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韵
摘 要: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走在经验主义的暗胡同里无法找到突破口。每个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指导学生,进入了纯技术指导的误区,并没有走上科学化的教学道路。而有关是要遵循“先放后收”还是“先收后放”的原则进行写作教学一直在语文教育界争论不休。实际上,在当代,先放后收更恰当的应该表述为“以放为主,放中渐收”。
关键词:写作;先放后收;教学
最早流露出对初学者进行写作训练应“先放后收”这个意思的,据说是南朝梁代的萧纲。他说:“立身先须谨慎,文章且须放荡”。这里的“放荡”的意思是不受约束。直接把这一原则概括为“先放后收”的,当推张志公先生。
传统的作文教学有“放胆文”和“小心文”的说法,放胆文就是我们说的先放后收。“先放”就是说鼓励学生自由地吐露心声,所谓我手写我心,无所顾忌地表达一切心中所想。教师不加以干涉,不用写作的条条框框去约束学生。“后收”就是指的“小心文”,等学生对写作有了一定的自我领悟之后,教师再告诉其写作方法,指导学生按法度写作。这个原则我认为是很符合学生的实际心理过程的。青少年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想象力丰富,不愿意受拘束,他们敢想敢说,有着大量的灵感,倘若此时老师硬要让他们中规中矩,一开始就提出过高的要求,势必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束缚其思想,影响其写作能力的提高,也许就这样扼杀了一个未来的文学家,也可能让学生就此对写作失去了兴趣。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如果预先规定一种格式或字体来写,恐怕许多好文章都消失到格式和字体中去了。”其次,任何学习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都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再应用于生活的。那么,学生最初的创作就是感性的积累,硬要跳过这一环节直接从理论入手,不免有拔苗助长的意味,效果也不一定好,最多也只能培养了一个写规范文的人,而却有悖创作的宗旨。何况写作本身的特点也要求我们“先放后收”。我们一直鼓励作文要创新,而不能墨守成规,所以生搬硬套在写作教学上是万万行不通的,它需要老师的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实践,大胆的发挥,老师及时点化,起画龙点睛之效。另外,考查当前中学生写作现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写作困难,觉得无话可说,即使有话说也是几句话,拘束感强,写作素材很贫乏。鉴于这样的情况,如果老师还一味地强调“收”,结果只能让学生愈加害怕作文,思维愈加枯竭,又怎么可能有好作文的出现呢!因此我认为,在当今的现状下,写作教学应该倾向于“放”,鼓励学生去写,能多写总是好的。
当然,我们在基本遵循“先放后收”的写作教学原则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清楚地认识到“放”与“收”是一对辩证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兼顾两者,才能高效地进行写作教学,在新时期语文教学中更是如此。要明白,“放”并不代表着撒手不管,而是让学生放开思维,多积累经验,完成量变的积累过程。“收”也不是要束缚学生的思维,相反是要用规矩法则打开学生“放”的另一个更高的境界,即完成质变。
正是由于这样一个必经的过程,教师就需要不断调整策略,不断创新,因材施教,做到“以放为主,放中渐收”。先以“放”为基础,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自己改掉文中的错误地方,学会润色修改。当然,这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及时地调整创新,对哪里该收哪里该放有一个合理的把握,否则就会出现火候不到或欲速不达的结果。比如,在学生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文体知识时就提出要辞藻华丽的要求,不免强人所难,更没有遵循顺序,自然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事与愿违。此外,在“放”的同时,要注意结合范文例子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顿悟思维,这里的范文不仅是指书本的美文,还可以是学生的文章,用互批的方式,让学生多看别人的长处,通过比较提高自己的写作觉悟,使“放”呈螺旋式上升,不能始终平面化。作为老师,我们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对待学生的文章,批改亦要讲究方法,不能从头改到尾,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要学会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精批细评,让学生自己顿悟。
其次,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走出一个误区,就是考试考什么就练什么以及“重文体轻能力”。要结合新时代标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生活为素材,在生活中捕捉素材,从作文中反映生活,保护孩子的每一个创作灵感,在实践中发展能力。
如此看来,传统的教学原则拿到当今依然适用,只有我们不断发展创新,坚持“先放后收,以放为主,放中渐收”的原则,当前的作文教学前景定会在不断摸索实践中越来越光明。
参考文献:
[1]傅晨琛.“放”:作文教学的一字之师[J].现代语文,2005(09).
[2]朱小锦.写作教学中继承与创新的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05).
[3]岳建,徐祥军.让作文教学给学生自由尝试的发展空间[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03).
编辑 薄跃华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