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父亲胜过一百位校长

2014-07-25 10:25:41文/柏继红
新课程·中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兰花战胜父爱

文/柏继红

《铃兰花》是苏教版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难以忘怀的故事”中的一篇。它是斯洛文尼亚社会现实主义作家普·沃兰茨(1893~1950)的一篇叙事散文。它记述孩童成长心路的故事——幼年的“我”战胜恐惧为母亲采摘铃兰花。文中小孩的故事让我们欣喜,然而里面隐藏着父母的故事更令人难忘,尤其是父亲的爱更让人赞叹。

在教此文时,我不再一味地探讨小孩的成长,而是把重点放在了背后的故事上,让学生明白父爱之深沉,亲情之伟大。

在教学中我们都会问:“小男孩为什么第二次独自去‘地狱采摘铃兰花?”

阅读课文,学生往往得出妈妈的叹气是促使孩子主动去“地狱”的原因,认为是那“一股神奇的力量”和“一种惬意而奇妙的责任感”。其实就是“我”对母亲有着深深的爱,“我”的一片孝心促使自己去采摘。

的确,母亲平时是很关爱“我”的,母亲的叹息声使“我”责任感顿生,为母亲采摘铃兰花成为激励“我”战胜惧怕的重要力量。

文中23~25段最值得我们深思。如下:

有一次,正好是星期六黄昏,父母坐在我们家的门槛上,若有所思地翘首望着春天晴朗的天空,母亲深深地叹了口气说:

“哎呀,我真想明天带一束铃兰上教堂,可惜哪里也找不着。”

“是呀,眼下找铃兰是晚了一些。要有也就是在‘地狱里了。”

為什么这段文字要表明是“黄昏”,为什么父母要“若有所思”呢?为什么父亲要强调在“地狱”里才有?细细品读,我们不难看出这场考验是父母精心谋划的,父母是真正的导演,他们把母亲的愿望放在此时此刻,目的是激发小孩的责任心,锻炼其胆量,让他战胜恐惧。

在“我”遇到困难时,母亲“心疼”“安慰”“我”,尤其是母亲的求情使“我”很感激,对母亲的感激促使“我”愿意为她做些事情(“夜里我久久不能入眠……在我内心深处却回响着母亲的叹息声”)。那么父亲呢?

为了让学生理解父爱,我紧接着又提了一个假设:“如果那次对话换成是父亲,是父亲需要铃兰花,小孩会怎样?会不会主动去?”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不会。”因为父亲可以自己去;因为父亲对他不好……唉!原来大家对父亲的言行还是不理解的,连高中生都未懂,何况一个不到六岁的小孩呢。我们的心中始终记着那位“怒气冲冲地一把揪住我的头发,顺势往山坡下一推”的粗暴的父亲形象。

父亲真的如此凶狠吗?父亲和母亲一样疼爱“我”。只不过母爱外彰,而父爱内敛,父爱如山,太深沉了。

从表面看,父亲强迫“我”、粗暴对待“我”,其实细细想一下,父亲对孩子的关心、爱护却是一点也不比母亲少,而且做事有目的,有计划性。

当“我”恐惧“地狱”时,父亲内心着急,就有一个目的,想帮助“我”战胜恐惧,战胜自我。起先他想通过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那就是强迫,但也并非是完全粗暴的,在小孩一人到“地狱”放牧前,他还是不停地为“我”打气,鼓励“我”,告诉“我”,“这个‘地狱里没有鬼”。父亲之用意可想而知,就是要让小孩克服恐惧,不要像以前那样“每次总是恐惧万端地走近这个地方,然后又尽快跑开”。父亲想让小孩通过自己与“地狱”的接触来解救自己。

但是事与愿违,强迫并未见效。“我”因恐惧而撒谎……此时,我们再看看父亲的处理方式:当“我”告诉父亲“牲口不见了”时,父亲的脸色是“铁青的”,因为他猛然之间承受不了财产消失的打击,可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父亲却“温和地”对小孩说带他去看看。这是一个对小孩多么用心的父亲,这是一个在收到打击时还对小孩注重教育方法的父亲,这不是一个暴躁的父亲。然而为什么如此凶暴呢?那是因为小孩撒谎,这可是做人的品质问题。父亲教育小孩是有原则性的,撒谎这可是不能原谅的地方,从而我们见到了粗鲁暴躁的父亲。其实也正是父亲对“我”的打骂,使“我”又一次来到“地狱”,虽然“我”“可怜”“绝望”“揪着心”……但“我”不敢再耍滑头了,老老实实待在那里。

有位名人曾说:“一位父亲胜过一百位校长。”文中的父亲就是如此。父亲是聪明的,他知道,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惩罚是很有必要的。如果父亲不吓唬小孩,孩子又怎会独自一人呆在那呢?如果父亲迁就孩子,就会助长小孩的说谎习惯以及其他不良习惯,小孩的成长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呢?父亲知道在小孩的成长过程中,惩罚是必需的。这个惩罚也使“我”逐渐适应了地狱的阴森,为下文独自主动前往提供了心理体验。没有惩罚,孩子不足以完成任务,即使是磕磕碰碰的,但那毕竟是一人独自完成的。这位父亲教育孩子既有目的,又注重方法。

面对“狼狈”回家的“我”,父亲“笑了”,难道父亲是嘲笑吗?不,没有哪个父母会取笑自己的孩子,儿子在“地狱”受罪,父亲是一清二楚的,之所以“笑”,那是父亲觉得“我”忍受长时间的煎熬,独自一个人完成了放牧的任务,那是为“我”的进步而高兴。随着孩子妈妈的求情,父亲最终也没再逼迫小孩前去,他也舍不得孩子,但他并未忘记自己是父亲,担负着教育孩子的使命。虽然文中紧接着就出现了那次谈话,但那次谈话绝不是偶然,我们可以想想父亲和母亲在这之前,操了多少心,背着孩子悄悄地设计了多少种方案,直到文中这一个……有时,看似平常的普通举动,却是奇迹发生的最伟大的力量。父亲的爱对于儿女更具特殊性,具有不可代替的意义。

父爱是那点燃爱的航灯,默默指引孩子航行的方向。虽然这样的父爱在当时不一定得到孩子的理解,孩子甚至会认为父亲不近人情,凶残,然而在这样的父爱中,小孩一定会茁壮成长的,长大后他会心存感激的。

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父亲,这是一个充满爱意的父亲,他将爱深深藏在心底。这种父爱就像大海一样,虽然外表平静,却博大宽广,悄无声息地托起儿女的生命,让那理想的船帆顺利地驶向彼岸。

编辑 董慧红

猜你喜欢
兰花战胜父爱
战胜假日忧郁
英语世界(2023年12期)2023-12-28 03:36:28
战胜“可怕”的一刻
儿童时代(2022年4期)2022-04-19 11:14:24
[鸢]とんび父爱如山
中国银幕(2022年4期)2022-04-07 21:25:47
父爱
中外文摘(2021年19期)2021-11-05 07:44:08
不要让父爱成为等待
金桥(2021年1期)2021-05-21 08:22:10
父爱如山
华人时刊(2019年13期)2019-11-26 00:54:44
兰花
我战胜了自己
兰花鉴赏
现代园艺(2018年3期)2018-02-10 05:18:27
我爱你兰花
戏剧之家(2016年1期)2016-02-25 16: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