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章鸿:家庭教育需要捕捉时机

2014-07-25 22:19小单
现代家长 2014年6期
关键词:家长孩子教育

小单

【吴章鸿简介】

家庭教育专家,全国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少先队全国工作委员会特聘志愿辅导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特聘专家。2005年9月被评为“让你感动的中国母亲”,同年12月被评为“十大魅力父母”,2006年2月入选山东电视台“十大感动人物”。热心家庭教育事业,已在全国各地演讲1000多场,深受广大家长的欢迎。2012年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家庭教育学会评为“中国百佳家庭教育公益人物”。著有《母子同奏激扬琴声》《每天进步一点点》《家庭教育教什么》等。

吴章鸿女士是一位成功的母亲,对家庭教育非常有经验,同时,她也是一位家庭教育的研究者,有扎实全面的理论基础。日前,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她,请她回答家长朋友们普遍关心的家庭教育问题。

家庭教育教什么

记者(以下简称记):随着“80后”逐渐当上了父母,年轻的爸爸妈妈越来越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心中很迷茫,家庭教育究竟要教些什么?请您概括性地谈一谈。

吴章鸿(以下简称吴):简单地说,家庭教育首先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其次是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优良的品德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总而言之,家庭教育是教孩子做人的教育,家长需要做的事很多,很琐碎,但是非常重要。

记:那么,家庭教育应该从孩子几岁的时候开始呢?

吴:应该从母亲怀孕之前开始。教育孩子是件很严肃的事,是一项贯穿孩子一生的系统工程,父母必须在生理条件优化、思想观念更新、知识储备方面提前做好准备。就像开车,总要在上路之前考个驾驶执照吧?需要提醒的是,不仅母亲要做好准备,父亲也要加强学习,争取做合格的父亲。这样做是值得的,因为父母的家教水平影响孩子的成长。

记:您如何看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吴:人的一生接受三种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是教育机构,重点教授知识,而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伴随孩子一生,重点是教孩子做人,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综合能力。所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有本质区别的。

记:许多家长认为,教育要以学校为主,家长的任务是配合老师。

吴: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因为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附庸。有些家长认为,所谓家庭教育,不外乎监督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然后帮孩子检查作业质量,在作业本上签字。这种认识很狭隘,甚至可以说是家长的不作为。家长不能依赖学校,更不能指望学校教给所有孩子需要的知识。家庭教育的舞台比学校教育更广阔,因为它是融入生活的教育,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的看法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互补关系。在孩子入学前,家长几乎承担了全部教育工作,这个阶段的家长应该这样想:我先把孩子的生活习惯培养好,先把孩子的道德品质培养好,然后再送他去学校接受文化教育。

记:现在的年轻父母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于是把年幼的孩子托付给长辈,出现了非常普遍的隔代教育现象。隔代教育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您对此有何看法?

吴:我不鼓励隔代教育,理由如下:

第一,祖辈身体状况不适宜照顾孩子。祖辈普遍体弱多病,行动迟缓,而孩子生龙活虎,手脚敏捷,祖辈出于安全考虑,一定会限制孩子的活动,致使孩子的身体发育被制约,好奇心和探索欲被抑制。这些恶果很严重,却通常被忽视。

第二,祖辈观念陈旧,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和谐。祖辈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又普遍缺乏更新观念的能力,在家庭教育上经常与父辈产生矛盾,影响家庭和睦。在这种不良的家庭环境中,孩子的成长必然受到影响,甚至养成见风使舵的坏习惯。

第三,隔代教育不利于亲子感情培养。俗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这句话反过来说也成立,即:不被父母养也不知父母恩。父母不亲自教养孩子,孩子缺乏与父母相处的机会,亲子感情难免淡薄,会引发许多问题。有一个男孩,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与父母没什么感情,后来他大学毕业了,爷爷奶奶也去世了,他回到父母身边,因为买房子的事与父母发生口角,他居然用水果刀杀死了亲生父母,还剥了妈妈的头皮,挑断爸爸的脚筋。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孩子,何以如此残忍?通过心理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这个孩子内心的亲情饥渴和被遗弃的愤怒,还有缺乏理智和不善于沟通的人格缺陷。这样的隔代教育无疑是失败的,希望年轻的父母们引以为戒,一定要有前瞻意识和危机感,不要推卸责任,不要给老人增加负担,不要让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

别妖魔化青春期

记:许多家长反映,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性情大变,变得格外叛逆,造成亲子关系恶劣,让家长很头疼。您认为家长应该怎样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

吴:我发现,许多家长把孩子的青春期妖魔化了。这方面,电影、电视要负一定的责任,夸大其词的演绎造成了家长们的恐慌。我认为,只要家长调整好心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孩子的叛逆没那么可怕。我的孩子是我一手带大的,从他生下来一直到他博士毕业这30年,我们母子相处得挺好,没发生过青春期与更年期撞出火花的事。孩子进入了青春期,身体迅速发育,渴望自己做主,是正常的,也是父母希望看到的,问题出在父母的教育方法还停留在孩子两三岁的阶段,当然会遭到孩子的反抗。如果孩子反抗了,父母不反省,不马上调整教育策略,那是父母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怎么能归罪于青春期呢?

记:孩子在青春期里总要遇到情感问题,家长们很担心,唯恐孩子早恋。您能谈一谈自己处理这方面问题的经验吗?

