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刚
摘 要:本文使用语料库语言学的原理、统计的手段和历史比较的方法考察了“一样”一词从《红楼梦》及其代表的现代汉语完全形成之初阶段和《人民日报》代表的现代汉语标准书面语的变化,指出它已经从一个完全的实义谓词转化为一个基本上只能出现于特殊句法结构中的结构词;并从这个实例出发对现代汉语用语法化手段形成有特殊意义的句式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语料库语言学;“一样”;《红楼梦》;《人民日报》;平比结构
一般认为汉语中的“一样”一词是一个可以独立作谓语的谓词。它表示平比,是可以作谓语形容词(或动词)的,也可以用作定语,或状语。但是在现代汉语的发展过程中,“一样”一词的语法功能经历了本质性的变化,全面体现了语法化的特征和作用。
一、《红楼梦》所代表的现代汉语完全形成之初阶段的“一样”
现代汉语在康雍年间完全形成,《红楼梦》是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早期现代汉语作品,最全面地反映了现代汉语完全形成之初的语言特征。将《红楼梦》中“一样”一词的用法与今天的现代汉语书面语做比较,可以看到“一样”一词的发展道路。
《红楼梦》中共有166个“一样”。其中有形容词的定语用法,有副词的用法,有指代性的用法,但最主要的还是与平比有关的谓语的用法,共95处,超过其他用法的总和,是这个时代现代汉语 “一样”一词的主要用法。在这95处中,有74处是完全独立的单句谓语,例如:(其中大部分是直接引语中的单句或没有疑问的单句,若文句意义不全,可能会使人怀疑后面还有成分,所以将后面句子部分引出)
因此便大不喜悦。独那史老太君还是命根一样。说来又奇,(第2回)
劝姑娘不要伤心想家,跟着老太太和舅母,即同家里一样。姊妹们虽拙,(第3回)
附学读书,也不过和我一样。他因仗着宝玉和他好,(第10回)
在与谓语有关的95处用法中,有74处是完全独立的单句谓语,占比例为77%强。在现代汉语完全形成之初,“一样”在表示平比的意思的时候主要是用作独立谓语。
剩下的几十例也并不能说不能单独作谓语。其中出现在复句中,如:
这也和咱们家池子里的一样,也是楼子花?(第31回)
但这样的句子完全可以解释为单句的复合,与占压倒多数的独立谓语句联系起来看,它们应该是独立谓语句的复合。
在《红楼梦》中 “一样”出现于状语性的介词结构中的情况,有以下几例:
我今来求姐姐进去和我一样同居同处。 (第68回)
收拾东厢房三间,照依自己正室一样装饰陈设。 (第68回)
表面上看,它们很像是类似“主+介词+介词宾语+一样+谓语”的结构,“一样”在这样的结构中作状语结构中的助词(参见下文),虽然数量小,但似乎结构已经成形。
但我们可以发现,相同句式,《红楼梦》中可以在“一样”前加一个“的”字:
我说大嫂子倒不大说话呢,老太太也是和凤姐姐的一样看待。 (第35回)
这是一句在今天不可理解的句式。但可以发现,《红楼梦》中“和/跟/同/像/与+介词宾语+一样”的句式作单独谓语句时,也都可以在“一样”前加一个“的”字:
这样精致?我就象到了天宫里的一样。(第41回)
你也坐下,就如同我没来的一样才好,不然我就去了。(第50回)
我将来在棺材内独自躺着,也就象还在怡红院的一样了。(第78回)
我们知道,我们今天用在状语的“地”字在《红楼梦》中是写作“的”的,因此上面的句子的“的”都是“地”,如“这样精致?我就象到了天宫里地一样。”这就完全证明,在“和/跟/同/像/与+介词宾语+一样”句中,“和/跟/同/像/与+介词宾语”是介词结构,加上“地”作状语,修饰主要动词“一样”。因此,上面“老太太也是和凤姐姐的一样看待”就应该是“老太太也是和凤姐姐地一样看待”,“和凤姐姐”与“一样”是两个独立的状语,共同修饰“看待”。
所以这样说,还有进一步的证据:
我这里赶着收拾房子,一样和我的道理,只等老太太知道了。(第68回)
意思是“和我一样的道理”,“和我”和“一样”并不组成一个介词结构,而是并列的成分,所以位置可以互换。
这样,在《红楼梦》的时代,“和/跟/同/像/与+介词宾语+一样”是一个独立谓语句,“一样(地)+谓语”,也是个独立谓语句,当需要将两者结合表示意思时,就可以组合起来,但结合后的句法地位不是很确定。 “和我一样同居同处”句子是两个独立句的合并,“一样”因为在两个句中都占有地位,所以将它们连接了起来。这样的句子的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标准的“介词+介词宾语+‘一样+谓语”的说法,这才有后来“一样”进一步虚化为其中的一个助词。
二、《人民日报》所代表的现代汉语标准书面语中的“一样”
而在今天的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词的用法正好相反。
平比句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句子,用来表达语义上的近似、相同的比较,例如“像……似的如何”“和……一样如何”等语法形式。这类句式的研究是现代汉语研究的一个重点。
本文采用的语料,是《人民日报》十年(1995-2004)的语料,该语料库约六亿字,属于大规模真实文本,代表规范的汉语普通话书面语。下面引用的材料全部采自上述《人民日报》十年的语料,每句不注出处(《人民日报》原始材料按年、月、日、版、专栏名、条号、文、作者记录出处,所有的出处记录都超过100字,在本文中注明所有出处的话其字数会超过全部正文字数,因此省略。需要查对原文可以使用我们对《人民日报》十年(1995-2004)所作的语料库软件)
通过使用语语料库的分析和统计,可以发现,在平比句中“介词+介词宾语+‘一样+谓语”的句式,和“介词+介词宾语+‘一样”的句式占主流地位。而其中尤以介词为“和/跟/同/像/与”的格式最为常见,使用最为频繁。例如在《人民日报》中有:
“介词+介词宾语+‘一样+谓语”:
