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蒋向利
基础研究实现突破 国防科技自主创新显著
——2013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特点
◎ 本刊记者 蒋向利
创新科技出华夏,硕果累累耀寰宇。2013 年是中国科技界的丰收之年——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发射并对接天宫一号,开创中国载人航天应用性飞行的先河;嫦娥三号呵护怀中的“玉兔”婀娜落月,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运 -20 大型运输机首飞成功,“天河二号”重夺世界超级计算机头名……
2014 年 1 月 10 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一批凝结了广大科技工作者智慧和心血的创新成果闪亮登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荣誉。这些获奖项目呈现出新的特点。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在连续三年空缺后,今年终于取得可喜的突破。由赵忠贤等人完成的“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确立了铁基超导体是新一类的非常规超导体,在国际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激发了世界范围内新一轮探索和研究铁基高温超导体的热潮,荣获本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此外,在恒星演化和特殊恒星的形成,中草药的化学与生活活性成分,机器学习理论与方法,燃料电池中多相能质传递与反应动力学的相互作用机理,可压缩欧拉方程整体解研究,硬骨鱼纲起源与早期演化,禽流感病毒进化、跨种感染及致病力分子机制,高分子复合材料微加工制备及其物理与化学问题,纳米结构金属力学行为尺度效应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农业领域连续四年收获一等奖,今年更产生了一项特等奖。由袁隆平领衔完成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是继三系法杂交水稻之后的又一重大创新,将水稻亩产量由 700 公斤提高到 988公斤,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此外,“矮秆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矮抗 58选育及应用”项目,针对我国黄淮麦区小麦生产普遍存在的倒伏、冻害、旱害、病害等突出问题,开展了矮秆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选育及应用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罗布泊盐湖 120万吨/年硫酸钾成套技术开发”项目,提升了我国硫酸钾产业技术水平,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改善农作物产品品质具有重大意义。“滨海盐碱地棉花丰产栽培技术体系的创建与应用”项目,创建了滨海盐碱地棉花丰产栽培技术体系,并在相关理论和配套专利产品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鸭传染性浆膜炎灭活疫苗”项目,为我国鸭业健康养殖的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上海光源”研制的第三代同步辐射装置,使我国光源亮度提高了1万倍,总体性能进入国际领先行列,大幅度提升了我国在蛋白质结构、材料和催化剂等方面的实验研究能力。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建立了军民融合、互动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突破了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研制了以我国首艘航母、蛟龙号载人潜水器、30万吨油船等为代表的海军新型武器装备和行业标志性产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大型结构与土体接触面力学试验系统研制及应用、集中供热、电网冰冻灾害预防与治理、公铁两用斜拉桥建造、离岸深水港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成果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浙江大学与多家企业产学研攻关,成功研制“高端控制装备及系统的设计开发平台”,突破了国外对高端控制装备尤其是平台核心技术的垄断,为保障我国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发明的“基于生物敏感膜的便携式传感器关键技术”,融合了多个高新技术领域,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又如“飞机数字化装配若干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打破了西方国家在飞机装配领域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开创了我国飞机装配技术的崭新发展模式。“异构多域无线网络协同安全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针对异构多域无线网络在接入、端到端信息传输和跨域管理环节面临的安全技术难题提出了多域协同的安全体系架构。“国产民用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测绘和应用关键技术”项目,实现了我国 1 :5 万测图从依赖国外卫星到使用国产卫星的根本性变革,使我国一举成为国际上少数几个掌握成套卫星测绘技术的国家。“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制造技术的开发与产业化”项目,使我国取向硅钢制造技术一举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李兰娟等完成的“重症肝病诊治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项目,创建了独特有效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李氏人工肝系统,为解决重症肝病高病死率难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医药领域在青光眼、心脑血管病、冠心病的机理与治疗,医疗器械如低温冰箱的研制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技术突破。在环境领域,有机废水处理、湖泊底泥污染控制、滑坡地质灾害防控、海上油膜探测等方面,都在理论上进行了创新并研发了成套的装备,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能源资源领域,“油气煤铀同盆共存富集成藏理论技术创新与多种能源矿产协同勘探”项目取得了系列原创成果,对国内外同类盆地能源矿产的研究和勘探具有指导和示范意义。针对交通安全,提出了基于行驶环境感知与控制协同的汽车智能安全新技术,发展前景广阔;针对食品安全,创制了以生物源、天然源防病为核心的果实采后绿色保鲜关键材料与技术,实现了绿色防病保鲜,减少了农药的污染。
航天、航空、舰船、兵器、军用电子、材料与先进制造等领域均取得了一批优秀成果。获奖项目体现了“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有效解决了重点方向、重点部队和重点急需,为提高军队战斗力、保障国家安全做出了切实的贡献。如“载人航天空间交会对接工程”项目,首次成功运营管理了我国第一个载人空间实验平台,首次实现了空间飞行器组合体运行、控制与管理,首次实现了我国航天员进驻在轨长期运行的载人航天器并在其中健康生活和高效工作,首次将我国女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