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设计与中国城市竞争力

2014-07-25 12:45倪鹏飞
创意设计源 2014年2期
关键词:竞争力建设文化

一、新时代 新问题

在当下世界城市化、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面临新世纪新问题。过去的旧式城镇化发展模式已经被证明不可持续。技术的进步,人类的发展,资源的稀缺,使城市社会不仅面临激烈的竞争和冲突,更面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可持续的挑战。提升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是个人、企业、城市、国家,也是世界实现物竞天择、可持续发展的新命题。

中国的城镇化,想要继续追求城市未来的健康发展,并逐步提升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战略地位,必须走新型城市化之路,建设知识型、生态型、和谐型、个性化、多元化、城乡一体的多层次、开放性的理想城市体系。

想要突破千篇一律的城镇化发展围城,就必须与国际接轨,将文化创意作为如今“新”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重要的核心元素,只有这样,才能使多元化城镇建设、区别化城镇建设变为现实。

二、创意之风崛起

21世纪,全球步入文化创意时代。文化创意城市的实践正在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一些被公认的世界城市越来越重视文化在促进城市发展方面的特殊作用,纷纷从城市未来发展角度提出一系列增强文化竞争力的新要求、新目标。美国华盛顿于2001年制订了“创意城市草案”;日本大阪于2005年成立了“日本创意城市交流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4年成立了“创意城市交流协会”,并将文学之都爱丁堡评为第一届创意城市。在中国,北京市的“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出现了“文化创意产业”新名词。

国际大都市之所以将文化创意作为新世纪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因为城市的创意氛围和创意阶层不仅是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源泉,更是城市经济核心竞争力持续提高的动力。注重文化创意的国家纷纷将文化创意的激发上升到国家政策高度,跻身世界文化产业大国的韩国提出了“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口号;日本提出了“独创力关系到国家兴亡”的发展观。21世纪国际城市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创意的较量,文化创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高下的重要标志。

三、城市可持续竞争力与理想创意城市

所谓“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城市与其他城市相比较,更有效率地创造财富、为居民提供更多福利的能力。“城市可持续竞争力”,则是一个城市相比其他城市更能够确保当前和未来持续有效地创造财富,为世代居民提供更多福利的能力。城市竞争力决定机制是在城市间的要素环境及产业的相互竞争进而趋向空间一般均衡的过程中,实现要素环境决定产业体系,产业体系决定价值体系。

可持续竞争力即未来长期竞争力,是推动支撑城市永续发展并赢得竞争的关键因素及有机构成。最具可持续竞争力的城市是能确保当前和未来最持续、最有效率的创造财富,具备为世代居民提供最多福利能力的城市。

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创业至上的宜商城市、公平包容的和谐城市、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创新驱动的知识城市、城乡一体的全域城市、交流便捷的信息城市和开放多元的文化城市是最具可持续竞争力城市的有机构成。

1. 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

以人为本是指作为居民栖息之地的城市,同时也是最大化确保全体市民创造以及分享幸福和发展成果的出发地和落脚地。在理想的宜居城市里,市民身体健康、精神愉悦、生活幸福、素质高尚;自然环境、基础设施、政府服务,私人服务的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提供能确保大多数居民便捷、舒适地享用,促进居民健康、快乐和幸福指数提升。

2. 创业至上的宜商城市

创业至上主要是指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公私人服务的建设和提供一切以最大化确保居民自由创业、企业自由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理想的宜商城市包括:企业的良好表现、广阔的市场需求以及优越的创业营商环境。主要表现为外资纷至沓来,新企业层出不穷,当地市民创业激情高涨,中小企业蓬勃向上,大企业持续发展,经济充满活力。

3. 公平包容的和谐城市

公平,是指政府确保为每一个居民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公平的竞争环境,均等的公共服务。包容是指让老弱病残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让优者得到奖掖,使生命之花自由绽放。和谐城市是指城市里的全体市民相互包容,相互关爱,和谐相处,充满亲和力。主要方面包括政府善治、社会公平、社会保障和福利、社会安全等。

4. 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

环境友好是指天人合一,人类作为生态的有机构成部分,利用知识,道法自然。理想的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技术、文化与景观充分融合,人与自然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居民身心健康,生态持续和谐的集约型人类聚居地。主要方面包括低能耗、低污染及生态系统良好等。

5. 创新驱动的知识城市

创新驱动的知识城市对经济的增长质量、居民的生活、环境的保护程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知识型产业逐步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商务;市民享受知识,致力于创新。通过知识外溢、形成规模经济重新构建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成新的城市圈,为城市竞争力的提高提供可持续的内生发展动力。

