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服贸协议在台湾引发波澜

2014-07-25 18:26方惠心张起燕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4年4期
关键词:服贸陆资大陆

方惠心 张起燕

台湾经济发展停滞的关键

如今在台湾,没听过两岸服贸协议一词的人恐怕不多,但真正了解服贸具体细节的人其实很少,虽已在媒体上喧嚣多时,但是反对与赞成服贸协议的两方,依然各说各话,无法产生交集。

这是一场吵不完的架,对峙的各路人马涵盖台湾各行各业的官员、教授、业者和年轻人。尽管发生了“318学运”,让“服贸”一词变得家喻户晓,媒体里也在天天播放,但很多人至今都搞不清楚,服贸如果过关,对台湾到底有什么好与不好?服贸协议不签,真的是台湾经济发展停滞的关键吗?岛内民众对此又有哪些常见的疑虑和误解?

服贸是什么?

服贸全名为《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分为三部分:主要条文和两份附件。第一部分为24条条文,共11页,条文内容定义了服务贸易的4种服务方式、包括相互给予的待遇、管理规范、避免不公平竞争的独占或联合垄断等商业行为、消费者和提供者等基本条件,以及适用范围等。

附件一为开放承诺表及开放项目。附件二为服务提供者的具体规定,主要定义法人及自然人等。

服贸内容中造成最大争议的,就是承诺开放市场的附件一。在这份37页的表格中,列出台湾和大陆方面服务业的开放承诺,内容不涉及证照承诺的专业服务业市场开放,也不涉及劳工来台或移民、居留问题。其中,台湾共对中国大陆做出64项特定开放承诺,大陆则对台湾开放80项承诺。台湾对大陆开放的项目中,有27项是原本就已开放投资,只有37项属于新开放的与消费相关的服务产业,包括餐饮、饮料、洗衣、观光旅馆、废弃物处理,污水处理、小客车租赁、水上运输、广告、印刷、摄影、展览、医院、小型老人及身心障碍机构、医疗设备租赁、殡仪馆、火化场、货物运输、停车场、银行、证券、快递、美容美发、网络游戏、旅行社、电影、剧场、音乐厅、运动场、游乐园、主题乐园、空中缆车、存转取网络服务、数据交换通信服务、零售服务等,涉及衣食住行、娱乐休闲、生老病死等各方面,而造成岛内民众最多疑虑和误解的主要就在这部分。

根据台湾《今周刊》近期对岛内大学经济系主任与一般民众意向大调查发现,包括台大、清大、台北大学、世新大学等13位经济系主任(含智库院长)中,有12人赞成台湾应该签署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理由是台湾已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有推动成员之间签订并推展自由贸易相关协议的承诺;而且台湾是海岛型经济体,对外贸易是其经济命脉,而中国大陆又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贸易经济体,签订这个协议可以提升台湾的市场竞争力。

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所长张五岳总体分析了服贸协议对台湾产业短中长期、直接与间接受害与得利后指出:“短期冲击不会太大,个别产业将获益,但是长期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还有一些经济系主任担心,台湾如果不签,会影响未来经济发展,因为区域经济整合日益重要,虽然开放后岛内部分产业或经济个体会受到冲击,但经济增长的途径应该是把饼做大,而不是保护一些落后产业,做到平均分配。

当局决策过程“不透明”是这次“学运”中广受抨击的主因之一,但也有半数经济系主任并不认为不透明,因为大小听证会已开过很多次,问题出在当局和民众沟通不完整或不明确,发生争议后才说明,为时已晚。

至于服贸协议是否应该在“立法院”逐条审查,有7位系主任不赞成,他们认为此举旷日废时,建议采取政党协商方式处理,而且应该尊重专业人士的意见。4位赞成者的理由则是:这个协议已经引发极大争议,逐条审查才能消除众虑;而且不这样做,无法保障未来可能受害的产业。

那么这次服贸协议先通过,有疑虑部分之后再修改的方式可行吗?这一点的意见也是赞成与反对各半。有系主任指出:信誉是极重要的资产,这是双边和多边谈判的基本原则,即使一般企业的商务合同也是如此。也有人认为:任何协议或合约都能按时程、现况的演变来检讨,即使是经济体间的协议也可在续约时重新检讨修改,重点在于如何设计执行期间获益者补贴受损者的救济措施。

