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典恩,周建裕,徐 麟,段玉平,欧阳翔
(潍坊医学院 管理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调查报告
山东省4所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控的调查分析
刘典恩,周建裕,徐 麟,段玉平,欧阳翔
(潍坊医学院 管理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目的研究山东省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管控因素与改进措施。方法调查山东省4所院校中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主体,访谈指导教师和二级学院主管领导。结果论文总体优良率为69.1%;指导教师对论文质量的管控作用认识不高,部分指导教师质量管控的主动性较差;部分学生撰写论文所用时间偏少;制度在论文撰写中的有效管理作用发挥不佳;论文质量管控的体制存在问题;论文成绩评定欠公正。结论山东省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较好,但应调整偏高的优良率和专业间优良率的不平衡;需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基本的资源经费保障,进一步提高师生对论文质量管控与奖惩相关制度的知晓率;二级学院在论文质量管控中应发挥主要作用;重视答辩环节和成绩评定管理。
医学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管控;调查
医学院校非医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在制度建立的背景、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学科背景、医学思维的强势地位等方面具有特殊性[1],其毕业论文撰写的相关规范尚不完善[2]。为此,作者就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情况、指导教师和毕业论文撰写的主体——学生对管控方面的认知和做法等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以期对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撰写的规范化管理和质量的提高有所助益。
运用自行设计的“山东省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监控研究的调查问卷”,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山东省内以医药院校冠名的独立设置的4所本科院校(山东省共6所)中撰写毕业论文的非医学类专业学生,就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结果,指导教师对论文质量的管控情况,撰写毕业论文实际所用时间及其安排,对校、系毕业论文管理方面的认知等进行调查。调查安排在论文答辩之后毕业离校之前时间段进行。共发放问卷930份,收回有效问卷865份,有效回收率93.01%。调查对象为2007级毕业生,涉及8个专业,学制均为4年,其中,法学专业104份,占12.0%;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104份,占12.0%;应用心理专业100份,占11.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20份,占13.9%;生物技术专业93份,占10.8%;英语专业185份,占21.4%;公共事业管理专业96份,占11.1%;市场营销63份,占7.3%。按学校计A校391份,B校207份,C校176份,D校91份。
在统计毕业论文的优良率时,将A校2012年的288份论文纳入其中,即A校进入优良率统计的论文为679份。
对获得的数据资料,采用SPSS16.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检查、核对、校正, 然后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处理。
同时对13位论文指导教师和3位主管论文教学管理工作的院系负责人就学生和指导教师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论文写作资源的利用情况、院(系)在学生论文撰写和实习矛盾处理中的作用、毕业论文质量管控的体制机制,以及提高论文质量管控方面的建议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访谈。
2.1 基本情况
从总体来看,4所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较好,优良率达到69.1%(见表1)。A校连续两年的优良率均在60%左右(见表2),而另外3校的优良率则在81.2%,83.0%和83.5%,差异显著且明显偏高。表3显示,在A校2011年和2012年各专业(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论文的质量等级评定中,优良率占59.9%,中等及以下占40.1%,其中英语专业优良率仅达28.4%,而应用心理学、生物技术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优良率则分别是90.9%,89.8%和89.3%,专业之间的差异显著,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学校之间和A校内的专业之间的优良率比较之差异,主要原因是由各校和校内各专业掌握的成绩评定等级的比例不同所致,对A校 2011年和2012年毕业论文质量等级分布进行差异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的结果(P>0.05),也支持这一推断的正确性。
表1 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总体优良率
2=65.483,P=0.000
表2 A校2011年和2012年非医学专业毕业论文优良率比较
2=3.397,P=0.065
表3 A校2011年和2012年非医学专业毕业论文优良率的专业分布
