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大师的“情境教学”

2014-07-23 11:17魏宁
求知导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广博钱穆荆轲

魏宁

在民国一代学术大师中,若要问谁与中小学的缘分最深,恐怕非钱穆莫属。从十八岁因家贫而执教小学算起,到三十六岁离开中学远赴高校,钱穆在中小学的讲坛上度过了十八载春秋。如果说学术上的钱穆完全是依靠自学卓然成家的,那么讲坛上的他也完全是凭借自己的摸索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令学生倾倒。

钱穆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教育学的知识更是无从谈起,但幸运的是,在钱穆自己的中学时代,遇到的先生大多知识广博并且教法独特,这深深影响了钱穆。在常州府中学堂读书时的国文教师童斐就是一位对钱穆日后的教学影响甚大的教师。童先生不但学问广博,而且极为诙谐幽默,在课堂上甚至化身为课文中的人物,将学生引入历史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大呼过瘾中学到知识。

一次讲《荆轲刺秦王》,童先生竟真的带了一幅大地图上了讲台。当讲到“图穷而匕首见”的时候,只见童先生效仿荆轲,在讲台上一点一点翻开地图,当地图全部展开的时候,赫然出现一把小刀。正当同学们一片惊呼之际,童老师将小刀奋力向对面掷去,刀锋笔直插入教室对面墙上,嗡嗡作响。童老师绕着讲台疾走,仿佛荆轲追赶秦王。

童老师如此投入而逼真的情境教学一直影响着钱穆,以致日后登上中小学讲台的钱穆也不忘以真情实景启迪学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钱穆在梅村四小执教时,与学生同住在学校寝室之中。一天深夜,月光将寝室照得异常明亮,钱穆竟被这光亮照醒了。他无意中一个翻身,手臂刚好碰到墙壁上。突然间,钱穆灵光乍现,他想到,“臂”与“壁”都是形声字,“辟”属声,“臂”在身旁,“壁”在屋旁,是否“辟”声字都有旁边的意思呢?想到这里,钱穆再无睡意,脑子里一连闪过十几个辟声字:避是走避一旁,嬖是女侍在旁,劈是用刀劈开在两旁……第二天的课堂上,钱穆抛开课本,向学生讲述了自己昨夜所思所得。恰巧这一天县里的督学来校视察,督学竟也听得入了迷,课后还在县署月刊上写了听课心得。很快,“臂壁旁义”这一课就传遍了无锡、南通的教育界,成了钱穆“情境教学”的成名一课。

作文课通常是学生感到头疼的,经常冥思苦想也无从下笔,但钱穆的作文课却总是让学生融入各种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一天,他带着学生来到苍松掩映的郊外,让学生坐在松树之下,仔细观察周围的景物。“发现什么了?”钱穆逐一问学生,待大家七嘴八舌述说完毕,钱穆说:“今有一景,大家都没注意,你们仔细听听,听到头上的风声没有?和平时听到的风声有何不同?”学生们侧耳细听,脸上露出疑惑的表情。钱穆解释说:“这是‘松风,风过松林,穿松针而过,松针细而多缝,风过其间,风声飒然,迥异平时。”学生们频频点头。接下来钱穆让学生们试着写下松风的特征,写好后,师生围坐在松林中朗读讨论,点评高下,直到夕阳西下,大家还意犹未尽。这以后,同学们遇到钱穆便问:“今日是否上作文课啊?”

有大学问的人未必肯在教小学生上下工夫,勤勉教书的人又未必学识渊博。既有广博的学识,又肯下功夫钻研教育的方法,这才是大师的课堂。 (来源:《北京教育》,2013年10期)

endprint

猜你喜欢
广博钱穆荆轲
荆轲刺秦
勤奋进取 知识广博
——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金山小学简介
钱穆的容与化
钱穆的容与化
文言实词小课堂
荆轲刺秦王
论钱穆的地方自治思想
父亲对钱穆的教诲
荆轲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