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芹,奚凤兰,陈士强
(临沂大学 体育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5)
《运动生理学》教学模式创新及实践研究*
王雪芹,奚凤兰,陈士强
(临沂大学 体育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5)
目的:探讨高校《运动生理学》课程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方法: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6级和2007级的学生为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对照班为传统授课模式,实验班为创新型教学模式。结果:实验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班;实验班的理论和实验考核成绩都明显高于对照班;实验班学生对课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班。结论:《运动生理学》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是合理的,是卓有成效的。旨在为高校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探讨提供参考。
运动生理学;创新;教法;改革
高校体育相关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体育理论课教学,体育理论课教学是培养素质全面、特长突出和敢于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运动生理学》是体育专业的理论课之一,是体育学院多个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由于该门课程与体育学科中的多门课程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学好这门课能为某些后继课程的理论学习打好基础,能为进行科学的运动训练和运动健身打好基础。针对该课程教学理论性强、内容多且抽象,学生在学习时反映掌握知识点困难,教学效果不理想等。本文采用创新型教学模式对《运动生理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实践研究。
1.1 研究对象
以临沂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6级和2007级的学生为实验对象,2006级学生为对照班,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2007级学生为实验班,以创新型教学方法为主,实验持续四个学期。这两个班都是同一位教师授课。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方法
(一)传统教学模式,以多媒体和板书教学方法为主,教学内容有课堂讲授和实验课组成。
(二)创新型教学模式(1)调整教学内容,教材采用三本教材,其中一门英文教材,加入前言性的知识点;(2)启发式、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方法相结合;(3)调整实验课的授课方式,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兴趣;(4)创建《运动生理学》学习网站,所有教学相关的材料包括练习题等上网,便于学生随时预习和复习;(5)提前设计好课的思路和预习计划发到教学平台,便于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学习和课下复习(图1,图2)。
图1 创新型教学模式设计思路
图2 创新型教学模式预习计划(第五章为例)
1.2.2 文献资料法
阅读关于教学教法改革方面的书籍,收集并整理大量的相关资料和文献。
1.2.3 专家访谈法
邀请相关的专家包括外聘专家进行听课、指导,并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考核方案等进行现场访谈。
1.2.4 问卷调查法
针对本课题制定一份合适的调查问卷,对问卷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争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形成适合本课题调查用的有效性问卷。向2006级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发放问卷120份,2007级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发放问卷137份,共发放问卷257份,回收257份,有效问卷257份,有效率为100%。
1.2.5 数理统计法
所有数据处理均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由计算机完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
2.1 学生对《运动生理学》任课教师的教学评价
组别n理论课实验课对照班12092 58±1 8989 71±2 67实验班13797 16±1 27∗∗94 26±2 34∗
*:p<0.05;**: p<0.01,下同。
从表1的数据看出,实验班学生对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评价为97.16±1.27,而对照班学生对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评价为92.58±1.89,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实验班学生对实验课教师的教学评价为94.26±2.34,而对照班学生对实验课教师的教学评价为89.71±2.67,两者差异显著(p<0.05),表明学生对《运动生理学》课上使用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教师评价更高。
2.2 专家及同行对《运动生理学》课不同教学模式的评价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重点推出了创新课程的建设,为了更好地完成本院《运动生理学》创新课程的建设,多次组织专家及同行进行听课和座谈,在最后的验收中,专家及同行给出的评价如下:创新型《运动生理学》教学课上,学生的注意力较集中,能更好把握课堂教学内容;问题的阐述更加通俗易懂,重点突出且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仅课上的信息量较大,通过课后的网络辅助作用,也大大地增加了信息量及前沿性的知识;《运动生理学》课的创新型教学模式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联想、创新和启迪,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3 实验班与对照班《运动生理学》的考核成绩比较
表2 实验后《运动生理学》的考核成绩比较
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 实验班的平时成绩为96.61±2.76,对照班的平时成绩为93.56±4.54,两个班的平时成绩差异非常显著(p<0.01);实验班的实验成绩为87.83±4.69,对照班的实验成绩为84.70±5.73,两个班的实验成绩差异非常显著(p<0.01);实验班的理论成绩为82.82±9.056,对照班的理论成绩为78.05±9.64,两个班的理论成绩差异非常显著(p<0.01)。考核成绩往往反应教学效果,从以上的结果可以看出,使用创新型教学模式的实验班其教学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班。
2.4 学生对不同教学模式下《运动生理学》课的主体感受及学习兴趣
表3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对《运动生理学》课的主体感受及学习兴趣
从表3可以看出,实验班对《运动生理学》课的教学模式、课堂气氛、学习兴趣和主体感受的评价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班学生对课的教学模式和课堂气氛满意度更高,认为《运动生理学》课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更好,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且实验班对《运动生理学》课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积极性更高。
3.1 教学思路上的创新
每章新课授课前必修提前设计好课的思路、预习计划和教师的备课计划等,提前将相关内容发到相关教学平台,让学生根据教师设计好的思路进行预习,并准备好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做到课上有的放矢。让学生成为课的主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设计便于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学习和课下复习,提高了课堂质量,充实了课前和课后的学习内容(图1,图2)。
3.2 教学内容上的创新
选用教材上,采用多本教材(3本以上,包括一本英文教材),集多本教材的经典内容于一体,经多名任课教师研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自拟教学日历和教案。因为内容是针对本专业学生特定选择的,所以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注重通览运动生理更多方面知识的同时,注意维护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从自拟的教学内容上,筛选出重点与难点,找出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删除陈旧内容,补充前沿学科动态。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另外,运动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其实用性很强,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来验证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所以实验教学也是一个重点内容,我们主要采用教师示范和视频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授课,这样既能加深学生的记忆,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 教学方法上的创新