吴:发现孩子早恋,父母首先要注意两点:第一,不要轻易定义早恋,因为父母习惯于用成年男女的交往经验来定义孩子的感情,其实两者区别很大;第二,不要轻易说早恋好或者不好,重要的是保持与孩子的沟通,慢慢引导孩子,让孩子对早恋有理智的认识。

我儿子上初中的时候各方面表现挺优秀的,自然会吸引女同学的关注。有一天,儿子的班主任给我打电话,说孩子有早恋倾向,还提到了那个女生的名字。像其他母亲一样,我也紧张得不得了,但我马上镇定下来,慢慢思考对策。我想,我应该全面了解情况,与儿子沟通,听听儿子的想法。周末,我精心营造了一番家庭气氛,绕了一个大圈子,待时机成熟,终于可以跟儿子谈一谈早恋问题了。

记:我插一句:您跟自己的儿子沟通,为什么要煞费苦心地营造气氛?

吴:这是沟通的诀窍,家庭教育需要寻找时机。严肃认真地让孩子跟你谈想法,在孩子看来跟审讯无异,是父母在管他,在限制他,他怎么可能跟你交心呢?这样的所谓沟通多半是沟而不通,甚至引起孩子的反感,从此再不跟你交流。

记:原来如此。请接着讲,您是怎么跟孩子沟通的?

吴:我问他班级的情况、老师和同学的情况,东拉西扯。他心理上毫无防备,自然畅所欲言。很快,我听他提到了那个女同学的名字,说对她印象很好。我问他,这个女生哪些方面好?他说,她是班里的英语课代表,英语成绩非常好,每次测验都是班里的第一名,还说想请她帮助他提高英语成绩。我问他用什么回报人家。他说自己钢琴弹得好,可以帮她提高对音乐的理解。看儿子说得这么坦诚,我放心了,这不是早恋,顶多算是男生女生之间的好感,正大光明的好感。我提醒他三点:

第一,要学会等距交往。跟所有的同学保持等距离交往,跟某同学走得太近或太远都有可能造成伤害,因为年轻人冲动,不懂交际技巧,语言、行为很容易相互伤害。等距交往既是自我保护,也是避免伤害别人。

第二,交往要光明磊落。不要搞递字条、偷偷摸摸见面那一套。要懂得“好事不避人,避人没好事”的道理,生活在集体中要注意保持自己阳光向上的人格形象,同时也是尊重对方。

第三,信守承诺。当时我家经济条件不好,学琴费用支出又高,我与儿子有一个约定:我承担家庭支出,他争取奖学金,减免学费。拿奖学金的条件是不能犯错误,遵守校纪校规,而在校生谈恋爱当然是违反校规的行为。

听我说完,儿子知道该怎么做了。我没有提到“早恋”这个词,更没说老师给我打过电话。那次谈话之后,儿子直到博士毕业都没有谈恋爱。他很感谢我当年对他的提醒,说我的提醒让他明白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主题,不能本末倒置。

富养女孩不可取

记:我国有一个传统观念,叫“穷养小子富养女”,不少父母仍奉之为家教圭臬。您认同这个观念吗?

吴:我不认同。不管男孩还是女孩,首先他们都是孩子,都需要具备自食其力的能力,都需要具备迎接挑战、苦难甚至灾难的心理素质。传统观念认为,男孩将来要成为一家之主,要有撑起一个家,养活妻小的本领,要成为妻小依靠的一座山,所以必须吃苦;而女孩是拿来宠的,拿来爱的,所以要温柔,要娇滴滴,这样才有品位。这是多么可笑的观念!我认为,每个孩子都需要穷养,也都需要富养。具体来说,每个孩子,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需要培养吃苦耐劳的品德,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两者缺一不可。

如今,富养女孩的恶果已经呈现。某媒体报道,每到假期,很多中学女生去医院做人流手术,有的已经是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我在杭州做报告的时候看到这样一条新闻,杭州市某区公安局在打击卖淫嫖娼的活动当中抓了一批卖淫女,其中50%是在校大学生,这些大学生卖淫并不是因为家里穷交不起学费,或没有生活费,她们每个月都能得到父母给的零花钱,最少的800元,最多的3000元,但不够她们花,她们还要出卖自己的肉体来换钱,买高级化妆品,买名牌手提包、名牌鞋,去高档酒吧消费。上海曾曝光援交妹丑闻,最小的女孩只有12岁,只为得到一部苹果手机。这些令人痛心的事件应该可以说明问题了吧?富养女孩,花的是父母的钱,不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孩子怎么会珍惜?富养女孩只会培养女孩的虚荣心,暗示她们用金钱衡量父母的爱,钱能解决一切问题,为了得到钱一切都可以出卖。当父母的经济能力不足以满足孩子时,她们会背着父母做父母不愿看到的事。所以我经常跟家长们说,富养女孩是很危险的,有可能毁了孩子。如果你疼爱孩子,那就给孩子时间吧,那就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吧,只是生活条件不要太优越。

记:金钱真是一把双刃剑啊,用不好,就伤害自己。

吴:没错。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们千万要防范拜金主义侵蚀孩子的心灵。现在中国人富起来了,想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无可厚非,但一定要有节制,原则是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父母们要知道,你给孩子钱,孩子吃喝玩乐成了习惯,等你给不了的时候,比如生意破产了,遇到经济危机了,孩子怎么办?从简入奢易,从奢入简难,好日子过惯了,突然住茅草棚吃萝卜干就受不了了。相反,如果孩子生活俭朴,以后发达了,过上了好日子,他会觉得自己进步了,生活质量在提高,会产生幸福感,而且幸福是自己努力获得的,是不是更加自信?所以,父母要明白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具备走出家门自食其力的能力,具备承受苦难甚至灾难的能力。父母爱孩子,不能只爱一时一事,而要爱得长远,要把孩子培养成能吃苦会享福,有钱可以住五星级酒店,没钱乐呵呵地住地下室,有钱可以吃大餐,没钱啃馒头不抱怨,能上能下,能伸能屈,这样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家长孩子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