2.2 指导教师对论文质量的管控情况
学生是撰写毕业论文的主体,论文的撰写过程是学生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付诸实践的过程。毕业论文撰写过程的管控是保证论文质量的关键,对论文质量起到把关作用的包括学校及其院系方面完善的管控体制机制和指导教师,而且指导教师既是具体指导学生写作和论文质量管控的直接责任人,又是学校和院系毕业论文质量管控体制机制中的重要的环节。
指导教师对指导和管控毕业论文质量的态度。指导教师对待指导毕业论文的态度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所以,指导教师只有在态度端正的情况下,才能用心指导、加强管控。虽然这4所医学院校的教师指导态度端正,加之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给学生起到了良好的引导和管控作用,但仍有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指导教师责任感不强,指导和管控积极性不高;16.6%的学生认为教师对论文指导一般重视。说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必须重视提高指导教师的认识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指导作用和管控目的。
师生交流情况。在论文撰写中指导教师与学生交流超过10次的占30.52%,交流次数多集中在4-6次和7-9次之间;指导教师因毕业论文主动找学生交流的大多集中在3-6次,还有3.82%的学生从未被指导教师主动找过。这反映出大部分指导教师在主动与学生保持良好沟通、履行指导和管控责任的同时,也存在部分指导教师主动性较差的情况。在对指导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多数情况下是指导教师主动与学生交流论文写作中的问题,他们形容是“老师巴结学生”,如果指导教师不能主动联系学生,论文质量不高或“泡汤”定成必然。被访谈的指导教师还说,有的指导教师在一届毕业生中指导8篇以上的论文,感到指导精力明显不足也是重要客观原因。
表4 指导教师年龄结构分布(%)
2=53.482,P=0.000
表4反映出,虽然总体上各校指导教师老、中、青的年龄结构基本符合“橄榄型”分布,但年龄大于50岁的指导教师人数偏少,C校和D校中年龄大于50岁的指导教师所占比例很少甚至没有;而21岁-30岁年龄段的指导教师C校却占到26.4%,高出这一年龄段平均值的11.3%。年轻的论文指导教师越多的学校,是非医学专业开设的时间越短的学校。年轻的指导教师虽然理论知识过硬,也可能有较高的学位和职称,但他们毕竟没有很多接触科研课题的机会,在毕业论文指导和质量管控上处于探索期,尚缺乏指导学生研究与写作的经验。尤其对医学院校的非医学专业来说,由于专业设立和建设的时间较短,资历深厚的学科带头人尤如凤毛麟角,申请课题更是难上加难,这不仅不利于专业的发展,也影响着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和管控水平。
2.3 撰写毕业论文实际所用时间及其安排
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所用时间虽然不能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起决定作用,但如果撰写时间不充裕,势必会造成毕业论文“东拼西凑”的现象,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总体上看,31.0%的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实际用时在4-6周;28.7%的学生用7-9周;超过10周的占37.9%;用时1-3周的学生占12.5%。但D校用时超过10周的仅占6.6%,而用时在3周及以下者却占到20.9%,差异显著(见表5),应引起重视。访谈中指导教师普遍认为,好文章是在丰富科学的事实材料的基础上用时间精心打磨出来的,本科生用1-3周的时间无论如何也难以写出像样的毕业论文。
表5 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所用时间(%)
2=69.501,P=0.000
目前,我国各高校毕业论文撰写时间大多安排在大四下学期,被调查的学生中有65.9%的认为毕业论文撰写与考研不冲突,而19.4%的学生认为存在冲突;63.1%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撰写与实习不冲突,29.7%的学生认为与实习存在冲突。而对能够从实习中找到选题的学生来说,实习对撰写毕业论文还有很大的帮助。有近50%的学生认可毕业论文撰写放在大四下学期,仅有少数学生同意将其时间提前。访谈中指导教师认为就业与毕业论文撰写存在冲突,毕业论文答辩前有六成以上的学生未找到工作,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论文的撰写。看来,毕业论文的撰写及其质量与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存在一定的冲突,但并不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关键是学生如何认识和处理论文撰写与实习和就业的关系。
2.4 学生对校、系毕业论文管理方面的认知
从调查和访谈的材料中发现,4所院校都出台了针对毕业论文撰写的相关规范或条例,并制定了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办法。表6显示,83.9%的学生知晓毕业论文的撰写规范和条例,但仍有少数学生不知或不清楚。但对于学校和上级的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表彰奖励制度,18.3%的学生表示不知道,39.9%的学生不清楚有这样的规定,二者之和高达58.2%。可见,各校关于毕业论文的撰写规范或条例以及毕业论文奖惩制度的宣传不到位,没有真正发挥制度在毕业论文撰写中的有效管理作用。另外,各校为方便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提供了相应的便利条件和设施,而30.6%的学生未利用专门开放的实验室或图书资料室。
表6 学生对毕业论文管理相关方面的知晓与利用情况(%)
2.5 论文质量管控的体制机制
