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运用电脑验光仪对视功能异常进行初步判断

2014-07-24 01:45李焕明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4年17期
关键词:眼位斜视右眼

李焕明/文

1 引言

验光师为了使被检查者在未来可以舒适、清晰、持久地佩戴依据矫正处方定配的眼镜,并且使戴镜者双眼视觉所付出的调节、集合达到等量同步的最佳目的,必须在被检查者的屈光不正被矫正前,进行各种相关检查。在眼镜店的实际工作中,电脑验光是在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综合验光之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获得基本验光数据的基础上,如果能够进一步挖掘电脑验光仪的潜力,在电脑验光的过程中,附带进行辅助性的视功能前期判断,将会使接下来的综合验光有针对性地展开,既可以提高患者的信任度,加快验光的速度,也可降低因检测时间过长,导致患者疲劳而产生的误差,从而有效地提升验光精度,对被检测者获得舒适、持久、清晰的全程视觉,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 先期准备

在综合验光之前,验光师要做的先期准备工作主要有:裸眼视力检查、旧镜视力检查、电脑验光、裂隙灯检查等。

验光师必须依据以上数据,先期判断被检查者的视力以及调节和辐辏等视功能方面的潜在问题,从而确定检测项目中的侧重点。

有鉴于此,验光师更有必要立足现有设备,挖掘设备潜力,在检测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进行综合验光之前,依据检查中的各种反应,先期判断被检查者视力以及视功能方面的潜在问题。

3 电脑验光对调节功能异常进行预先判断

电脑验光对调节功能异常进行预先判断主要是通过电脑验光仪的屏幕,观察被测者瞳孔的反应。

3.1 电脑验光对调节功能异常进行预先判断的要点

电脑验光对调节功能异常进行预先判断的要点主要有3点:(1)观察被测者是否极易紧张并且畏光;(2)检查视力和电脑验光的数据是否不稳定;(3)瞳孔是否非常小并且反应极为迟钝。

3.2 电脑验光对调节功能异常进行预先判断的操作注意事项

验光师观察被测者的第一感觉是其特别容易紧张,裂隙灯或者是检影镜检查患者呈畏光反应,在电脑验光时出现和测量眼压类似的紧张反应。如果被测者调节超前,接受调节刺激时,就会过度产生调节反应,其表现为调节反应大于调节刺激。

(1)被测者如果长期调节紧张,瞳孔就会反应迟钝,长期处于收缩状态,在验光仪屏幕中表现为瞳孔缩小,遇到强光,瞳孔不能进一步缩小,故而畏光。

(2)被测者的电脑验光数据不稳定。具体表现是电脑验光的数据一会儿大一会儿小,此反应在查视力的时候,无论是检查裸眼视力,还是检查矫正视力,被测者的视力也都呈现一会儿高一会儿低的不稳定倾向。究其原因,被测者虽然调节紧张,但是验光仪具备自动雾视功能,在电脑验光时,被测者的调节超前多的时候对视力影响就大,所以电脑验光会随着调节超前量的变化,呈现无规律的短暂放松,所以测量的数据不稳定。

3.3 案例分析

患者,男,30岁,会计工作,20天前配镜,R:-5.25→1.0-;L:-5.00→1.0-,右眼为主导眼。

主述:近距离用眼频度高、时间长,工作过程中极为疲劳,尤其是右眼反映最为明显。佩戴新镜视物模糊,视近工作眼疲劳症状依旧。

分析:用裂隙灯检查被测者,角膜和结膜正常,检查过程中观察其畏光和紧张的相关症状明显,具备疑似调节超前的相关特点。

被测者近期高强度用眼,势必将调节带入,疑似调节超前。但是通过档案查询发现,前次配镜对患者进行了充分雾视,应该是在患者调节放松的情况下检出的数据,验光处方应该可以采信。

依据主述推测:患者应该是调节超前。因为近期视近工作频繁紧张,导致调节不能放松,出现视远不清、视近疲劳的症状。复查的第一步骤应该是再次雾视放松调节,在验光复查的基础上,进行视功能检测,确定处理方案。

检查注意事项:首先观察电脑验光仪屏幕中患者瞳孔的反应,主要观察两个方面:(1)瞳孔的大小;(2)瞳孔收缩和开大的情况。

如果患者的瞳孔在屏幕中正常放大,并且收放自如,可以初步判断为调节正常。如果屏幕中,患者的瞳孔很小,而且缩放非常缓慢或者基本无缩放,可以初步判断为调节超前。

推断:通过观察电脑验光仪屏幕被测者的反应,患者的瞳孔很小,而且基本无缩放。同时,结合主述,形成初步判断——调节超前。

在综合主述、观察、电脑验光各方面的情况后确定检测的预案:

在综合验光的视力检测过程中充分雾视,使患者在放松调节的情况下进行视力检测,确定屈光不正度。

在综合验光的视功能检测方面,可以重点排查是否调节超前。在进行调节功能检测中,关注其负相对性调节的检查是否低常,尤其是关注其调节灵敏度检查,是否单眼正片通过困难。

复查数据:电脑验光,每眼测量3次。右眼:(1)-6.00、(2)-6.25、(3)-6.50;左眼:(1)-5.00、(2)-5.50、(3)-5.00。检测数据呈不稳定状态。

复查结果:裸眼视力R:0.05;L:0.05。

旧镜矫正:OD:0.7-,OS:0.7-,OU:0.8-。

充分雾视,综合验光仪验光:矫正视力R:-5.50→1.0;L:-5.25→1.0;右眼为主视眼。

综合验光仪调节功能检测:

A P C:O D:7,O S:7.5,O U:7.5;N R A:+1.2 5;P R A:-2.5 0;B C C:-0.5 0;FLIPPER:OD:1,OS:2,OU:1。

复查数据分析:(1)被测者负相对性调节低常;(2)调节灵敏度正片通过困难;(3)调节幅度基本正常;(4)调节反应小于+0.25;(5)检出的证明调节超前的异常项目,两项以上呈阳性。

结论:被测者投诉,源于前次验光是在充分雾视后进行,矫正视力基本可信。但其近期视近过于频繁,产生调节超前,调节因素导致远矫正视力下降,并伴随视近疲劳。

处置方案:R:-5.50→1.0,L:-5.25→1.0,A D D:+1.75,P D:60c m。A D D处方联合放松训练(使用翻转拍和视力卡,见图1)。嘱被测者按时(1、3、6、12个月)复查。调节超前的症状可望根本缓解。

图1 翻转拍和视力卡

4 电脑验光对集合功能异常进行预先判断

4.1 集合功能异常的类别

集合功能异常的类别主要有:集合不足、集合过度、散开不足、散开过度、单纯内隐斜、单纯外隐斜、假性集合不足。一般在综合验光之前,进行眼位检查最常用的方法有遮盖去遮盖和交替遮盖法。而交替遮盖法适用于集合功能异常的预判。

4.2 预先判断的方法步骤

观察被测者在电脑验光仪屏幕中,呈现的眼位移动情况和移动方向。通过屏幕中被测者的眼位移动与否、移动快慢、移动方向等表现,推测其是否有隐斜视,以及若有隐斜视,被测者隐斜视的性质、程度以及成因。

而在电脑验光阶段进行视功能异常的预先判断过程中,在验光仪屏幕上,首先可以获知被测者屈光不正的具体数据,并且在验光主机交替检查被测者单眼屈光不正度时,同步观察被测者的眼位有无变化,以及眼位的变化方向。

在判断被测者隐斜视性质的同时,依据电脑验光检出的屈光不正度,结合隐斜视性质,判断被测者视功能异常的具体类别,其预先判断的推论,对后续的视功能检测具备预先判断性实际意义。

4.3 具体操作要点

电脑验光对集合功能异常进行预先判断主要有3个操作要点:(1)在验光仪的屏幕中观察被测者的眼位是否移动;(2)在验光仪的屏幕中观察被测者眼位的移动方向;(3)在验光仪的屏幕中观察被测者眼位的归正速度。

4.4 疑似隐斜视判断的方法步骤

嘱被测者下颌置于颌托,额头位于验光仪头靠处,牙齿咬合。请被测者坐姿端正,并且将被测者的外眦角和电脑验光仪的眼高标记线对齐,从被测者的左眼向右眼平移电脑验光仪。

首先从屏幕观察其双眼位置是否水平一致,防止由于双眼位置偏斜,导致验光仪测量的散光轴向误差,在测完右眼之后,平移验光仪测量左眼。

电脑验光对集合功能异常进行预先判断的要点,主要是在平移电脑验光仪的瞬间,从屏幕中观察被测者眼位有无移动和移动的方向以及归正速度。如果被测者双眼的眼位,在机位变换中无变化,则可以初步判断被测者为正视眼。其中在观察疑似隐斜视时的注意事项见图2。

图2 疑似隐斜视注意事项

4.4.1 运用电脑验光仪对疑似内隐斜视的判断(主要观察被遮盖眼)

在由左向右平移电脑验光仪的瞬间,观察被测者被主机遮盖的右眼是否存在眼位的移动,如果验光仪由左眼平移到右眼的瞬间,在屏幕中看到被测者的右眼由鼻侧移动到正位,右眼测量完成后,再将机器由右眼平移至左眼,在验光仪开始测量左眼屈光度的同时,如果在屏幕中看到被测者的左眼同样由鼻侧移动到正位,就可以通过被测者眼位的移动方向,初步判断其为内隐斜,并且依据眼位归正的速度,结合电脑验光数据,概略评估其隐斜视的性质和程度。