(1)启发讨论式。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围绕教学大纲内容的中心要求,设计了一系列互相联系又不断深化的题目。学生自主组合分组,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师引导得出正确结论,并在这一基础上组织学生继续探讨,进而巩固和扩大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启发式。是构建主义理论的一种,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提出问题,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 如在讲授第七章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时,先让学生提出问题:运动训练对心脏的影响?又如,在讲述状态反射时,学生会问:在体育运动中那些动作运动是应用的状态放射?这样学生就会不断思考,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去听课,听得会更认真,注意力会更集中,从而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来提高学生对知识和问题的分析能力。
(3)案例启发式。通过引导学生依据一般的理论来解决运动中的案例, 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而且学会了找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讲到准备活动时,问学生在运动中有没有亲身体会等。
3.4 实验教学方法上的创新
我们在实验课教学中,开设了生理学实践学习课。通过设计一些操作应用性强的实验,针对运动训练和大众健身中的一些检测指标,如心率、血压、体成分测定等。每年我校都有几万学生的体质检测,一方面,学生可以走到操场上为运动中的学生进行现场测定,做到现场亲自实践;另一方面,我们有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自行组织很多活动,可为需要检测的同学进行现场解答和指导。这些实践学习课的开展,让学生把课上学的东西搬到了实验室,搬到了运动现场,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运动训练中去,应用到大众健身的指导工作中去。
3.5 考核办法上的创新
考核手段既能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又能检测教师的教学效果。 针对运动生理学课特点,我们的考核成绩包括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20%和理论成绩6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课堂提问、课前问题准备和课后作业等,实验成绩包括操作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理论成绩为期末闭卷考试成绩。
3.6 课外学习资源上的创新
建立了运动生理学教学辅助平台,由教师将教学要求内容、教学课件、练习题以及教学评测等素材内容,存放于教学辅助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浏览教学网站来达到学习的目的。当学生遇到相关问题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QQ和微信等手段询问教师。另外,学生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通过网络自由地浏览网站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能自由地下载课堂教案、课件和课后练习题等,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了解教学参考资料。网络的辅助教学已必不可少,是教师教学和学生的重要辅助手段。是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能丰富学习内容,提高课的教学质量。
采用创新型教学模式,提高了《运动生理学》课的教学效率;丰富了学生《运动生理学》课方面的知识结构,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高等教育也在改革中不断向前推进。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改革上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地思考和探索,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完善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优秀体育人才。
[1] 何灵捷,荣华.健养生课程传统教学与网络互动教学的比较与研究[J].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33(4):119-123
[2] 邓树勋,等.运动生理学(第2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赵亮,毕小晶.普通高校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现状与改革研究[J].实 验 技 术 与 管 理,2008,25(7):44-46
[4] Scott Kline Powers, Edward T. Howley. Exercise Physiology: Theory and Application to Fitness and Performance [M]. 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 2012
[5] Neil Armstrong PhD DSc. Paediatric Exercise Physiology: Advances in Sport and Exercise Science series [M]. Churchill Livingstone,2007
[6] 李洁,高顺生,刘淑兰.高等师范院校本科《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体会与建议[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21(5):525-526
[7] 封飞虎,张雁立,欧阳燕.运动生理学WEB CAI 课件的开发与应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4):120-122
[8] 金其贯,刘霞.《运动生理学》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6):112-114
[9] 刘昭强.《运动生理学》教学改革尝试与思考[J].体育科学研究,2005(3):70-73
[10] 石峰.《运动生理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1):71-72
[11] 叶祥文.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实验教学研究与改革综述[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33(1):103-106
[12] Elaine N. Marieb, Susan J. Mitchell. Human Anatomy & Physiology Lab Manual, Cat Version (10th Edition) [M]. Benjamin Cummings.2010
Practical Research of "Exercise Physiology" Teaching Mode Innovation
WANG Xue-qin,XI Feng-lan, CHEN Shi-qia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Linyi Normal University, Linyi 276005,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of "Exercise Physiology" in college. Methods: The experimental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and experimental classes from Physical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2006 and 2007, and the control classes us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and the experimental class used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Results: The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of experimental clas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class; and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test results of experimental clas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classes; and the lesson satisfaction in experimental clas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classes. Conclusion: "Exercise Physiology"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is reasonable, is fruitful. Aim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nnovation and explore of the theory class teaching mode in university.
Exercise Physiology; innovation; teaching; reform
2013-10-09
王雪芹(1978-),女,山东寿光人,讲师,博士
研究方向:运动生理学与运动免疫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ZR2010HL001)。
G807.01
A
1007-323X(2014)01-0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