除了调查经济专业学者的意见之外,《今周刊》还委托台湾指标调查公司于3月22日至23日,针对岛内各地20岁以上民众,完成1079人的民调。在被问及对服贸协议内容了解与否时,有80.9%的民众表示不了解或一知半解,仅有15.9%的人自认为了解,83.8%的人认为台当局沟通不足,56.2%不支持签署两岸服贸协议。

作为这次抗议主力的学生群体,没有人认为自己不了解,其中有65.7%受访学生觉得自己一知半解,34.3%觉得自己很了解服贸内容。世新大学财金系副教授郭乃锋认为,这些学生应该是在网上看了很多“懒人包”,觉得自己比较了解。

调查发现,即使是岛内公司或企业负责人,也有45.1%的人对服贸一知半解。另外,收入越低者,对服贸越不了解,月收入2万元以下者只有6.7%表示了解;即使月收入超过10万元以上的高薪阶层,也只有37.8%的人自认了解服贸。除了协议本高度复杂外,台当局的沟通和倡导工作对公众来说近乎完全失败,“黑箱服贸”的说法自然不胫而走。

马英九当局不断对外强调签订服贸绝非“黑箱操作”,谈判前后与签署至今,在全台湾举办过多场产业沟通会、听证会与超过1000场的说明会,但从民调当中可知,有83.8%的人认为台当局对民众的沟通说明不足,其中超过90%的民营企业老板和主管认为沟通不足。可见马英九当局自我感觉与民众认知有巨大落差。

整体而言,有56.2%的岛内民众不支持台当局与大陆签署服贸协议,仅有22.3%的人支持。其中,年龄在20岁以上到40岁的年轻人最为反对,不支持比率皆超过60%,政治倾向中立的51.5%不支持服贸,泛绿83%压倒性不支持,泛蓝则有50.6%支持,但连自认为了解服贸的民众也有超过60.6%不支持。

从收入来看,月薪收入越低越反对签订服贸协议,收入2万到3万元的只有9%支持,但收入6到10万元的则有40.2%支持,显示收入较高者因为相对可能因服贸获益,所以支持的人较多。调查也显示,老板比员工更支持服贸。

但若说到和中国大陆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签订经济贸易协议,有57.2%的人赞成,只有16.3%不赞成,看情形的则是17.3%。其中,泛蓝支持率更高,达75.8%,显示泛蓝的支持者更赞成自由贸易。

就算是不支持服贸的人,也有48.1%支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签贸易协议。说明总体来说,岛内民众还是支持自由贸易,但遇上中国大陆意向就变调,可见“恐中”是此次服贸疑虑的背后深层原因。

不支持服贸的主要原因,有50.4%的民众认为会影响就业或生意,其中学生有70%担心服贸会影响其就业,比率比其他职业类别都高,这也可解释为什么此次“反服贸”的主力是学生。

调查结果显示,岛内经济学专家与一般民众对服贸认知存在巨大鸿沟,经济学家多数力主台湾经济要开放,支持签服贸来扩大市场,一般民众则对服贸的大陆因素充满疑惧,担心受大陆影响过深。

这说明,反对服贸协议有几种人,第一是本来就反对自由贸易的,这不多;第二是产业本身可能受损的,数量稍多一些,但因为意见很难整合,并没有成为这次“学运”的主要势力;第三是对大陆有疑虑和误解的人,数量较多。

拿到全球自贸“门票”,却演变成民怨导火索

根据《今周刊》两岸服贸民众意向大调查,近60%的台湾民众赞成与中国大陆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签订经济自贸协议,显示岛内多数人希望台湾赶紧进入全球经贸整合中。然而尴尬的是,台湾在国际上难以获得承认,中国大陆是重要关键因素。

去年6月21日,在“经济部”谈判官员心中,这是关键性胜利的一刻;但讽刺的是,后续发展却是另一个走向。岛内民众对服贸的质疑排山倒海而来,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

一份从经济理性上来看,似乎没有不签道理的协议,为何在台湾引发这么大的反对声音,甚至酿成上万人在“立法院”抗争的“学运”?