要周密安排毕业论文实施的各项环节,有效监控各环节的实施情况[3]。从对管理者的访谈中可知,虽然各医学院校办学规模及非医学专业数量迅速增加,但学校仍沿用单一医学专业的办学模式,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尤其在近几年刚刚实行的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更有其不完善之处。事实上,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的主要教学建设工作,包括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实验、实习、毕业论文指导等都主要在院系一级完成,诸如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遴选,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及答辩等各环节的管理性、监督性的工作,学校层面仅是面上的总体要求和管控,具体工作都是由二级学院落实的。而医学院校现行的管理模式限制了二级学院的自主权,责权利不匹配,毕业论文的师资以及与毕业论文所发生的费用也缺乏相应的保障,二级学院难以对毕业论文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管控。
2.6 毕业论文质量管控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毕业论文成绩等级为因变量(将毕业论文等级为优和良合并作为1,其余等级为0),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的相关管控因素情况见表7。
表7 毕业论文质量管控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共有毕业生工作是否落实、撰写论文实际所用周数、对指导教师的满意度、与指导教师的交流次数和答辩组成员中有无自己的论文指导教师等5个质量管控因素进入方程。其中是否落实了工作的偏回归系数为负值,说明找工作占用了论文写作的时间,影响了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撰写毕业论文实际所用周数偏回归系数为正值,说明学生论文撰写时间充足,毕业论文质量会越高;对指导教师的满意度和交流次数偏回归系数均为正值,说明学生对指导教师的满意程度越高,师生沟通交流次数越多,指导教师真正参与指导并履行了管控职责,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越高;答辩组成员的偏回归系数是正值,说明答辩小组中有自己的指导教师时毕业论文评定成绩会偏高,即指导教师参与了所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影响了毕业论文成绩评定的公正性。
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较好。但优良率近70%显然偏高,特别是有3所院校超过80%的优良率反映出毕业论文的成绩有些“毛”了。按照优、良、中、差和不及格5级计分法,“优”应该控制在20%左右,“良”应该在30%左右,“中”应该在35%左右,“差”和“不及格”应该在15%以内;总优良率在50%左右应该是合适的,这样的比例才能呈正态分布。一个学校内部专业间的优良率的不平衡也须做出适当调整。
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明确界定指导教师职责[4],对指导学生撰写论文能力较弱和履行质量管控责任不够认真的教师,应进一步加强教育和管理,并采取强化性培训措施,以提高他们的指导能力;对态度不够认真、责任心不够强,甚至基本不管不问而敷衍论文指导工作的个别教师,要严加批评,限期改正,必要时实行学生投诉和限制带教的措施。
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数量以不超过3个为宜。毕业生到实习后期联系不上、指导学生多、管不过来的实际情况应引起高度重视,一个指导教师每届指导8个以上的学生的确有较大难度,访谈中指导教师期待予以改善的要求比较强烈,大家普遍认为指导学生数量以不超过3个为宜。
增拨毕业论文补助费,提供基本的经费资源保障。按不同专业和指导学生数量适当划拨经费,用于本科生完成论文所需材料的购买、通讯、交通补助等,提供实验研究场所和其它必须的基本条件,以保证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进一步提高师生对毕业论文管理与奖惩相关制度的知晓率。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繁琐而细致,只有将各环节的规定和要求落到实处,毕业论文的质量才会得到基本保障。因此,应进一步提高师生对毕业论文管理与奖惩相关制度的知晓率,让师生在毕业论文的撰写和指导中均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投入必需的精力,才能改变毕业论文撰写时间普遍较短,远达不到学校规定的课时量的状况。
二级学院在毕业论文质量管控中应发挥主要作用。随着毕业生规模的扩大,毕业论文质量管控模式上的薄弱之处日渐凸显。虽然各学校在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布置上要求严格,但二级学院在贯彻执行上力度不够,缺乏开题环节的认真审查和严格的中期检查督导,疏于对教师指导工作、师生定期交流、质量抽检审阅等的管理,致使本科生毕业论文监控工作流于形式,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加之毕业论文答辩和成绩考核要求低,没有对指导教师和学生形成有效的压力和动力,甚至放任和纵容了不良行为的发生。其实,上述质量管控工作应当也只能在二级学院层面上解决,但是,医学院校传统的管理体制机制——单一医学专业的管控思维和“一竿子插到底”的管控模式,现在已无法包揽非医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全部质量管控工作。所以,实行管控模式的转变,主要由二级学院完成毕业论文的质量管控工作,是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的重要保证。
