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小松
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 胡小松
赣南师范学院曹洁同学:社会上对转基因食品有很大争议,网上流传着很多关于转基因的“科普”,让人无所适从。请问——
答:当前,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抱有很大疑虑,像“紫薯、彩椒是转基因食品不能吃”“转基因食品影响生育”“美国人都不吃转基因食品”等传言,令很多人“谈转基因色变”。应该说,公众的疑虑和担忧可以理解。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用事实说话,科学认识转基因技术,以理性的态度看待转基因食品。
什么是转基因?转基因技术,是指人为将一种生物的一个或几个已知功能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安家落户,使该生物获得新功能的一种技术。其实,早在人类了解基因之前,就已经开始不自觉地使用基因重组技术。比如广泛使用的杂交技术,就是通过品种之间的自然杂交来实现基因重组。但自然杂交的效率比较低,成功的杂交品种都可以说是“万里挑一”。20世纪下半叶,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突飞猛进,科学家开始利用人工手段使基因实现定向转移,完成基因重组,也就是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效率大大提高,针对性更强,而且可以实现跨物种的基因转移。例如,过去种植棉花,为防治棉铃虫,要大量使用农药。有了转基因技术,科学家提取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杀虫蛋白基因,移植到棉花中,就培育成了抗虫棉花,减少了农药的使用。
目前,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广泛。其中人们最关注、争议最大的,无疑是转基因食品。对于转基因食品在公众中的疑虑,可以用一句话来回答:通过安全评价并证明无害、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这是国际上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定论。
为什么敢如此断言?因为转基因食品入市前,都要通过严格的毒性、致敏性、致畸性等安全评价和审批程序。转基因安全评价实验借鉴了现行的化学品、食品、食品添加剂、农药、医药等安全性评价理念,采取大大超过常规食用剂量的超常量实验,应用一系列世界公认的实验模型、模拟实验、动物实验方法。例如2009年我国颁发的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就曾经过长达11年的严格科学评价。而没有通过安全评价和正在进行评价,或者出于种种考虑没有被允许商业化生产的转基因食品,都受到严格的管理,禁止流入市场。
同时,国际组织、发达国家和我国都在对转基因食品开展大量科学研究。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目前尚未显示转基因食品批准国的广大民众食用转基因食品后对人体健康产生任何影响”。转基因食品商业化以来,没有发生过一起经过证实的食用安全问题。像“广西转基因玉米影响男性生育能力”“转基因大豆油导致肿瘤”等曾经被热炒的关于转基因食品致病的报道,或是被查明并非转基因食品,或是被证明纯属曲解。在世界范围内,转基因技术研发势头强劲。美国是世界上率先开启转基因食品商业化生产的国家,市场上70%的加工食品都含有转基因成分。目前,美国转基因抗虫玉米和抗除草剂大豆的种植面积已分别超过普通玉米、大豆种植面积的90%,其中20%的玉米和40%的大豆用于出口,其余都用于本国消费。
除了食用安全之外,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还有两大忧虑,一是担心它们会引起杂草耐药性、害虫抗性和危害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环境问题,二是担心会影响我国的产业安全。对于前者,转基因技术在研究过程中必须设立隔离,在进行商业化推广前,也会采取极其严格的审查;对于后者,我国已初步建成转基因育种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体系,获得了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和技术,转基因生物研发的整体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居于前列,确保产业发展不受制于人。
(作者为中国农业大学科研院常务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