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丽希,刘岩
(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宿州234000)
X线平片CT、MRI诊断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邵丽希,刘岩
(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宿州234000)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MRI诊断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今后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X线平片和CT检查,42例行MRI检查。结果:7例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呈交感神经型颈椎,行CT、MRI检查呈椎动脉型颈椎;9例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呈脊髓型颈椎,行CT、MRI检查呈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或脊髓受压—移位—变形;6例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呈神经根型颈椎,行CT、MRI检查呈神经根受压—移位;6例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呈椎动脉型颈椎,行CT、MRI检查呈钩椎关节骨质增生、钩突肥大、横突孔变小—分隔;5例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呈食管型颈椎;27例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呈混合型颈椎。结论:CT、MRI检查对行X线平片诊断较难的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能进一步明确患者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精确的诊断资料。
X线;CT;MRI;颈椎病
颈椎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患者将出现的一系列功能障碍综合征,极大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及学习[1]。尤其是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大,工作环境的不断改变,越来越多从事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出现颈椎病症状,患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颈椎病的诊治工作也愈发地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2],再加上影像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X线、CT、MRI检查已经成为了当前临床诊断颈椎病的主要检查方法[3]。为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资料,以此探讨X线平片CT、MRI诊断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今后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和借鉴,现将其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颈椎病患者,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52.8±6.5)岁。主要临床症状:13例颈部、肩部疼痛麻木,11例恶心呕吐,4例瘫痪,12例头痛眩晕,7例晕厥,5例昏迷,7例心悸,8例心律失常。入选患者依从性好,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相关的协议,自愿接受治疗并参与本次研究。
1.2 检查方法
选用DRX线摄影机对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选用螺旋CT机对患者行CT扫描检查,横断扫描,层厚3mm-5mm,层距3mm-5mm,摄取患者的骨窗以及软组织窗[4];选用西门子1.5MRI对患者行MRI检查。
1.3 分析方法
将本研究60例颈椎病患者分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型颈椎病、混合型颈椎病等6型。
2.1 60例颈椎病患者的分型情况
60例颈椎病患者中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占总例数的33.33%;7例脊髓型颈椎病,占总例数的11.67%;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占总例数的13.33%;6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占总例数的10.00%;2例食管型颈椎病,占总例数的3.33%;17例混合型颈椎病,占总例数的28.33%。
2.2 60例颈椎病患者行X线平片、CT、MRI检查情况
60例颈椎病患者中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见图1),行X线平片检查:6例患者呈颈椎曲度异常,14例患者呈椎间隙变窄,9例伴有骨质增生;行CT检查:14例患者呈神经根受压移位;行MRI检查:16例患者呈退变椎间隙变窄,多累及2个-3个间隙。6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见图2),行X线平片检查:4例患者呈颈椎旋转,双边双突征,2例患者呈椎体不稳症状;行CT检查:5例患者呈椎体周缘骨质增生。7例脊髓型颈椎病(见图3),行X线平片检查:4例患者呈椎体后缘增生,3例患者呈关节突以及钩椎关节骨质增生,1例患者兼具两者;行CT检查:3例患者呈椎管狭窄,4例患者呈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或脊髓受压—移位—变形;行MRI检查:5例患者退变间盘T2WI出现低信号,后缘突出超过椎体后缘的距离小于3mm,形态呈舌状。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见图4),行X线平片检查:4例患者呈椎间孔狭小,3例患者呈椎间孔变形,1例患者呈横贯矢状径小于12mm;行CT检查:5例患者呈钩突肥大及钩椎关节骨质增生,3例患者呈横突孔变小—分隔;行MRI检查:6例患者T1WI像硬膜囊与脊髓前缘、后缘受压,呈现竹节状。行MRI检查:1例患者呈骨质增生,钙化、肥厚的韧带呈现低信号,加大椎管壁与硬膜囊的间距。2例食管型颈椎病(见图5),行X线平片检查:1例患者呈项韧带钙化,1例患者呈纤维前缘钙化,1例呈椎体骨质增生形成骨坠。17例混合型颈椎病(见图6),患者同时具备上述两种以上的影像学表现。