八一厂厂长明振江说,和一切艺术一样,军事题材电影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永保活力。
“介词+介词宾语+‘一样”:
就跟上网用宽带一样。
上述“介词+介词宾语+‘一样+谓语”是“一样”结构后面直接连接谓语成分,《现代汉语八百词》把“介词+介词宾语+‘一样+谓语”类句式中的“一样”看作表示“同样、没有差别”的形容词,但在“介词+介词宾语+‘一样+谓语”类句式中显然不成立,可以认为它已经语法化成引进比较对象的助词。
而“介词+介词宾语+‘一样”类句式在“一样”结构中,“一样”似乎应该是主要谓语。但统计发现,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介词+介词宾语+‘一样”一般是一个小句,它在停顿之后还跟有其他小句,如:
网络游戏在丰富人们生活、创造财富的同时,又像潘多拉的盒子一样,衍生着罪恶。
在《周易》中,“复”卦的内容同其余诸卦一样,是非常丰富的。
这里的“一样”结构,我们认为已经不是独立的谓语句了,不与其他子句并列,而是状语。其原因有两个,一是这里的“一样”结构在句子中出现的位置非常灵活,可以出现在句首,也可以出现在后面,符合状语的特点,如:
与周围其他大大小小山坡一样,都是等待着开发的荒山。
澳门人说普通话说得佶屈聱牙,和香港人一样。
这样的句子是无法与状语严格区分开来的。
但更重要的是第二个原因:通过统计分析可以看到,“介词+介词宾语+‘一样”类的用法已经不能单独成句,而必须与其他小句一起出现。如果它不再具有独立成句的能力,就不能再被视谓语句,而是副词性的状语成分。
endprint
“一样”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有很多种用法,它可以是形容词、副词、指代性的词,但主要的是可以作谓语的动词,例如“他和其他苏联登山运动员们一样”中的用法。
我们研究的“一样”一词,并不包括“不一样”“不太一样”等否定形式,因为研究发现,它们在语法上不是“一样”的否定, “不一样”“不太一样”等否定形式具有自己的语法规律,我们将另外作研究。使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对“一样”一词进行了分析,在十年的《人民日报》文本中共发现7210例“一样”用于平比的句式(作动词或我们所谓的助词,其他的形容词、副词的用法极少,只有230例),其中大部分属于位置在句首或句中,后面还有谓语的,如:
就像生吃海豹肝和以海豹肉为主食一样,大多数格陵兰人依然保持着千百年沿袭下来的生活习惯。
一、切仅在30分钟之内就布置完毕,像以往抗灾抢险一样,不讲条件,不讲价钱,高效率、快节奏,免除了一切繁杂呈报手续。
我的泪水刷地一下流了下来,要知道连日来贺老总和我们一样,也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没有吃上一口热饭。
“一样”结构充当状语一定伴随其他主要谓语共同出现,不能单独成句,只是引入比较的对象,对象的动作在主要谓语的动词中表现,这占所有语料的89.06%,6421例。这个比例已经毫无疑问地告诉我们,“一样”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功能主要就是在谓语动词前后引入平比的对象。
在此之外尚有789例,即总数的10.94%的例外,在这些句子中,“一样”结构处于句尾的位置或其他位置,似乎仍是充当独立谓语的。但其实不尽然。
在10%的例外中,有一些是同样性质的状语句的变形。
(1)倒装句法。状语出现在句子的末尾,在汉语的习惯就是倒装句法。如:
英国国旗可以在该处飘扬,就像葡萄牙国旗在澳门飘扬一样。
这类句子出现49次。句法倒置的出现可能主要是受外语影响。这类句法倒置中的“一样”结构并不是作谓语,而是和语料中的大部分形式一样,都是充当状语。这样“一样”结构充当状语的句子则应该再加上后置状语的49例,总数已经达到6470例,达到了全部语料的89.73%。
(2)补语。“一样”格式由于作补语而出现在句子末尾,这类格式出现的非常少,仅有14例,如:
两人虽已银霜垂鬓,但一谈起科学和友情,都激动兴奋得如同年轻人一样。
虽然这时打药最顶用,但20多公斤重的药桶背在身上,一趟下来,她浑身湿得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这里的“一样”结构的句法功能仍不是谓语而是补语。
(3)标准单句:
他怀念邓小平像长辈一样给予他特别的关照。
在这样的句子中,“一样”结构在单句中做状语,性质仍是一样的。
除去上面各种变形等之外,剩下的就是真正的“一样”结构充当谓语的形式。这种形式在语料中共有211例,其中能够独立成句的有197例。
在“一样”结构用来表示平比的全部语料中,“一样”结构充任状语性小句的共6470例,占总数的89.74%,而“一样”结构作谓语的独立谓语句仅有197例,仅占总数的2.73%。我们可以用量的原则将它们的合法性排除,但具体分析每一个“一样”结构作谓语的独立谓语句可以看到,它们成立的限制条件是很严格的。
这些句子中大多数都需要利用上下文环境来补充语义:
许多所谓的专业修理商都和我一样。
从来没像这样种过洋芋,洋芋金贵得像苹果一样。
对年青的乐手们来说,今晚的演出和以往一样。
在这些例子中,“我”“苹果”“以往”(的演出)是怎么样的,或是预设了的,或是前文有说明的。
更重要的是,这197句中,尽管每一个句子都似乎是独立的句子,但它们几乎没有一个是单句,都是在复句句群中出现的,其单独成句的能力很值得怀疑:
心理能力退化,痴呆或神经错乱,视物模糊,出现平衡障碍,肌肉收缩,症状与疯牛病一样。
我们的世界是个多样化的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不同,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发展水平等也不尽一样。
