的方式转为学的方式,等全体教师都认识到的时候,应该是在2009年。但是2009年,能够很坚定地、很执着地就说,是这样的方向,那时候这样的人应该不多。在这个过程中,改革推进是有难度的。作为一名校长说服你的管理团队不容易,要引导一批人走进来其实更不容易。所以,我们在评价所有的模式、方式的时候,都要把它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中。我觉得在当时提出以一种模式来推动教师思想的改变、年轻教师行为的改变,是非常有意义的。这种课堂改革不是停滞的。我们有了五年的实践的经历,所以我们才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深入下去。试想一下,我们如果只是看别人怎么做,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自己不去实践的话,我们今天可能什么都说不出来。
第三点,目前的课堂首先有一个比较真切的儿童观。他们是站在儿童的立场去考虑问题,这是一个巨大的特征。原来我们教师经常说,我都讲了很多次了,学生还不会。可是教师经过这五年的改变,就不会这么想了。他会想,我要怎样改变,使用什么方式才能让孩子学起来,会起来。其次,有过程中的生成观。原来我们是在死背,现在有很多的展示过程、交流过程。我们的教师会去搜集、寻找孩子们对问题的理解、想法,然后根据课堂生成调整课堂进度。再者,有多元发展的过程观。我原来在学校也讲过,我们的学生,将来即使卖菜,也要成为最会卖菜的那个人。教育不是孤立的,一定是需要各方面支持的,初中的改革尤为不易,是担着很多风险阻力与压力的。在这个过程中,既要确保有很好的成绩,还要让孩子们能感到学习的幸福、发展的愉快,我觉得这是一个很不容易的事情。但万里初中做到了。
教学改革中,入模、出模帮助我们整个管理团队对教育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有一个更深入的探索。同时,这样一种扎扎实实的科研方式,使每位教师走向学习之路。如果学校没有统一的方式,教师往往就会各说各话,这时候我们是没有办法交流的。由于我们对一些东西梳理了基本的概念,所以,我们可以很好地进行交流。
教育在细微处,我们这几天在这里感觉就是这样,所有的活动都设计得非常好。我们无意中参观了一个数学教育博物馆,看到很多小孩子切蛋糕给邱老师庆祝生日。总是不经意间就有小感动。我觉得在这里工作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马丽娜(河南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校长):从2007年开始,我就知道了宁波万里国际学校。我们学校在北京开会的机会比较多,经常听到教育部的领导、浙江省的领导或者其他地区领导说起这所学校。后来,在北京师范大学有幸认识了林良富校长,从与他交流的过程中,从他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教育的智慧。
昨天听课给了我很多的震动。第一,校长到今天还敢上课,要是我可能就不敢上课了,不敢再上这样的公开课了。第二,这么年轻的徒弟能上出这么高水平的课。我以前听过很多次这样的课,但是没有人用这样旋转的方式,最后定型的方式,将三角形的高很直观地呈献给学生。今天走进学校,教室里孩子那幸福高兴的脸,每一个孩子所做的动作都是由内而外洋溢出来的。教师的每一个动作体现出来的就是尊重孩子、关爱孩子、引导孩子。从这个学校我学到了很多,非常感谢。
作为教育家书院的一名成员,我想谈三点内容。第一,关于问题的倒推。走到今天,我们有种什么感受呢?谁不是没有理念的人?无论是网络培训还是教师培训,都有各自的理念。但从昨天的课堂以及今天的发言看,我感觉你们是针对你们学校在这个历史时期的教学问题而提出自主合作的发展思路。“三环六学”教学模式是整个学校发展的抓手,它引领学校向深度、广度以及改革的前沿和深水区迈进。其实,你们已经很优秀了,不改革按着老路完全可以走下去,为什么校长要这样做呢?实际上,他有一种责任,在带领大家将来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育家。这是这所学校、这个课堂给我感觉比较深的一点。
第二,这所学校的教师做事特别实。在浮躁的社会中,还有这么一块净土,人们会沉下心来,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喜欢中让自己伴随着学校去成长,这是很不容易的。其实,在教学研究中,同样的问题我们也遇到过。例如,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小组如何进行分工,每个人如何当组长,小组的差异性在哪里等问题,刚才从大家的汇报中,我们已经听出来了。所以,这所学校不仅是为了做一个全国的、省级课题,而是用课题让教师在研究中学会研究,在工作中用理念引领大家走向教育家成长之路。这里成长的不仅是一名校长,一两位优秀教师,而是一批团队,每个人能讲,而且都讲到点子上,说明这个研究做得很实。这样持续做下去,对这所学校、对宁波的教育,会是很难得的一个财富。对于教师来说,无论将来这所学校发展到什么高度,怎样变化,自己都是一名专家型的人才,走向哪里都是国家有用的人才。
第三点,学校的深化改革体现在方方面面。听课期间,我走出去看了看,我与学生们进行交流,初一的学生,我能感到孩子的大气、阳光、自信。
最后,我说一点建议。听了林校长的课,可能这就是我们大家说的入模,入模之后要出模,从这个模式中要走出来的时候,我觉得还是应该把课堂再放开一些。大家都碰到这个问题,因为有国家的教学目标,如出现时间不够用怎么办,最后都要用考分来呈现质量,这个可能在以后的研究中也是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再放一放,但是从理念上,咱们学校已经非常超前了。
