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洁
摘 要:通过对职高礼仪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教师在教授礼仪课时的技巧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对支架理论的引入,结合实例分析,提出了教师在礼仪课堂教学中利用支架理论,合理调控,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
关键词:职中礼仪;日常交往;支架理论
一、问题研究的背景介绍
在现代职高课堂“任务型教学”的理论指引下,老师们都很注意在每节课中设计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在“任务”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但是,有时会让老师陷入尴尬的境地:“启而不发”或“启而乱发”。特别是在职业高中的礼仪课上尤显突出,这时很多老师总会抱怨学生领悟能力差、没有创造力、想象力。在与学生多次的交流沟通后,笔者发现其实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铺垫不到
位,主要表现为:
1.学习任务难度过大
由于老师在备课时对问题设置的难易把握不到位,对学生情况预估不够,有些老师的任务让学生无所适从。
【事例】
《礼仪规范教程》第三章——日常交往的礼仪
教师在讲解完后发出了一个指令。
教师:现在请大家在10分钟内设计一个场景(将称呼、介绍、握手、问候、递接名片等交际礼节融合进去)。
在这个事例中教师的初衷是想让学生掌握日常交往的运用,想法很好。但是,对于一个职高一年级的学生,要在10分钟之内完成一个职业场景的设计,况且还是在没有给予主题的情况下,是很困难的。所以,教师准备问题时要注意“梯度”。在此课中如果先抛出一个主题:如,关于职场中的见面礼仪,再引导大家回忆所学习的日常交往礼仪,再来布置问题。根据学生自己拟定的一个见面的环节来设计一个见面的场景。这样在设计中给予学生主题,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与利用并引导学生完成作业。给学生一个具体题目,也可通过对几个环节分别提出问题,最后构建成一幅完整的“场景图”,给学生一个清晰的画面。因此,有层次的问题才能启发学生的思路,让他们不只参与还应主动出击。
2.教材灵活处理不够
在现代教学手段相当丰富的情况下,很多老师忽略了回归教材。有时一节课上按照预先设定的步骤上完后,老师认为所有任务已经完成,但学生课后作业反馈往往令人很失望。
二、理论依据
在以上的这个事例中我们都不难发现教师的教学过程必须要不断地为学生做铺垫,根据教学实际调整难度,这就是一个搭建“脚手架”的过程。支架式教学(也称为“脚手架式教学”或“支撑点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源自于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社会构建主义理论和他的租金发展区理论。支架式教学模式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提供支架和支持以帮助学生主动发展,这些支架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内化新的知识。根据欧共体“杨经理教育与训练项目”(DGX)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进深入。”
支架:原指建筑业使用的脚手架,是修建楼房时必须的临时性支持,楼房修建完毕后必须撤掉。从这些描述中不难看出在支架教学理论支持下,教师扮演的就是搭建支架的人,学生的水平有多高我们就搭建多高的支架,但这是临时的,一旦学生这座高楼已建成教师就必须撤退,让他们独立,自主思考。
在职高礼仪教学中运用支架教学理论,对教师的要求很高。
教师不仅要备好教材还要充分地备好学生。在搭建每个支架前要根据学生当时的反应适时调整任务,指示必须明确,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做好评价,再层层递进。这样,学生在处理一个个由浅入深的问题时才能不断地发展,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为自主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现笔者以最近上课的实践,谈谈支架教学在具体教学中实施的一些体会:
1.根据学情适时调整支架
课堂教学是一种“残缺”的艺术,每节课都会有遗憾。对教材内容、学生情况课前分析非常重要,但学生的表现是不能预设的,教师对课中的灵活处理也不容忽视。
2.有层次的搭建支架
职业中学的学生普遍成绩和素质都不够优秀,因此,在我校各专业开设的礼仪课上,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就业做好准备。这样有利于将教学内容和行业进行有效接轨。将理论教学具体落实到学生的实战练习时,可在任务教学法中为学生有层次地搭建支架。
三、启示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职中礼仪教学中,教师教授学生的不是单纯一课所讲的内容,而是让学生终生受益的素质教育。支架教学就是主张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情况为学生搭建支架,让他们不断成长,同时强调教师指导成分的逐渐减少,最终使学生达到独立发展的地位,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为主向学生为主转移。所以,我们应该从只是大量地讲解理论知识的误区中走出来,在职业中学的礼仪教学中充分使用支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思考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编辑 王团兰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