6. 城乡一体的全域城市

城乡一体是指以城市为本底的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理想状态的全域城市,应该是工业园区化、农业现代化、土地集约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城市田园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合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城市乡村组合体。城乡居民在田园般优美的环境中享用现代城市所提供的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7. 交流便捷的信息城市

城市主体与城内外的主体之间能够利用最先进的交通和通讯工具,使物质、知识、思想和信息自由便捷地交换和交流。信息城市包括企业生产信息化、居民社会生活信息化以及政府服务信息化,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城市的生产和生活服务。在理想的信息城市状态下,市民交流更加便捷,生产模式更加智能,城市规划更加合理,政府服务更加高效。

8. 开放多元的文化城市

开放多元的文化不仅体现在能够汲取各国、各地区的文化精髓,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还体现在能够融合不同的文化,形成独有的城市文化特色。理想城市的历史文化厚重久远,现代时尚文化枝繁叶茂,外来文化多样兼容并蓄,当地文化独具特色,在开放和多元的环境下,各种文化碰撞、交融,交相辉映。

在中国,香港位于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排名榜首,以下依次为上海、深圳和北京等城市(表1)。香港是利用文化创意支撑城市发展的典范。虽然香港基础资源相对缺乏,但四周环水的地理环境与良好的创意文化建设推动了当地的文化经济与知识经济,吸引了文化创意人才与团体。香港通过创意产业的勃兴赋予城市新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以创意方法解决了城市发展的实质问题。(表1)

一个城市,具有发达的创意产业,同时以创意产业支持和推进更为广泛的经济领域的创新。具有良好的经济和技术基础,支持创意产业的发展。当创意人才成群,创意基地成片,那么就具有了适宜创意人才生存发展的优良生态。让文创产业在良好的、宽松包容的、多样化的文化氛围中生长发育,最终将支撑起整个城市。

四、我国可持续竞争力城市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研究发现,中国2012年287个样本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取样指数呈现出空间变化规律:按距离港口城市由近及远,最初,距离港口城市越近,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越高,但随着距离的增加,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我们将这一现象概括为城市可持续竞争力与距海距离的正“U”型规律。在可持续竞争力分项方面,中国城市各分项竞争力与理想城市的状态相距甚远,以指数为1为理想标准的话,八大分项指标中均值最高的指数仅为0.414,其它指标均值均在0.4以下,显示出各方面都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1. 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建设舍本逐末

我国的城市在宜居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上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重城市建设,轻管理服务;第二,偏向于硬件设施、大型设施建设,忽视软件设施、小型配套设施建设;第三,投资不足,往往偏向于地标性建筑和华丽外表,轻视排水管道等地下设施建设;第四,重视车的运行和物的方便,轻视人的流动和人的便利;第五,城市建设行政化严重,中小城市投资不足,小城市与小城镇功能不全;第六,大中城市的“城市病”开始集中爆发,交通拥堵十分严重、房价高企使得住房压力巨大、损害公众健康的疫病和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市民对城市卫生环境总体评价偏低、自然和人为灾害堪忧、空气污染严重。

2. 创业至上的宜商城市建设亟待转型

虽然发展是第一要务,但我国多数城市创业至上的条件和氛围还远未形成。主要问题有:第一,对宜商城市的目标定位有偏差,不顾自身资源禀赋,一味采取全盘推进的策略,呈现出盲目抢占宜商城市高地的状态;第二,在招商引资或鼓励本地事业发展过程中,常注重在土地、税收、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企业优惠政策,而忽视商务环境的优化建设;第三,“虚而不实”地打造宜商环境,一旦企业入驻,又以各种借口将优惠政策大打折扣,缺乏目标性和长远考虑以及对“利益”的尊重和恰当引导;第四,地方政策法规缺乏稳定性和延续性,企业的初创审批、经营纳税等难以清晰地按规则办事,审批程序较为繁琐,人情世故因素较高;第五,招商引资抓大放小,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对小微企业关注不够,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

3. 公平包容的和谐城市建设压力巨大

公平包容的和谐城市建设水平低、差异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城市的管理理念和模式相对封闭落后,导致政府的行政透明度整体不足,对群众的公共服务需求回应较少,导致广大人民群众对部分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和公共服务水平评价较低;第二,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的区域差别较大,东部沿海地区公共支出水平相对较高,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较低,医疗、养老和失业三大保险的覆盖面和发达国家相比较低;第三,城市每万人口犯罪率与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且过去十多年呈明显上升趋势;第四,户籍歧视严重,外地人、农民工与当地居民在均等化享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4. 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建设充满挑战