重视答辩环节管理和成绩评定。应进一步加强对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包括制定科学合理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标准,对毕业论文答辩的各个环节和步骤的严格的程序性规定,认真搭配答辩小组成员和挑选好小组长,指导教师不担任所指导学生的答辩组成员,在答辩中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5]。毕业论文成绩评定的等级比例和合理公正的评分等等,所有与答辩环节和成绩评定有关的事项都要提出严格明确的要求,以保证成绩评定的客观、公正、合理。
[1]欧阳翔,周建裕,刘典恩.提高医学院校非医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以山东省四所医学院校为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6):455-457.
[2]徐 麟,刘典恩,周建裕等.制约医学院校非医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的因素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2(3):196-198.
[3]王小龙,王莉莉.完善本科毕业论文环节质量监控体系的尝试[J].常州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7):15-18.
[4]吴国杰,吴炜亮,赵宏霞.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77-178.
[5]余承海.反思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J].西北医学教育,2008,14(2):141-142.
(责任编辑:陈新东)
InvestigationofQualityManagementandControlofGraduationThesisofNon-medicalSpecialtiesin4MedicalCollegesinShandongProvince
LIU Dian-en, ZHOU Jian-yu, XU Lin, DUAN Yu-ping, OU Yang-xiang
(Management School, 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 Weifang 261053, China)
ObjectiveResearch the factors of qualit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and mending measures of graduation thesis of non-medical specialties in medical colleges.MethodsInvestigate the graduation thesis writers of non-medical specialty in 4 medical universities and interview both faculty advisers and deans.ResultsThe excellent rate of graduation thesis in general is 69.1%. The awareness of faculty advisers for the function of graduation thesis qualit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s not good enough, some of them have a poor initiative about qualit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The time for writing graduation thesis of some writers is too short. The thesis system has not play a appropriate rol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about system and mechanism for qualit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The grades of graduation thesis are nor very fair.ConclusionThe quality of graduation thesis of non-medical specialties in medical colleges is good relatively, bu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djust the excellent rate too high and notice the balance of excellent rate among different specialties. To strengthen competence of faculty advisers, provide basic resources and fund, and further make both faculty advisers and writers have a good command concerning thesis system. The schools should pay a main role for qualit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The process of answer and management of grades should not be ignored.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graduates; graduation thesis; qualit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nvestigation
2014-05-22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10GG226)
刘典恩(1954-),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G642.477
:A
:1006-2769(2014)06-109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