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明彦
摘 要:“养成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的教育,最终促使小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养成教育;小学生;全面发展
养成教育,旨在把一些好的行为习惯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直到这些有意识的行为变成一种学生主动的、自觉自发的终身好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但生活水平的提高,却使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出现了新问题:众多独生子女家庭的出现,父母的宠爱、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溺爱,对子女娇生惯养,出现了许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小少爷”,促使孩子养成了怕苦怕累、任性刁蛮的坏毛病。照此下去,不仅使这些孩子成人后不能适应社会和工作的需要,而且如果从小就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且不懂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长此下去势必会产生一种轻视劳动人民的坏思想;还有一些小学生以奢为荣、以侈为乐,比家庭生活好与坏,比阔气,养成了看谁花钱多的铺张浪费的坏习惯。
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修养,我们对小学生应遵循《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进行新的探究。
我们都知道,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不懈地、逐步培养、努力提高的过程。是一个知、情、意、善、美相互转化、相互推进的全过程。因此,养成教育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逐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道德行为。
一、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五节约”“比争当”“比理想”“爱勤劳我光荣”等活动
举行多种多样的劳动大赛,如,缝衣服、系鞋带、洗袜子等竞赛活动。利用每周一国旗下的讲话、早会、班队会和校园小喇叭广播宣传各种优良品质的意义;师生合作办宣传栏;用校园小喇叭广播定时讲爱国故事、听爱国歌曲、宣传校内外先进事迹等。
二、组织学生到田间地头参加农活
烈日当头,让学生切实体会“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内涵,领悟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反省自己好吃懒做,甚至是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从而懂得珍惜,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三、学校、家庭相互促进,相互配合
教师通过对小学生家访、向家长宣传德育教育的目的、意义、方式等。同时鼓励家长积极配合,在一些“礼貌语言”“行为习惯”“举止言谈”等方面做好表率,耳濡目染中也可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养成教育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极为重要,既要教育小学生做勤劳朴实、善良孝顺的人,又要让他们成为一个有远大理想、开拓创新、遵纪守法的一代新人。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