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爱飞
摘 要:近几年,在农村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部分后进学生的群体,他们在校内外的不良表现尤为突出,引起了学校和老师的关注。经过深入了解,教师发现这些学生中大多数的家庭状况是相似的:父母不在家,基本属于隔代抚养或寄养在亲戚家,他们的年龄不大,自理能力较弱。由于缺少父母应有的关爱,在教育的几大环节中,家庭教育这个环节几乎处于空白。
关键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社会问题
近几年,随着我镇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逐渐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一个难点,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基础教育问题,影响农村人口素质的提升,也影响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的国策,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一、守候留守儿童的亲情
很多时候,我们很想关爱身边的问题学生,也想了解留守学生的状况,却发现找不到可以联系的号码,甚至无从寻找学生的住宿地点,我们的爱心就会无从下手,了解掌握每个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是我们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必备条件。
这里的居民以务农为主,随着城乡建设的需要,大量的农民开始涌向城市打工赚钱,很多家长年均回家不足两次,有的1年才回家1次甚至过年也不回家,近9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月均不足两次。
这个学期,大门移动联合我校开通“亲情热线”电话,并向留守儿童优惠开放,让留守儿童可以与外出的父母沟通。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极大地影响了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
每个学期初,我在报名的时候,根据学生的报名情况,及时建立和修改留守儿童花名册,登记好留守学生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长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代理监护人姓名及住址、联系电话等,同时还专门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以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生活情况、兴趣爱好等。我在班级还设立家校联系卡,以全面了解代理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家庭情况。
二、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
虽然我们老师和家长总是努力给学生提供最好的条件,但是父母的爱是永远无法替代的,特别是父母都不在身边的留守儿
童,他们的自我约束管理能力更差,更容易出事,这就不是打打电话就可以解决的,因此,在班规的制定时,我们特地在班级中进行了规定与约束。
期初的时候,我要求留守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状况进行自主规划,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确定发展目标,写出本学期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并抄写在笔记本的扉页,装入成长记录袋,便于老师时时检查督促。
在留守儿童违反校纪校规的时候,要求学生与班主任老师签订自律承诺书,找出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在班会课上向全班学生承诺限期改正,并写明改正缺点的具体措施,接受集体的监督,以实现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
期末的时候,班主任老师可以引导留守儿童对自己的行为、
思想、学习、生活进行反省和自我评价,以便调控自己的行为,实现自我管理,我们关爱学生并不是一味地溺爱。“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可以一起寻找方法,帮助家长排忧,家校联合,共同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聆听留守儿童的倾诉
我们发现随着农村独生子女的增加,孩子越发没有倾诉的对象,留守儿童更是如此,父母不在家,与爷爷奶奶同住的存在一定的交流障碍,住在远点的亲戚家的总有点隔阂,本身性格有点孤僻的就更难以找到同龄人予以倾诉,有些话和老师又难以开口讲,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发生率偏高。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心理问题得不到疏导,极大地影响了身心健康发展,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的
倾向。
每周二下午的班会课,班主任可以结合本班的学生现状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并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培养其健康的心理,使其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青春期的学生面临着由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灵的迷茫,留守儿童更是如此,我们老师可以是学生的倾诉对象,更应该给学生提供倾诉的场所,让我们的关爱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应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处于“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三缺”状态,如果家长积极配合,学校不断努力,教师认真用心,弥补留守学生的亲情缺失,串联家校,联合社区,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用自己的真情换来留守学生的真心,让他们感到“家庭成员”般的关爱和快乐,也有利于留守儿童身心人格的健全!
参考文献:
杨志军.名师转变棘手学生的施教艺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编辑 王团兰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