4.4.2 运用电脑验光仪对疑似外隐斜视的判断(主要观察被遮盖眼)

在平移电脑验光仪的瞬间,观察被测者被主机遮盖的右眼,是否存在眼位的移动,如果验光仪由左眼平移到右眼的瞬间,在屏幕中看到被测者的右眼由颞侧移动到正位,右眼测量完成后,再将机器由右眼平移至左眼,此刻验光仪开始测量左眼屈光度,如果同时在屏幕中看到被测者的左眼同样由颞侧移动到正位,就可以通过被测者眼位的移动方向,初步判断其为外隐斜,并且依据眼位归正的速度,概略评估其隐斜视的程度。

4.5 案例分析

患者,男,19岁,主述:近距离用眼频度高、时间长,视疲劳明显。近距离读写出现串行、字迹漂浮等症状,而且阅读书写难以持久,夜晚反应最为明显,偶尔伴有重影现象。

病例分析:用电脑验光仪检查被测者的过程中,观察其调节紧张的相关症状,是否具备疑似调节异常的基本特点。同时,在电脑验光仪屏幕中观察其眼位是否移动,如果移动,则侧重观察其移动方向和归正速度,以便确定其集合功能的情况。

本例患者依据主述等情况推测:被测者用眼频繁紧张、旧镜双眼屈光度处于屈光参差的临界值上,如果电脑验光仪屏幕显示瞳孔反应正常,主述的起因应该是集合异常的可能性高一些。

电脑验光检查:首先观察电脑验光仪屏幕中患者瞳孔的反应,确定是否有调节超前的存在。主要观察两个方面:(1)瞳孔的大小;(2)瞳孔收缩和开大的情况。如果患者的瞳孔在屏幕中正常放大,并且收放自如,可以初步判断为不存在调节超前。其次侧重观察电脑验光仪屏幕中患者眼位的反应,确定是否有集合异常的存在,主要观察以下3个方面:(1)由于旧镜屈光度处在屈光参差的临界值上,要注意本次电脑验光的数据是否存在屈光参差;(2)如果存在屈光参差,就要在视功能检测时,注意被测者对Worth4点灯的描述,观察其融合功能的相关情况;(3)因为可能存在屈光参差,所以要侧重注意被测者有无眼位的变化,并且通过对眼位的观察,推测集合功能的具体情况,以便为视功能检测确定相应的预案。

检查结果:通过观察患者在电脑验光仪屏幕中的反应,确知患者的瞳孔缩放正常,不存在调节超前。同时,结合主述,形成初步判断为调节滞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同时在验光仪屏幕上可以观察到被测者的眼位呈现从颞侧向中央回归的倾向,初步判断为散开过度或单纯外隐斜。

检测预案的确定:在综合验光的视力检测过程中充分雾视,使患者在放松调节的情况下进行视力检测,以便确定其屈光参差的程度。在综合验光的视功能检测方面,由于疑似被测者存在屈光参差,可以通过Worst4点灯,重点排查融合功能是否异常。在进行隐斜视检测中,关注其远近隐斜视的异常情况,如果远近隐斜视均异常,提示为单纯隐斜视的可能性较大。如果远隐斜视为外隐斜,近隐斜视正常,则提示为散开过度的可能性大。

电脑验光:每眼测量3 次,右眼(1)±0.0 0、(2)±0.0 0(3)±0.0 0;左眼(1)-4.0 0/-0.7 5×1 7 5、(2)-4.0 0/-0.75×175、(3)-4.00/-0.75×175。

检查结果:裸眼视力:R:1.0、L:0.05;旧镜度数:R:±0.00、L:-2.50;旧镜矫正:R:1.0、L:0.3。

充分雾视综合验光仪验光:矫正视力R:PL、L:-3.75/-0.75×180→1.0,右眼为主视眼。

综合验光仪视功能检测数据分析:(1)Worth4点灯3~2(提示视近单眼抑制);(2)单眼正负相对调节R:NRA:+2.00、PRA:-4.75(提示:主导眼放松调节困难);L:NRA:+2.25、PRA:-1.00(提示非主导眼调节紧张,成因为视近抑制);(3)双眼调节灵敏度(Fail+/-提示集合功能异常);(4)远隐斜:14△BI,近隐斜视正常(提示散开过度);(5)检出证明散开过度的异常情况,两项以上数据呈阳性。