抛开民进党“为反而反”之外,总体而言,岛内民众反对的意见认为:服贸一开,台湾许多服务业会被大陆收购、打垮;许多工作也将被取代。

根据服贸的内容,这次将对大陆开放的一些服务业,包括洗衣业、印刷业、美容美发业等,体质相对脆弱,反对者最怕服贸会让大陆企业挟巨资进入台湾,以大吃小,台湾业者的生意就做不下去了。

对于包括大学生在内的许多并不热衷政治的台湾年轻人(年龄在20岁到40岁)而言,尽管永远躲不掉岛内蓝、绿意识形态的对决,但“排斥与恐惧中国大陆”显然不是他们此次挺身而出的全部理由。长期研究岛内社会问题的台大社会系副教授范云认为,贸易自由化隐含的阶级剥夺与贫富差距,才是其最深刻的共同困境。马英九当局不断以全球化理论勾勒服贸协议生效后的美好愿景,却刻意避谈两岸经贸协议的红利实际上许多都由少数资本家掌握,岛内年轻人却得忍受低薪,甚至被迫到海外工作。这些年轻人不但不相信服贸协议能为他们带来向上提升的契机,反而担心遭受进一步剥削,当然不会对协议有太多期望。

台当局与民众缺乏沟通而招致非议

但无论是不理解内容或不看好效益,仍不至于构成学生们对服贸协议强烈反感的充分条件,追根到底,还是国民党当局与民众缺乏沟通而招致非议。

许多民众认为,台湾官员在不了解产业真实生态下就贸然签下协议。然而台当局不承认他们没有沟通。“行政院长”江宜桦就说过,签署前“立法院”召开过3场项目会议,民间也开了110场产业座谈,共有46个产业参与讨论;签署之后,也举办了上千场说明会。然而调查发现,高达84%受访者认为,当局对民众的沟通说明不足,显示江宜桦及“经济部官员”口中数不完的听证会、说明会,对于民众沟通可以说是毫无作用。

“马当局总是说开了多少场听证会、说明会,以此来回应外界抨击他沟通不足;但大家都认为那只是政令宣导,而不是双向沟通。”一位政治观察人士分析,这与马英九过去是媒体宠儿,而国民党又是多数党有关。马英九坚信少数服从多数,自认是多数一方,所谓的沟通只是说明,而不是听别人的意见。

除了沟通失效外,岛内民众对服贸协议签署的流程也充满疑虑。有人说,台湾2001年加入WTO时,过程也很保密,事后大家都没有意见,为什么这次就不可以?

特别让台当局不服气的是,两岸过去已经签署了19次协议,每次都是同样的流程,为什么这一次就不行了?但拿出先前签署的内容看,不外乎是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两岸农产品检疫检验合作协议,诸如此类较简单的议事项,与服贸协议牵涉的人数与产业不可相提并论。

更何况,从2012年上台后,错误施政让马英九民调不断下降。去年马王之争时,马英九的支持率只剩下9%。民调低落的马英九却要去推行众人敏感的两岸问题,加上谈判过程的不透明,让服贸协议埋下变量。

许多岛内民众认为,台湾官员没有预见危机的能力,而当事情爆发后又无法提供相关配套措施,包括整体的规划、执行能力和危机处理,民众都看不到马当局的处置方法在哪里,因此让人怀疑他的执政能力。服贸协议问题说到底,其实就是当局失能问题。当民众对当局已失去信任,再多的保证也无济于事。

这是台湾不得不走的路

尽管各界疑虑重重,但台当局至今仍然不断强调签订服贸的急迫性。之所以急,是因为台湾在区域整合的竞争中已经远远落后于对手,而要加入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或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等区域自由贸易协议,就必须先通过服贸协议才行。

台湾大学经济系主任郑秀玲表示,无论是美国主导的TPP或中国大陆参与的RCEP,都是多边自由贸易协议,而服贸协议是台湾与大陆的双边协议,双边与多边谈判是两码子事,本来就可同时进行。她还举例,日本是RCEP的参与国,去年又加入了美国主导的TPP,但日本并没有和中国签订任何自由贸易协定。

不过在岛内许多财经学者的眼中,中国大陆点头恐怕仍是台湾加速挤入区域整合的必要条件。以RCEP来说,主体是东盟,东盟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则都是中国大陆。没有“老大”的默许,谁敢让你加入?

台湾政治大学国发所所长童振源不讳言:“东盟国家多半希望,台湾与中国大陆先签贸易协议后,它们再跟进。这也难怪,马英九当局会把ECFA及随之而来的服贸、货贸等协议,当成走向TPP及RCEP的关键第一步。”

某大学财金系教授无奈地说:“民众可能很难接受必须争取大陆支持的处境,但这是现实问题。”

如果加入RCEP的前提是大陆的支持,那么加入美国主导的TPP也需要大陆点头吗?这位财金系数授试着解释:“表面上不需要,但试想,当台湾与大陆签订服贸协议,加入RCEP的机会将大幅提升。”

那么,美国会不会也提高让台湾加入TPP阵营的可能性呢?他分析道:“虽然不能保证签订服贸后就能一路绿灯地顺利闯进TPP或RCEP,但对台湾的现况来说,就算只能多增加一些机会,这恐怕还是不得不下的赌注。台湾必须用尽办法加速进入区域整合,这不只是为了避免被边缘化的危机,也是为了避免过度依赖中国大陆。有人担心签下服贸协议,台湾会更依赖大陆市场,但如果台湾被排除在区域整合之外,我们最后也就只剩下大陆市场了。”

虽有补救条款,但未来只能越来越开放

如果服贸通过之后,发现对台湾各方面造成严重的负面冲击,是不是真的就回不去了?

