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军
范纯仁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二儿子,是个名副其实的“官二代”,还曾坐上过宰相的高位。范纯仁善于交际,赢得了上上下下的尊重,被人亲切地称为“布衣宰相”。他的秘诀就在于把有些东西看得很重,而把有些东西看得很轻。
重义轻财
范纯仁年轻时,曾经奉父命到苏州买了一船麦子,在丹阳停泊时意外地遇到了父亲的老朋友石曼卿。范纯仁见他满面愁容,便问他:“石叔叔莫非遇到了什么难事?”石曼卿叹了口气,说:“母亲新近亡故,想把灵柩运回家乡,因为没钱又借贷无门,故而发愁。”范纯仁听了,当即说:“我有一船麦子,就送给你暂渡难关吧!”就这样,他只身回到家中。父亲很奇怪,问他买的麦子在哪里,他没敢隐瞒,如实说:“我看到石曼卿因为亲人的丧事耽搁在丹阳,没有钱运灵柩回乡,愁苦不堪,就自作主张,把麦子都送给他了。”父亲一听,不仅没批评他,还点头说:“你做得对,没有辱没我范家的门风。”
朋友遇到困难,竟然以一船麦子相赠,范纯仁大方的背后,揭示了他重义轻财的交往准则。明代学者陆九渊说:“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与人交际有舍才有得,舍什么是一种价值判断与选择。倘若把金钱财物看得重,那失去的恐怕将是朋友的友谊;如果把人情道义看得重,那得到的将是珍贵的朋友。
重省轻责
熙宁年间,范纯仁任职庆州时,发现环州知州种古公报私仇,便向朝廷检举。种古听说此事后,反诬陷范纯仁私自开仓放粮,收买人心。皇帝命人彻查,案子水落石出,种古以诬陷罪被流放远方。范纯仁虽无罪,却遭贬职。元祜三年,范纯仁入朝当上了宰相,他不仅没有借机报复,还提拔种古为永兴军将领,兼任隰州知州。面对人们的质疑,范纯仁解释说:“种古很有军事才能,在抵御羌族入侵中立有战功。至于他与我个人的恩怨,我时常反省自己,先辈与种氏上世有很深的情谊,如今引起种氏子孙讼告,是因为我不肖,哪用去讨论其中的是非曲直啊。”种古得知事情的原委后十分惭愧,写信向范纯仁道歉,范种两家和好如初。
面对别人的伤害,范纯仁没有以牙还牙,而是自我反省,如此胸怀是因他与人交往重省轻责。范纯仁有句名言:“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善于指责别人而短于自我反省是人性的弱点,遇到别人对不起自己的情况重省轻责,给别人留有一方余地,也会为自己打开一片天空。
重予轻取
范纯仁在陕西任地方官时,一名僧人状告县令张林葆。原来,张县令路过一座寺庙时,见僧人炕上放着一瓢酒,便题诗道:“尔非慧远我非陶,何事窗间酒一瓢?僧野避人聊自醉,卧看风竹影萧萧。”不料这个僧舍主人为人狡诈,借机状告县令偷了自己的一套银制酒具。范纯仁知道此事后,怒吼道:“你是僧人,能饮酒吗?如果真的丢失了东西,你让物主亲自来告状!”范纯仁命人打了他几棍了事。张林葆听说此事后,特地写了一封感谢信派人送到范纯仁府上。范纯仁拿过信看都没看就回复道:“你一定是搞错了,我不记得有这么一件事。”随即吩咐来人把信带回去。家人很不解,说:“你明明帮了他,他表示感谢也是应该的,为什么说不记得有这样的事呢?”范纯仁回答:“为别人做好事,于自己是一种欣慰,对别人却是一种负担。我这样做,不过是帮他卸掉感恩的包袱罢了。”
范纯仁谢绝别人的感激,是不想让对方背上感恩的包袱,重予轻取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品质。莎士比亚说:“再好的东西都有失去的一天,再深的记忆也有淡忘的一天,再美的梦也有苏醒的一天。看轻一些,更轻松一些。”与人交际,让彼此都感觉轻松的最好方法就是学会看轻自己对别人的给予和恩情。云轻了,会飘得更远;云重了,就会沦落为水。
重公轻私
公元1085年,司马光复出当了宰相,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尽废新法,史称“元祜更化”。范纯仁批评他:“王安石制定的法令有其可取的一面,不必因人废言。新法已推行多年,改掉其中过分者即可,不宜骤然废除。”司马光很诧异:“你忘记当年如何被王安石打击排挤的了吗?”范纯仁回答:“我不过就事论事罢了,没有任何偏见。”原来当年范纯仁因反对变法曾上书皇帝:“应当立刻罢退王安石,以符朝廷内外之望。”结果遭王安石报复,被贬职下放到偏远的地方。不少人都劝范纯仁:“你被压制多年,好不容易才重新出头,千万别违拗了司马相公的美意。”范纯仁叹息说:“如果我是为了讨好司马相公而得到喜欢,为什么不在年轻时迎合王安石以致富贵呢?”王安石听说此事后,对范纯仁深表敬意。
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就一概否定,范纯仁坚守的是重公轻私的底线。古人说:“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只有“公其心”,方有“万善出”。生活中与人交际最易犯的错误就是爱屋及乌,恨屋也及乌,觉得这个好,就哪儿都好,觉得他不对,就看哪儿都不顺眼。以私人感情做标准,让公正的天平失衡,失去的不仅是正直,还有别人的尊重。
《红楼梦》里有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好与人交际这篇“大文章”,关键要像范纯仁那样有轻重,轻的是自己,重的是他人。只有摆好自己与他人的位置,衡量好自己与他人的主次,才能赢得世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