由于各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发展的不同,各国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也不完全一样。
总之,这197句的例外各有各的特点,但都有严格的限制。即使不是这样,197句在8000句中所占的比例也是可以说明其非正规的地位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样”结构在平比句中的性质是引入比较的对象,本身是不能作谓语的,在句子中的典型功能是充当状语,位置也很灵活。“一样”格式作句子的主要谓语是极少数的情况,而且受到严格的语义限制,需要上下文或比较对象来为其提供信息,本身很难单独成句。因此,“一样”已经从具有表示平比意义的形容词、动词语法化为引入比较对象的助词。
上述研究表明,从《红楼梦》到21世纪的《人民日报》,“一样”一词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一个语法化的过程,从可以独立作谓语的谓词,化为引进平比对象的助词,成为平比句的最主要的语法手段。
三、结语
经过以上的研究,我们认为,在现代汉语完全形成之初,在以《红楼梦》为代表的现代汉语中,“一样”作为谓词在平比句中的功能是作独立谓语(或副词作状语),但是,由于表达的需要,它的谓语性用法和副词用法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以它为联系的凝固的句子,就是后来的“介词+介词宾语+‘一样+谓语”句式的起源。而这句式不断发展,形成了更好的平比句的表达形式,可以完整地表达平比动作的意思,逐渐成为平比句的主流(因此,“一般”、“相同”等词的用法中,与“一样”相同的助词的用法也大量出现,甚至超过其动词、形容词的用法。这个问题我们在其他的文章中讨论),而“一样”本身受此影响,谓语动词的使用不断弱化,到了今天,我们已经可以说,它的助词用法是主要的,其他用法是次要的,特别是谓语动词的用法基本消失,只是历史的残留。
这样的发展就是“语法化”的过程,虽然“语法化”的作用有争议,但我们认为,“一样”的变化是“语法化”的代表。最近几十年中,现代汉语的发展比较迅速,这有外来语的影响,也有其他一些因素,但不容忽视的是,现代汉语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与其他外在的社会影响不同的是,现代汉语自身的内部发展不但遵循更严格的语言规律,而且一般是朝着更精密、更准确、更抽象的方向发展的。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红研所校注本)[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
[2]车 竞.现代汉语比较句论略[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3).
[3]胡吉成.当前网络词语问题探析[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4]江蓝生.助词“似的”的语法意义及其来源[J].中国语文,1992(6).
[5]郭鸿杰.英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语言认知研究法).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6]李剑锋.“跟X一样”及相关句式考察[J].汉语学习,2000(6).
[7]李临定.现代汉语句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8]李 讷,石毓智.汉语比较句嬗变的动因[J].世界汉语教学,1998(3).
[9]李向农.再说“跟……一样”及其相关句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3).
[10]刘海燕.网络语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1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2]马清华.汉语语法化问题的研究[J].语言研究,2003(2).
[13]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4).
[14]石毓智,李 讷.汉语语法化的历程——形态句法发展的动因和机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5]王建新.计算机语料库的建设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6]吴福祥.汉语语法化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7]徐复岭.关于“一样”的词性和用法[J].汉语学习,1981(2).
[18]杨成虎.语法化理论评述[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0(4).
[19]赵金铭.论汉语的“比较”范畴[J].《中国语言学报》第十期,2010.
[20]郑远汉.关于网络语言[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21]朱德熙.关于“比”字[C]句.《语法研究与探索》(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7.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