目前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环境污染引发的重大事件爆发式增长,且涉及的问题越来越严重,2013年初覆盖面积达100多平方公里的雾霾,使空气污染从局部问题演变为国家层面的事件;第二,生态城市止于口号,尽管绝大多数城市都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目标,但实际措施很少,在城市产业发展、建设等方面也往往不能严格按生态城市的标准执行;第三,经济发展、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两难选择,缺乏国家层面生态建设的制度框架,缺少补偿机制、排污权交易机制等,不能够从制度层面上来实现维护生态保护的格局;第四,生产方式仍旧以高污染、高排放为主,缺乏先进的生产方式,居民环保意识较薄弱,生活中水、电、纸张等浪费严重,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利用权力寻租,使得生态保护脱离目标,生态监管能力薄弱;第五,城市规划理念亟需改进,许多城市普遍存在将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等污染源置于本地区边缘地带或多地共有的江河湖海边,这种以邻为壑的做法往往导致“公用地悲剧”的发生。

5. 创新驱动的知识城市建设任重道远

中国城市在营造创新环境方面的步伐缓慢,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自主创新为主导、以创新文化为基础的城市形态并未建立。突出的问题主要有:第一,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驱动因素不足,从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样本情况来看,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高占比仅为41.6%,而58.4%的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无任何改善;第二,创新要素投入比例低,过去十多年间,286个城市R&D占GDP比重的均值仅提高了0.6%,而54个重点城市的R&D占比均值也仅提高0.8%,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第三,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如北京、上海2011年专利申请、论文发表数高于香港,但实际科技成果转化却远低于后者;第四,中小城市距创新驱动的知识城市距离遥远,中小城市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少,成果也非常少。

6. 城乡一体的全域城市建设严重滞后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大,2002年城乡收入比为3.11:1,2011年达到3.13:1。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以及社会救助等)全面落后于城市。农村基础设施供给无论在数量、质量、品种和属性等方面都落后于城市。从城市化与工业化的适应性看,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人口城乡结构落后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人口城市化滞后于非农产业的发展。

7. 交流便捷的信息城市发展刚刚起步

整体上,信息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2012年,我国信息城市竞争力指数平均值尚不到0.3。区域内部、区域之间发展水平不协调,东部高于西部,沿海高于内地。最新信息交流技术运用程度低。2012年,我国信息城市的物联网与云计算覆盖率指数得分0.02。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偏低。我国24.5%的评估企业“两化融合”还处于起步阶段,43%处于局部覆盖阶段,不同行业的融合水平差异较大。

8. 开放多元的文化城市建设亟待加强

我国城市文化的开放性、多元性和包容性与理想城市目标相距甚远。第一,部分城市过度追求经济发展,漠视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导致千城一面,城市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逐步消亡;第二,对外来文化的理解和运用不得要旨,不加思考地效仿国外,使本土文化出现断裂危机;第三,东、西部地区文化的开放程度和包容性、差异性较大,西部偏远地区城市相对薄弱;第四,城市规划主观性、随意性突出,缺乏对城市建设规律的尊重以及对城市精神、人文、个性方面的深层思考和理解。

中国城市发展刚刚起步,总体情况是:“一哄而起”、“粗制滥造”现象严重;发展“牵强附会”,建设避重就轻,“复制模仿”多于原创。市场主体不具有竞争力;创意企业机构大的不强,小的不多,总体不活;创意关键要素缺乏,人才稀缺;创意金融体系不健全;市场需求水平不高;城市基础设施中的文化设施不足、欠匹配、缺乏利用效率;政府过度干预文化发展;公共服务不到位,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创意氛围不浓,城市内外主体之间的联系渠道比较缺乏。

五、世界可持续竞争力城市建设经验

1. 可持续竞争力国际国内标杆城市

1)可持续城市竞争力标杆:新加坡,政府善治确保可持续发展;香港,自由经济支撑可持续繁荣。

2)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标杆:温哥华,自然美景与人文底蕴交相辉映的宜居乐园;中山,住有所适和居有所安的民生幸福样本。

3)创业至上的宜商城市标杆:丹佛,协助引导周到服务;广州,目标管理对标标杆。

4)公平包容的和谐城市标杆:日内瓦,多元开放、公平包容的国际性城市;澳门,中西文化融合共存的和谐之都。

5)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标杆:哥本哈根,制定详细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南昌,明确地以生态城市作为南昌城市建设的目标。

