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杰+韦维
[摘要]当今,中国的就业局势愈来愈严峻,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的必然要求,是高校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高等院校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以各级创新创业竞赛、学生科研、素质拓展为牵引,优化整合校内外各种创新创业资源,构建与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036-02
随着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普及,高校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其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最为突出,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各企业及科研单位对综合性创新人才的渴求以及对高校科技成果的关注使得高校不得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转向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及高校未来发展的方向。然而,众多高校创新创业教学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不强,校外实践基地缺乏、创业教育不够、 “双师型”教师不足等方面。因此构建并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已刻不容缓。笔者将结合贵州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就如何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进行剖析,以期与各位同仁切磋。
一、强化创新理念,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高校教育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培养学生学科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因此,高校教育必须树立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实训、创业孵化等三大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独特的信息社会下的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贵州大学一直秉持了“以创新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的理念,明确将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紧密结合,以创业教育、各级创新创业竞赛、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等为基础,不仅传授大学生关于创业的知识,提升大学生创业的能力,更加注重转变大学生传统的就业思维,培养学生可以作为未来创业者、领导者的开拓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贵州大学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并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大学生进校第一学年的课程之一,保证每一名在校本科生都能接受创业方面的教学,汲取创业理论知识。
近年来,贵州大学还积极创新教学模式,自2011年起,贵州大学在全校范围开始实行“16+2”教学模式,即一学期的课程由原来的18个教学周变为16个教学周加2个实践周组成,设立此教学模式的初衷,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实践创新教学,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是给学生留出更多的自主学习实践时间。
二、多方面开展学术科技活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发展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要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增强创新创业意识,就必须在全校多方面开展学术科技活动,形成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学术氛围。
(一)多层次、多角度开展学术创新科技活动,夯实科技创新基础
培养综合型人才,特别是培养适应时代要求,富于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是当前高等院校承担的核心使命。然而,多方面开展学术科技活动,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重点,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大学生群体的需求,开展各种学术科技活动和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学校近年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硕博论坛”、“机械之夏”、“学术月”、“开设数学建模培训班”等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兴趣,启发大学生创新思维,并建立了对外合作委员会,搭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与英国里兹大学、美国内华达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法国中央里尔大学、台湾云林大学、清华大学等开展学生交换、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攻关。同时,学校正在规划和筹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组织协调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二)广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鼓励大学生投身创新实践
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是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创造精神”为核心,用于激发大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兴趣,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建设创新教育文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贵州大学自2007年以来,按照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有关文件精神,学校制定了《关于印发<贵州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贵大发[2007]62号)及《关于印发<贵州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校教发[2008]71号),以学校全日制本科大二、大三学生为主体,并作为项目主持人,大一、大四学生为辅,作为项目参与者,并鼓励学科交叉和年级交叉组团申报项目,团队人数一般由1-5人组成。项目完成期限控制在1-2年,学校给予每一个立项的项目1000-2500元的经费资助,并配备一名指导教师。目前,每年都有一百多个项目获得学校立项和经费资助。这种以遵循“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重在过程”为原则,让大学生参与和真实体验科学创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强化实践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兼顾“研究成果”,培养了大学生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鼓励大学生参加学术科技竞赛,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贵州大学近年来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乃至国际级等科技创新创业竞赛,形成了一支完备的大学生创新竞赛项目体系:以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四大科技创新赛事为基础,同时积极支持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及“三阁园林杯”首届贵州大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论文大赛等各类竞赛。贵州大学每年都会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校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有意识地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突出了竞赛的创新性、创造性及实用性,为参加省级、国家级竞赛选拔优秀作品及优秀的队员。在竞赛中,贵州大学注重以考查、检验和加强学生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应用为目的,把赛前培训纳入竞赛组织实施过程,指派专门教师,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课程,对参赛大学生进行赛前集中培训,经过层层选拔,严格评选,最后组建精英创新团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科技创新创业水平,营造了浓厚的校园科技创新氛围。近些年来,我校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二等奖4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二等奖1项,省级获奖若干项,位居省属高校前列。
三、构建校内外实践基地,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校内外实践基地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重视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根据专业结构布局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积极建设校内实践基地,不断拓展校外实践基地,通过健全制度、加大资金投入、规范管理、加强监督力度,建设了207个结构合理、条件完善的实践基地,其中校外实践基地197个(例如:与贵州新天光学科技有限公司(2006年)、贵州先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007年)、中国贵州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及贵州贵航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2013)等公司签订了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各实践基地运行情况良好,满足了创新实践教学要求,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高了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
四、结语
当前,高等教育由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的转变,这不仅仅是招生规模的扩大,也是高等教育价值观、质量观、人才培养目标由传统单一向多样化的转变过程。处在高等教育转型时期的教学型大学面临着深刻的教育变革和挑战,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变革的新趋势,在此背景下,高校必须与时俱进,强化创新理念,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科学活动、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各级学科竞赛等各类社会实践创新活动的创新热情,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及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推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苏晓晋,武珺,曹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培养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1,(11).
[2]白雪,关晓辉.创业培训教程[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3]陈坚民.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创业训练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
[责任编辑:雷艳]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