图1 神经根型颈椎病:T2W I轴位显示,患者椎间盘左后突出于侧隐窝,且侧隐窝变窄。
图2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T2W I矢状位显示,患者颈5-6椎间盘左后突出压迫于硬膜囊,致使蛛网膜下腔变窄,患者脊髓受压。
图3 脊髓型颈椎病:退变间盘T2W I出现低信号,后缘突出超过椎体后缘的距离小于3mm,形态呈舌状。
图4 椎动脉型颈椎病:T1W I像硬膜囊与脊髓前缘、后缘受压,呈现竹节状。
图5 食管型颈椎病:食管钡气造影显示,患者颈椎曲度变直,C4-5椎体前缘骨质增生呈肥大状,食管受压迫。
图6 混合型颈椎病:T2W I矢状位显示,患者颈3-4、4-5、5-6、6-7椎间盘后突,压迫硬膜囊,且呈现出多个弧形,部分椎体伴有骨质增生,相应的平面黄韧带呈肥厚状,椎管变窄。
颈椎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可分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型颈椎病、混合型颈椎病等6型。患者主要是因为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而导致颈椎脊髓、神经根、椎动脉受压,出现的一系列功能障碍综合征,极大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及学习。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X线、CT、MRI检查已经成为了临床诊断颈椎病的主要检查方法。其中X线检查颈椎病患者能够观察到病变组织的大部分征象,临床常以双斜位、正侧为主要的检查方法,是一种公认的简单经济的颈椎病检查方法,尤其是其操作简单的优点,致使患者更易接受此检查方法,但该方法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低,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检查结果的准确性[5],而CT检查由于可行横断扫描操作,进而提高了高密度分辨率,其三维成像的特点使得检查结果更为细微化及量化。CT检查便于检查患者椎管及侧隐窝的大小,能够有效地判断椎管是否存在狭窄现象及其狭窄的程度,进而确定患者椎间盘突出以及颈椎受压的具体程度。MRI检查方法则以多方位成像,具有比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能够直接显示患者脊髓及其受压情况,是合并严重神经症状颈椎间盘突出的首选检查方法,但检查费用较高,致使患者较难接受。本研究发现,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型颈椎病、混合型颈椎病等6型颈椎病时,诊断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可首选X线平片检查,诊断神经根型及椎动脉型颈椎病可首选CT检查,诊断脊髓型颈椎病可首选MRI检查。
本研究结果显示,7例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呈交感神经型颈椎,行CT、MRI检查呈椎动脉型颈椎;9例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呈脊髓型颈椎,行CT、MRI检查呈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或脊髓受压—移位—变形;6例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呈神经根型颈椎,行CT、MRI检查呈神经根受压—移位;6例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呈椎动脉型颈椎,行CT、MRI检查呈钩椎关节骨质增生、钩突肥大、横突孔变小—分隔;5例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呈食管型颈椎;27例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呈混合型颈椎,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结论基本一致[6]。
综上所述,X线平片仍是当前诊断颈椎病的首选方法,而CT、MRI检查对行X线平片诊断较难的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能进一步明确患者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精确的诊断资料。
[1]范志强,张于和.X线平片对颈椎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9):96-97.
[2]孙虎,温玉梅.颈椎病患者影像学分析[J].河北医药,2010,32(16):2197-2198.
[3]张彦彩.颈椎病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及价值评价[J].甘肃科技,2010,26(5):157-158.
[4]王富江.120例颈椎病患者影像学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6):2767-2768.
[5]张志印.240例颈稚病患者影像学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8):3801-3802.
[6]屈尚可,张磊,包可等.颈椎病患者的X线、CT、MR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27):129-130.
R816.8;R445.3;R445.2;R681.5
A
10.3969/j.issn.1001-0270.2014.02.12
201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