6)创新驱动的知识城市标杆:波士顿,“科技创新之都”;北京,传统与现代融会的智慧之都。

7)城乡一体的全域城市标杆:巴伐利亚,等值化的城乡区域;苏州,全域化的人间天堂。

8)交流便捷的信息城市标杆:纽约,世界之城、信息引领;上海,魅力之都、智慧领衔。

9)开放多元的文化城市标杆:芝加哥,多元文化促进城市转型;南京,现代化国际性的人文绿都。

2. 标杆城市案例

1)新加坡:政府善治,确保可持续发展

新加坡城市建设的成功归结于四个坚持:坚持精英执政,坚持自由开放,坚持利用外部因素,坚持环保优先。

坚持精英执政,打造法制、廉洁、强势政府。法律至高无上,执法行之有效;高薪养廉,反腐倡廉制度严格;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保障政策措施顺利实施。

坚持自由开放,以教育、科技、人才立市。自由化的投资、贸易、金融政策是其经济腾飞的制度保障;教育、科技高投入,全方位、多渠道引进人才 。

坚持利用外部因素,积极、灵活、适时推动产业转型。利用邻国印尼和马来西亚的部分石油供应,迅速发展炼油和钻探油工业,带动化工、制衣等产业的发展。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刺激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

坚持环保优先,实现经济、生态、人文共赢。注重环保宣传,注意环境治理,严格企业审批制度,在线监测监控污染源,环境执法严格、严厉。

正是上述四个坚持,确保了新加坡花园城市地位的长久不衰。

2)温哥华: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宜居乐园

温哥华以重大专项规划保护自然环境,以持续改善的方式打造独特的文化创意城市。

温哥华将社区建设置于宜居城市建设的基础环节,以社区为载体整合各种资源参与到宜居城市建设中。当地政府还注重人居环境的系统改善,以自然环境宜人、经济环境繁荣、交通网络高效、公共设施网络完善为目标,推进整体提升。最终,通过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将文化多元、开放包容作为宜居人文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吸引世界人才集聚。

3)蒙特利尔:设计之都

蒙特利尔是一个繁荣的国际大都市,同时也是加拿大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具有浓郁的拉丁气息。自1642年法国建立殖民地至今,这里已经成为一个多种文化的聚集地。辛勤劳动得到的富裕,各大洲移民带来的不同传统使蒙特利尔成为一个兴旺发达的贸易中心。在这里,你感受不到纽约、巴黎精品酒店那股冷峻雅痞、盛气凌人、令人不敢随意踏入的压迫感,而这恰恰代表了蒙特利尔的设计精神。

蒙特利尔聚集了魁北克省65.3%的设计师两万多名。蒙特利尔在发展创意设计上采取了很多做法,例如市政府为创意产业投入财力,提供方便,还设置很多设计赛事,其中特别为零售商们设置了“橱窗设计奖”,如果把橱窗设计得很有创意,便可获得政府奖励。这些活动更加展示出政府对创意产业的大力扶持,这使设计者们倍受鼓舞。

4)日内瓦:多元开放、公平包容的国际性城市

日内瓦建设了高效、公开、透明的网上政府,便于市民了解信息,对政府的行为进行监督、参与城市的管理。在日内瓦,城市事务必须征得市民同意。通过高税收的方式,日内瓦着意消除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别,政府通过税收建设全民一致的高“福利型”国家。制定严格、细致的法律制度,以法律保障城市社会的安全、有序。

六、总结

建设具有可持续竞争力城市,中国任重道远。想要在当下走好建设全新城镇,建设可持续竞争力理想城市的道路,我们必须走“防治结合”的道路,确保人居环境越来越好;走“质量领先”的道路,创造营商环境竞争优势;走“绿色发展”的道路,确保生态环境“自然优美”;走“包容增长”的道路,确保市民社会“公平正义”;走“创新驱动”的道路,确保城市能“引领未来”;走“融合均等”的道路,确保城市能“反哺农村”;走“迎头追赶”的道路,确保城市能“沟通无限”;走“一本多样”的道路,确保城市具“世界个性”。

在二十一世纪,只有绿色环保、公平公正、具备个性、善于沟通和发展快速的城市,才具备足够的可持续竞争力,才能在世界城市化进程中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倪鹏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竞争力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寒露
谁远谁近?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责任竞争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的必选项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