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和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2014-07-27 06:20李栋
创新科技 2014年20期
关键词:省区市增长速度非公有制

李栋

(北京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班,北京 100871)

经济转型和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李栋

(北京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班,北京 100871)

本文将我国各个省份使用1978-200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在提出两个假说的基础上,探究各个省份的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结构性检验,分析经济转型的快慢是否会影响经济增长的快慢,通过比较得出结论,给出一定的政策建议。

经济增长;经济转型;结构检验

1 序言

当代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经济增长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复兴并一直发展至今,而经济制度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有效的产权制度体系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North,1993),制度的变迁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我国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现有的经济增长理论能否准确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以中国经济转型为研究内容,笔者认为,要客观评价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全面考察经济体制改革各个方面。本文正是从我国客观的经济实事为出发点,选定了衡量市场化进度的指标,以我国客观经济增长实事来测度经济转型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本文采用了市场化程度指数,选用了1978—2006年我国各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以评价我国1978—2006的市场化程度,同时本文以省区市各人均GDP增长来衡量经济增长,研究市场化改革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本文在之前学者所做研究之上,将各省区市数据分成三个时期,1978—1989年,1990—1999年,2000—2006年,纵向比较制度变革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更加具体的比较了制度变迁的差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结论和政策建议。

2 理论假说

本文将把数据分成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为1978—1989年:在80年代末因为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因素,中央调整了相关经济政策,经济改革的进程就趋缓。

第二个时期为1990—1999年:因为90年代以来,特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我国经济改革的力度和深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第三个时期为2000-2006年: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也进一步深入。

第一,当前我国各省区市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其经济体制的市场化程度。

第二,我国各省区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不同时期具有较大差异,各项反映经济体制市场化程度的指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

3 模型设定与说明

3.1 指标设定

3.1.1 本文各省区市以人均GDP(agdp)作为经济增长衡量指标。

3.1.2 经济转型的指标设定

首先必须量化转型指标。结合中国的实际,我们采用下列指标来量化经济转型的程度:一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NL):本文用工业总产值(或增加值)中非国有工业的总产值(或增加值)来表示。公式如下:NL:非国有工业的总产值(或增加值)/工业总产值(或增加值)。二是市场化程度(ML):我们选取投资的市场化指数来表示,即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国有固定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来表示,公式如下:ML=1-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三是对外开放程度(OL):反映经济外向型的程度,本文采用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来表示,公式如下:OL=进出口总额/GDP。四是政府对经济干预程度(GL):我们以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来表示地方政府对经济干预程度的变化程度。五是第二、三产业占的占GDP的比重(stgdp)。

3.2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自于《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以及《中国统计年鉴》。

3.3 计量方法

3.3.1 回归模型说明

3.3.2 回归方法与步骤

依据统计年鉴对各指标要求的数据按年限和地区进行计算归类,进行描述性统计。然后对回归结果进行检验:

首先要对各省区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回归,接着使用Hausman test确定三个地区区域结构性的随机效应还是固定效应检验;然后要对各省区的三个时期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结构性变动的chow检验。

4 实证结果

4.1 描述性统计

各省区统计

表 1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

表 2 各变量相关性

从表中可以看出NL与lnagdp的相关系数为0.5293,NL与lnagdp呈现较大的正相关关系;ML与lnagdp的相关系数为0.5677,NL与lnagdp呈现较大的正相关关系;OL与lnagdp的相关系数为0.3166,GL与lnagdp的相关系数为-0.1043,GL与lnagdp呈现负相关。Stgdp与lnagdp的相关系数为0.7151,呈现较大的正相关关系。因此lnagdp与NL、ML、OL、GL、stgdp存在一定相关关系,NL、ML、OL、GL、stgdp可以解释lnagdp的差异性。

4.2各省区之间分析

4.2.1各省区模型选择

①各省区固定效应模型

各变量的t值较大,P值都接近于0,说明各变量的系数都显著地区别于0。

②各省区固定效应模型

各变量除GL外的t值较大,P值都接近于0,说明各变量除GL外的系数都显著地区别于0。

③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Hausman检验

Hausman检验拒绝了随机效应模型,我们采取固定效应模型。

固定效应回归的结果中,NL的系数为3.225934,说明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均GDP增速提高3.225934%。GL的系数为-1.586239,说明政府对经济干预程度越深,经济增长速度越慢。OL的系数为8.53e-06,说明对外开放程度与经济增速相关性不大。stgdp的系数为8.126775,说明第二、三产业占的占GDP的比重与经济增速高度相关。

上述结果验证了假说1:当前我国各省区市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其经济体制的市场化程度。

4.2.2 各省系数结构差异性检验

为了检验各个变量对经济增长速度在不同时间段是否有差异性,我们创设了2个虚拟变量:dum1和dum2。其中dum1取值为1,当t=1978年-1989年;取值为0,当t取其他值。其中dum2取值为1,当t=1990年-1999年;取值为0,当t取其他值。因此基期为第三时期:2000-2006年。