其实只要仔细阅读服贸协议的条文,就可以找到补救办法。首先,协议第八条名为“紧急情况的磋商”,规定受影响的一方可要求与另一方磋商,寻求解决方案;此外,第十七条则规定任何一项承诺,皆可在实施两年后修改或撤销。

不过,尽管有条文规定可供自救,包括两年后可以撤销或修改各项承诺,但整体开放的程度恐怕将是有增无减。以协议第十七条来看,如果台湾方面想要修改承诺,其开放程度低于WTO水平,那么修改之后不得比修改前更具限制性。

此外,协议中也强调,一方要求修改或撤销承诺后,另一方可以要求磋商,在其他的项目中获得补偿,调整后的结果则不能低于磋商前的总体开放水平。因此无论怎么补救,未来台湾总体开放程度都不会低于服贸协议正式生效的那一刻,方向只能越来越开放。

台湾前“财政部长”颜庆章曾任驻WTO代表,他在评价这次服贸事件时说道:“在我看来,民众现在反服贸协议,很大一部分是心里不舒服,但真正艰困的是下一阶段的货品贸易协议。因为若依据WTO的规范来落实货贸协议,台湾就势必要开放大陆农产品、工业产品,最后两岸关税也必须降为零关税。而截至目前为止,我们仍禁止大陆1296项工业产品、830项农产品的进口,洽签后对民众冲击更大,当局要如何面对此问题,更考验其智慧。”

另一位台湾前“财政部长”林全也认为:“此次事件居然引起这么多人反弹,导致这个结果,服贸协议只是近因,背后还反映很多长期累积下来的问题。包括我们对两岸问题的做法,还有我们领导者的素养等。从大陆的立场来看,服贸协议是符合其经济发展策略的,2013年开始,中国大陆认知到需要从制造业走到服务业,所以在三中全会就定调,通过自由贸易区引进金融、医疗,都是符合其发展策略。我们的发展策略在哪里?没有!只有一个自由贸易会让经济变好的口号,这个讲法不足以说服人。从经济学来看,自由贸易若有好处,是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比较利益,但我们并没有针对开放服务业定义出比较利益,马英九说利大于弊,也没有说清楚弊是什么。”

“我们规划服贸协议时,不像大陆有整体经济发展的策略。台湾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对经济发展的上位政策,导致下位没有方向,每个产业都不知道未来要走到哪里去,甚至各做各的,政策彼此矛盾。上世纪70到80年代,贬值对我们的帮助很大;90年代自由贸易对我们的帮助很大,可是到了2000年后,这两种效力都渐渐到了顶端。今天很多工厂都已经外移了,这方面能对经济产生动能的都减少了,可是仍然没有新的经济发展思维,这是台湾最大的危机。”

开放后,陆资真的会来台投资?

“但是,开放了,大陆真的会来台湾投资这些产业吗?”安侯建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执行董事方燕玲怀疑地说。

担任安侯建业陆资来台专案小组负责人的她,接触过许多想投资台湾的大陆企业,从来没有一家提及要在台湾做洗衣业、印刷业、美容美发业和旅行社。

另一个陆资未必看得上台湾的佐证是:台湾从2009年6月开放陆资来台,迄今总计开放69大项、404小项产业,几乎所有的制造业皆已开放陆资来台,50%的服务业也早已开放了。但是4年多过去,实际赴台投资的大陆企业却只有455家,业别仅占28大项,总投资累计84,598万美元(约254.6亿台币),等于是开放多,来得少,其中甚至不少是台商以陆资名义返乡投资。

坊间一度盛传“陆资早已遍布全台,悄悄成为台湾人的新邻居”,根本不是实情。大者像国际会议中心、捷运(即轻轨)、游乐园、停车场、过境旅馆等,皆已开放陆资兴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饮料、保险、婚纱摄影、上班族天天要看的门户网站……,也早开放陆企成为股东,但至今没有大陆企业来投资。

