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补天神话探源

2014-07-23 11:03璐婷王涛
求知导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论衡淮南子红楼梦

璐婷+王涛

摘 要:补天神话由来已久,从西汉刘安《淮南子》、西汉时整理的《列子》到东汉王充《论衡》,对补天神话的叙述同中有异,这应当是受编撰人主观思想及时代的影响。曹雪芹祖父曹寅的《巫峡石歌》给了曹雪芹很大的启发,曹雪芹自身遭遇及其思想也使他对补天神话有了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淮南子》;《论衡》;改造原神话的原因

《红楼梦》以女娲补天神话为楔子引出全篇,可以说从一开始就为整部作品染上了神秘、朦胧的色彩。女娲补天神话历史沿革如何?曹雪芹如何杜撰出一个不一样的补天神话?细细想来,其中滋味值得研究。

一、补天神话在不同时期的相关记载

女娲补天这一历史悠久的创世神话,可考文献资料目前最早见于西汉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苍天补,四极正……狡虫死,颛民生……”

由西汉人整理、现存八篇的《列子》,对补天事件的记载也只有寥寥数语:“然则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练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列子》中紧跟补天之后所提及的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刘安将其收编在《淮南子·天文训》中,从先后顺序看,仍是先有女娲炼石补天,后有共工破坏。说明是远古时代,混沌初开,天地由于自身缺陷而引发灾难而非人力所致。于是,为了子孙更好地生存,也为了使天地回归自然之道,母系社会缔造起来的大神女娲炼石补天,使生灵免遭涂炭,万物得以继续繁衍。

发展到后来,记载中的补天故事就与先前发生了矛盾,主要是炼石补天与共工破坏孰先孰后的问题。

东汉王充《论衡·谈天》中记载:“共工与颛顼争为天子不胜,怒而触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维绝。女娲销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编撰者为东汉杰出思想家王充,他坚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我觉得他在《论衡·谈天》中对补天与破天的先后顺序作这样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唯物主义的观点。如果没有人蓄意破坏,那么封建制度之“天”是完美无缺的,这与《淮南子》《列子》中补天之后才有破坏所体现出承认封建制度之“天”天然存在缺陷的观点截然不同。不能不说,这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封建专制制度的健全、对人思想观念束缚的加强有关。

自此后,官方版本的女娲补天神话都是在共工怒触不周山之后了。但无论先后,都体现了古代“历史是由英雄(而非人民)创造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

二、艺术加工的灵感来源

然而,在女娲补天神话中杜撰出一块遗留之石并幻形入世并非曹雪芹首创,在其祖父曹寅的《巫峡石歌》(曹寅《楝亭诗钞》卷八)中,就有记载。女娲炼石所遗、因“廉角磨耽”未被采用、集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的巫峡石,这与曹雪芹笔下同为女娲炼石补天所遗留、“无材可去补苍天”(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石上偈。“无材”:不成材,不成器,也就是“矿”)、自经锻炼灵性已通的青梗顽石何其相似。所以说,曹雪芹笔下青梗顽石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其祖父曹寅笔下的巫峡石。

另外,曹雪芹平生遭际也与青梗顽石相仿,可以说是以石自比。曹家自清初始到曹雪芹一代,是诗礼簪缨、钟鸣鼎食的世家大族,曹雪芹祖上接连三任担任江宁织造的要职,深得皇帝信任。彼时的荣宠、繁华富贵、权势,一般人只能望其项背。一朝风雨,政治斗争导致曹家被抄,曹雪芹经历了大起大落,生活自此潦倒,“举家食粥酒常赊”(出自曹雪芹的好友敦诚《赠曹雪芹》一诗)。就如青梗顽石一般,原本与众补天之石一同被磨炼,没有什么不同,后来真正要补天时却被单独撂在一边,不得入选,自此与众石天地相隔,这个打击是巨大而沉痛的。

曹雪芹固然有才,但统治者却很难再去任用一个自己不信任、被抄家的人,因此纵是有才也“无材”“不得入选”。在曹雪芹心里,也是想过要再入仕途、光宗耀祖、能有“补天”机遇的吧!然而条件不允许,再加上曹雪芹自身偏爱才艺、醉心文墨书画,并无心政治,所以他也只能如青梗顽石一般“自怨自愧,日夜悲哀”。

由此看来,受先人启发,加上自身遭遇,曹雪芹在一定程度上把自己幻化成了女娲补天所遗留下来的顽石,并对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进行了进一步的艺术改造。

参考文献:

[1]朱淡文.《红楼梦》神话论源[J]. 红楼梦学刊,1985(1):1—18.

[2]晓 兵.《红楼梦》神话分析[J]. 中文自学指导,1997(4):48—49.

endprint

猜你喜欢
论衡淮南子红楼梦
民国北方京剧科班的发展流向及与“外江派”关系论衡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Towards Semiotics of Art in Record of Music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嫦娥奔月
别样解读《红楼梦》
《论衡》选读
传承与转化:《淮南子》核心价值理念探析
国外首部《淮南子》英语全译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