①NL的系数的结构差异性检验

加入虚拟变量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的交互项,NLdum1的系数为-2.98,其前面的系数的t值较大,p值接近于0,说明1978年-1989年非公有制经济水平与人均GDP增长速度的相关关系小于2000年-2006年,1978年-1989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一个百分点,人均GDP增长速度比2000年-2006年低2.98%。而NLdum2的系数-1.25,其前面的系数的t值较大,p值为0,说明1990年-1999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均GDP增长速度的相关关系等于2000年-2006年,1990年-1999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一个百分点,人均GDP增长速度比2000年-2006年低1.25%。

②OL的系数的结构差异性检验

加入虚拟变量与对外开放程度的交互项,OLdum1的系数为负,其前面的系数的t值较大,p值接近为0,是显著的,说明第一时期对外开放程度与人均GDP增长速度的相关关系小于第三期。而OLdum2的系数为负,其前面的系数的t值较大,p值为0.000,是显著的,说明第二时期对外开放程度与人均GDP增长速度的相关关系小于第三期。

③GL的系数的结构差异性检验

加入虚拟变量与政府对经济干预程度的交互项,GLdum1的系数为-5.937627,其前面的系数的t值较大,p值为0.000,是显著的,说明第一时期政府对经济干预程度与人均GDP增长速度的相关关系小于第三期。而GLdum2的系数为-3.005513,其前面的系数的t值较大,p值为0.000,是显著的,说明第二时期政府对经济干预程度与人均GDP增长速度的相关关系小于第三期。

④stgdp的系数的结构差异性检验

加入虚拟变量与二、三产业占的占GDP的比重的交互项,stgdpdum1的系数为-2.130429,其前面的系数的t值较大,p值接近为0,是显著的,说明第一时期二、三产业占的占GDP的比重与人均GDP增长速度的相关关系小于第三期。stgdpdum2的系数为-.9755248,其前面的系数的t值很大,p值为0.000,是显著的,说明第二时期二、三产业占的占GDP的比重与人均GDP增长速度的相关关系小于第三期。

以上结果表明在1978年-1989年间,我们刚开始进行经济改革,逐步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及如何发展市场经济处于摸索阶段,对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既不适应也不熟悉;同时因为在80年代末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因素,中央采取了整顿和调控措施,客观上使得经济改革速度相对慢下来;此外就是在1978年-1989年刚开始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各项指标的边际影响都较小。因此1978年-1989年各项经济指标对人均GDP的增速影响小于1990年-1999年和2000年-2006年。

上述结果验证了假说2:我国各省区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不同时期具有较大差异,各项反映经济体制市场化程度的指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

5 结论

本文把数据分成三个时期,对各省区使用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的Hausman检验,并进行结构性差异检验,对本文开头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当前我国各省区市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其经济体制的市场化程度。

第二,我国各省区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不同时期具有较大差异,各项反映经济体制市场化程度的指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

6 政策建议

以上的分析表明市场方向的制度变革对经济增长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因此为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需要进一步以市场化的目标完善我国经济体制,加快市场化进程,促进经济增长,市场化进程的完善和加速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是要进一步扩大开放,采取各种措施破除地方贸易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促进商品流通和各类要素市场的发育,通过引入竞争来提高企业效率,逐步淘汰消耗大、效率低的企业,使更多资源投向具有竞争优势和潜力的经济部门,充分利用商品流通和要素流动带来的各种先进技术,逐步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二是进一步完善市场化机制,首先要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合理界定政府权力和市场作用的边界,逐步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行政干预,让市场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提高效率。三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布局第一二三次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应按照我国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技术进步方面应偏向研发吸收劳动力的技术进步,发展对劳动力吸收能力较强的第三产业。同时鼓励外商投资于轻工业行业和第三产业,扩大非农产业就业机会,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同时要降低固定资产投资,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改善消费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四是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进一步明晰国有企业产权,对低效率的国有企业要进行破产和私有化,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增加非国有产业的比重。

[1]蔡昉,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10).

[2]樊纲,王小鲁,张立文.中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2000年报告[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3).

[3]靳涛.揭示“制度与增长关系之谜”的一个研究视角——基于中国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2007(5).

[4]彭支伟.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与收敛性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6(3).

[5]张建辉.转型期地方政府投资行为与经济增长[J].经济体制改革,2008(1).

[6]钞小静,等.经济转型,民间投资成长与政府投资转向——投资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8(2).

[7]王冉冉.外贸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互动关系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2008(5).

TN913.3

A

1671-0037(2014)10-37-3

李栋(1985.1-),男,研究方向:市场经济学。

猜你喜欢
省区市增长速度非公有制
新时代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执行力提升探析
复课
西部10省区市谋划开发新格局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与政策架构
减贫成效显著 安徽等8省份获中央32亿元奖励
企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管理问题的分析
给予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补助
“大多数”商机在哪里?
“两个健康”推动非公经济创新发展——大连“腾飞商苑”在厦门大学举办研修班
“两个健康”推动非公经济创新发展——大连“腾飞商苑”在厦门大学举办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