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雷,张小培,张海燕
(安徽省利辛县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安徽236700)
超声评价心脏—血管耦联关系的临床价值分析
张雷,张小培,张海燕
(安徽省利辛县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安徽236700)
目的:探讨超声评价心脏-血管耦联关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80例健康体检者,应用Bruce方案研究运动负荷变化情况,观察运动前、高峰期、运动后恢复期左室结构参数、二尖瓣瓣口血流动力学参数、左室侧壁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参数和左室功能参数变化情况,并计算动脉弹性(Ea)、左室弹性(Ees)、心脏-血管耦联(VVI)。结果:Ea、Ees在研究中各个阶段存在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运动后均出现上升情况(P<0.05),心脏-血管耦联指数VVI在各个阶段均无较显著改变(P>0.05)。结论:健康者在运动后血管弹性上升且和左室弹性上升相一致,健康者心脏-血管弹性匹配、功能耦联存在较狭性范围内,VVI无显著改变,超声评价心脏-血管耦联一定程度上存在可行性。
超声;心脏-血管耦联;运动负荷
本文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分析超声评价心脏-血管耦联关系,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80例健康体检者,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5.3± 2.2)岁。所有入选者均未出现高血压、心脏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等病症。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频率1MHz-4MHz。并选取适宜的多功能踏车仪,在运动前后对研究者心电、血压进行监测。运动负荷试验选取改良Bruce方案进行,运动终点标准则按照《EET指南》评定。试验分成三个阶段,主要有运动前期、运动高峰期、运动后恢复期,每个阶段出现5min[1]。在各个阶段检测左侧肱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计算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收缩末压(ESP=0.9×SBP)、心率血压乘积(RPP=HR× SBP)[2]。
对运动前、运动高峰期、运动后恢复期心动情况进行超声检查,得到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峰),检测左室侧壁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峰值(e峰),计算E/e;选取双平面Simpson方法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次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得到心排血量(CO);应用公式计算有效动脉弹性Ea= ESP/SV,左心室弹性Ees=ESP/ESV,心脏—血管耦联指数(VVI=10Ea/Ees)[3]。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统计,以t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所选取研究者在运动后,其SBP、MAP、RPP、HR均明显增加,高峰值时数据和基础相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DBP在运动前与高峰期无较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恢复期SBP、MAP、RPP、HR、DBP与高峰值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性(P<0.05)。运动后EDV、ESV、SV均明显下降,其中,SV运动前、高峰期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性(P<0.05);运动后左心室收缩参数CO上升,左心室舒张功能参数E/e上升,运动前和高峰期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性(P<0.05);LVEF在运动前和高峰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性(P>0.05),如表2所示。Ea、Ees在研究中各个阶段存在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0.05),Ea、Ees在运动后均出现上升情况(P<0.05),心脏—血管耦联指数VVI在各个阶段均无较显著改变(P>0.05),运动期与峰值期VVI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1 运动负荷试验常规参数对比
表1 运动负荷试验常规参数对比
状态SBP(mmHg)DBP(mmHg)MAP(mmHg)HR(次/min)RPP基础113.6±8.6 73.6±5.9 88.5±6.4 70±6 6289±426峰值145.5±10.6 76.4±11.6 99.5±10.8 158±11 15634±2064恢复112.4±10.6 63.8±10.4 80.2±8.2 93±10 7618±1384
表2 心脏结构、功能、心脏-血管耦联参数对比
表2 心脏结构、功能、心脏-血管耦联参数对比
状态EDV(mL)ESV(mL)SV(mL)LVEF(%)CO(mL)E/e Ea Ees VVI基础78.6±20.5 32.1±12.4 48.2±11.4 60.1±5.6 3268.1±564.3 4.12±0.62 2.31±0.42 10.21±4.31 2.51±0.93峰值72.3±10.3 30.3±12.4 41.3±12.5 60.1±8.4 5364.5±621.5 5.68±1.56 3.35±0.61 16.02±6.43 2.53±1.32恢复70.24±11.4 33.5±11.4 36.9±12.0 56.1±5.3 3152.6±312.1 3.91±0.54 2.63±0.62 12.23±5.61 2.36±0.93
心脏如同泵般不断促使血液循环流动于血管内,而且血管性状会对心脏的构造及功能产生直接性影响,在持续血压上升时会导致左心房增大,左心室壁加厚,心脏舒张和收缩能力也会受到一定损伤。机械力、血管因子炎性等对血管的内皮、血管平滑肌等产生一定刺激性,使得心脏出现较复杂调节性[4]。在机体内环境及理化状态出现变化时,动脉会有“血管重构”现象,主要有细胞通路介导血管细胞发生迁移、繁殖、死亡现象,平滑肌细胞形成,出现凋亡,导致血管壁原有结构及功能需尽快与“新”的环境相适合,如此下去则会使得血管重构,发生僵硬、钙化现象[5]。
经本文研究可以发现,运动后健康者心室弹性Ees会上升,有效动脉弹性Ea也会上升,VVI则在各个阶段的检测中均无较显著改变,由此可知健康者在运动后会有血管弹性上升现象,且与左室弹性上升保持一致性,心室和动脉弹性保持匹配性,而功能耦联会保持在狭窄区域内,便于心血管系统能够完成机械功能优势化。在此运动研究前后,应用常规超声所得VVI参数与生理变化律保持较高符合性,由此可知超声能够有效测定心脏—血管耦联性。
总之,健康者在运动后血管弹性上升且和左室弹性上升相一致,心脏—血管弹性匹配、功能耦联存在较狭性范围内,VVI无显著改变,超声评价心脏—血管耦联一定程度上存在可行性。但是本文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因为心室弹性判定金标准一直应用“压力—容积”曲线,在本文研究并未选取导管法得到“压力—容积”曲线。应用常规超声测定心脏—血管耦联指数所涉及到的计算方法均是应用经验公式进行推测,使得心脏—血管耦联准确性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进一步展开研究。
[1]罗向红,曹铁生,刘杰,段云友,李朝军.评价颈动脉功能新参数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9,18(9):759-761.
[2]王宏宇,王敏,李丽红.心-踝血管指数评价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5):1784-1787.
[3]康晓妍,张燕霞,李朝军等.超声评价心血管耦联关系的可行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6):693-694.
[4]罗向红.呼吸-心脏-血管耦联的超声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10(09):1-97.
[5]王宏宇,王敏,李丽等.心-踝血管指数评价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5):1784-1787.
R445.1;Q954.56+1
B
10.3969/j.issn.1001-0270.2014.02.07
201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