结果:该患者集合功能异常是因屈光参差引起的散开过度。同时证明运用电脑验光仪进行预先判断具有可信性。

处置方案:(1)单眼配戴隐形眼镜;(2)视觉训练。

处方:R:±0.00→1.0,右眼:主导眼;L:-3.75/-0.75×175→1.0;PD:60cm。左眼配戴隐形眼镜:-4.00DS。

视觉训练:(1)左眼侧重调节训练(反转片、视力卡);(2)双眼侧重融合功能训练(Brock线、矢量图);嘱患者按时(1、3、6、12个月)复查,散开过度的症状可望缓解。

5 运用电脑验光仪进行视功能异常预先判断的试验数据分析

5.1 试验结果

自2013年1月~2014年4月,共检出适合验证数据分析试验个体297位。其中,通过电脑屏幕显示眼位正常的实验个体为167位;显示异常的有77位(19位显示为调节功能异常,58位显示为集合功能异常)。另外,有53位在电脑屏幕中反应不清晰。

5.2 试验数据浅述

使用综合验光仪对297位试验个体进行综合验光之后,对累计的试验数据进行归类比对,首先针对电脑验光阶段反应不清晰的53位个体的数据甄别归类。

验光以及视功能检测数据显示,电脑验光阶段反应不清晰的53位个体中,调节功能异常42位,其中调节滞后31位、调节灵敏度异常8位、调节维持不良3位。联合电脑验光阶段的预先判断,共有61位试验个体调节异常。

通过电脑验光阶段预先判断为调节异常的19位个体,占实际调节异常总人数的18%,而且均为调节超前反应。

验光以及视功能检测的数据显示,电脑验光阶段反应不清晰的53位患者,其中11位是集合功能异常,均为集合过度和集合不足倾向。联合在电脑验光阶段预先判断,并且在视功能检测中确认的58位集合功能异常患者,集合功能异常患者总计为69位。通过电脑验光阶段预先判断为集合功能异常,并最终确认检出的58位患者,占实际集合功能异常试验总人数的89%。

5.3 试验结论

结合试验数据分析,在电脑验光阶段对调节超前(过度)以外的调节功能异常进行的预先判断,不具有实际意义;对调节超前(过度)的检出率满足试验要求,其预先判断的推论,对后续的视功能检测具备指导意义。另外,在电脑验光阶段,依据试验观察,对集合功能异常方面(散开过度、散开不足、单纯外隐斜、单纯内隐斜)的预先判断,具有实际意义。

6 电脑验光预判功能总结

6.1 调节功能的预判

结合理论指导和试验数据,可以看到电脑验光对调节功能异常进行预先判断,主要通过3点:(1)观察被测者是否极易紧张并且畏光;(2)电脑验光的数据是否不稳定;(3)瞳孔是否很小,反应是否极为迟钝。其中“(2)”和“(3)”,主要是通过观察验光仪屏幕中被测者的调节反应,获取调节超前方面的信息,即电脑验光对调节功能异常类别中,调节超前方面的预先判断,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6.2 集合功能的预判

电脑验光对集合功能异常进行预先判断,主要基于两点:(1)在验光仪的屏幕中观察被测者的眼位是否移动;(2)在验光仪的屏幕中观察被测者眼位的移动方向,并且依据眼位的移动方向和眼位归正的速度,概略评估其隐斜视的程度。并且依据电脑验光仪同步检出的屈光不正度,结合隐斜视性质,判断视功能异常的具体类别,其推论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电脑验光仪在对患者进行验光时,由于是单眼测量验光数据。被测量眼处于摄像镜头前,等同于开放状态。未被测量眼,处于验光仪主机的后方近端,该眼实际等同于遮盖状态。由于隐斜视在融合反射的作用下,双眼眼位依旧可以保持正位。因此,交替观察被测者在电脑验光中的眼位变化,和交替遮盖实验一样,都属于打破融合反射的方法,目的就是为了排查隐斜视。在综合验光之前,充分了解被测者视力以及视功能的真实状况,可为接下来的各项检测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7 结论

一般认为,确诊一个异常情况,至少需要两项以上的检测数据呈阳性。结合试验数据,运用电脑验光仪,对视功能异常的部分指标进行预先判断,可以借助其他检测方式,进一步提高视功能异常指标的可信度。另外,发挥电脑验光仪基础功能的同时,使其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对数据检测的方向性加以求证。将有助于提高验光处方和视觉训练计划的对症程度。

猜你喜欢
眼位斜视右眼
掩其右眼
左眼右眼
左右眼
远用瞳距的测量方法与眼位的关系
白内障术中局部注射麻醉导致的术后斜视及治疗
下斜肌切断术与下斜肌转位术治疗V征斜视的效果比较
6.82实用眼位攻略
IMU/GPS测量误差对斜视条件下机载重轨干涉
DOTA2终极眼位攻略(夜魇篇)
手筋发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