陆资不来因不了解又麻烦

为什么陆资不爱来台湾?台湾并购与私募股权协会理事长黄齐元分析原因有三:一是不了解台湾,二是太麻烦,三是没兴趣。

到台湾能做什么?这个问题是台湾工业总会秘书长蔡练生,到大陆各地举办投资台湾说明会时,大陆企业最爱问的。“我感觉大陆公司对台湾的了解有限。”蔡练生说。

就算了解了台湾,想来台湾,也可能会被一堆严格的规定吓跑。

陆资在台湾不如外资,这是一位大陆老板的心声。来自浙江的机床企业,永力达公司董事长陈胜,在台湾设立分公司3年多,不管投资多高的金额,最多只能从大陆派7个人来。反观外商同业,却是想来几个就来几个。另外,某些产业台湾开放外商可以独资,陆资却有持股上限的限制。

归结最终,陆资不来的主因还是台湾市场太小,且服务业已是过度竞争,陆资很难切入。

大陆最大饮料制造企业娃哈哈集团总裁宗庆后,每年至少来台湾两次,但从未动过投资岛内的念头。有一次接受《远见》访问时,问他为何不投资台湾时,他指出:“台湾市场那么小,能做什么?”他还补充说,“台湾都已经过度竞争了,大家都很辛苦,还去搅和干嘛!”

由此看来,台湾中小企业恐慌服贸将让陆资长驱直入,其实是不必要的焦虑。因为即使开放了,大陆也不一定会想来。

台湾服务业水准高,陆企不足惧

事实上,也曾有陆资来台之后水土不服。如浙江省湖州市出名的点心小吃企业丁莲芳千张包子,创立130多年,荣获大陆商务部评鉴为“中华老字号”,2011年兴致勃勃来台湾开店,却无法掌握岛内民众的口味,经营面临瓶颈,曾经一度暂停营业,直到2012年才再次开业。

更何况,台湾服务业的整体水准与开放程度已比大陆先进,按照经验,通常无须担心开发程度不如自己的大陆。因此有专家认为,台湾民众惧怕与大陆签服贸协议,好似不合常理。全联福利中心新任总裁徐重仁指出:“我们对于世界一流的品牌都不惧怕竞争了,更遑论是发展程度略逊于我们的大陆业者?”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约瑟夫·史迪格里兹曾强调:所有的FTA协议皆须对等,唯独两岸服贸协议在这项通则中是个例外,而且看起来是大陆吃了点亏。大陆对台湾开放80项,是优于或等于WTO承诺;而台湾对大陆开放64项,是低于或等于WTO承诺。

“大陆开放给台湾的,是别的国家都不准在大陆做的,只有台湾可以在大陆做;而台湾开放给大陆的,是所有外商都能在台湾做的。”曾在美国华尔街工作、娴熟国际贸易的杰可斯贸易公司执行长胡亦嘉说,相比之下,公平性偏向谁很清楚。

两岸服贸确实不对等,但是,是对大陆不公平,它甚至比大陆现在如火如荼推动的上海自贸区更优惠。以证券业为例,陆方允许台资金融机构在上海市、福建省、深圳市各设立一家两岸合资的全牌照证券公司,台资合并持股比例最高可达51%;而在上海自贸区,外资设立的证券公司股权比例仅限49%。

再比如录影录音等影视制作的分销服务,陆方允许台湾业者在大陆设立合资、合作或独资企业;而在上海自贸区,除了港澳,其他外资仅限于合作方式投资。

“陆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恐中心态。”黄齐元指出:“台湾不应该把陆资看成洪水猛兽,不应该把门关上,在自己的小小市场里萎缩下去。”

岛内服务业产值成长近几年已趋缓。根据台湾“经济部主计处”统计,2012年台湾服务业产值平均年增率约为0.83%,症结便在于服务业市场趋近于饱和,势必要走出去寻求新市场。

从服务业出口来看,服贸协议让“能走的企业可以跑,能跑的可以飞,走不动的也可以得到照顾。”张五岳生动描述道:世界的推进,是不会等待台湾人克服完所有的害怕。停滞在原地,台湾落后了,赔上的是2300万人的经济命运。

猜你喜欢
服贸陆资大陆
服贸项下外汇业务
IQ大陆
北方大陆向
冰之大陆
数据库关联匹配法在服贸海运费核查中的应用
“服贸懒人包”激化学运
大陆的漂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