马新功(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一小学校长):来到这里两天的时间,收获很大。原来听俞正强的课、报告都比较多,昨天听了良富的课后,我感觉他们的不同之处,如果向前追溯的话,正强同志更像老子、庄子,仙风道骨,鹤立独行,良富更像孔子、孟子,厚德载物,育人为本。
来到万里学校,感觉万里学校是一个百宝箱,始终是以探索者、先行者的身份出现的。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是办学模式,形式非常多样,再一个,学校的管理。来到这里,我们感觉它始终紧扣围绕课堂主阵地,又很好地围绕自主发展与自主教育打造自己的核心文化。另一个,感受比较深的是,万里教育与我们的教育有很多不谋而合的地方。他们在做自主课堂,我们也在做。他们搞自主德育,我们也提出了五句话,生活要自理,学习要自主,行为要自立,安全要自我,精神要自强。另外,林校长提出了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等,而我们实施了六大工程: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校长的职业发展、学校的品牌发展、家长的同步发展、社区的和谐发展。我们按照这六大工程推进我们发展性教育的工程。
有三点建议。第一,自主教育,你们报告中提到从小学的中年级开始实施。我听了你们一年级的课程之后,感觉实际上自主教育从一年级入学就开始了。并且,自主教育从展示课中体现得非常充分。所以,不一定要等到中年级才开始自主课堂。
第二,黄助理提到了细化自主德育、活化自主研究等,我感觉如果能与课堂融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可能会更加的系统。课堂在不断地细化、深化,其他各方面也应该同步。
第三,现在由民办向公立转变。过去我们可能是全封闭的,家长是不能很好地参与到其中的,随着公进民退,家长的作用应该得到充分的发挥。
郭华:我真心的表示感谢!我觉得模式,无论是入模、出模,还是超模,确实是良富的心得,非常好。以前,无论是苏联凯洛夫的五环学,还是赫尔巴赫的四阶段,包括杜威的思维五步,实际上都是一种模式,有流程,有环节。但是所有人都没有说一定要照着那个来,照着那个来就僵化了。可见,一定要有个模式在那儿,但也要超越它。以小先生制为例,实际上,贝尔和兰卡斯特提出的小先生制,也叫导生制,当时,因为学生很多,教师很少,教师就先教几位层次比较好的学生,这些学生再去当小先生教其他学生。当时,因为要扩大规模,有这个迫切的需要。现在,为什么还要采用小先生制?在新的背景下,重新使用小先生,会让学生之间交流更通畅。因为是小范围交流,就可以充分暴露每位学生的思维,就可以让每位学生有机会去说。这在传统的班级教学背景下,是不能实现的。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对经典授课制的改造。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课堂的时空发生了变化,活动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学生的活动方式也随之改变。牵一发动全身,这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有个比较大的变革,特别好。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定是两方面同时伴随的,而且是自身方式难以克服的。所以,我们才要多样化,一旦单一、唯一就会僵化。我认为,教学按照教师的教案一步一步地进行确实很清楚,但事实上,有另外一种危险,学生有很多直觉性的东西,这种直觉的产生实际上不需要这么多层次做铺的,可能一下子就抓住问题的本质,或者学习的要领。但是,教师硬要学生根据导学案一步一步走下来,可能就会把一部分具有创造性的学生框在框架中。这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他认为学生这么学下来是好的,就会这么一层一层地去做。但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需要特别攻克的,而教师的资质不同,大量的教师用这个模型的话,可能会产生力量平均分配的情况。所以,我们在用这个模型的时候,要进一步讨论,六学中哪个部分是最重要的,哪个部分可以一带而过。
我看你们的评价做得很好。但是,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量化,这完全没有必要,很多时候,一节课最重要的那部分清楚就可以了。
林良富校长最后代表学校向书院郭华教授和研究员们表示感谢,认为大家的诊断点评使得他们对目前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以及下一步的办学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且,大家对团队力量的肯定,使他特别高兴。林校长说他既然是教育家书院的一员,这所学校自然成了教育家书院的实践样本,所以,在教育家书院的强大的支撑下,他们学校肯定会办得更好!
(责任编辑: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