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茜洁
在新技术、新媒体的强劲冲击下,国际国内的重大信息已经达到同步传播的速度,传统的纸媒由于受限于传统的生产工艺,无法在“快阅读”上抢占先机。而如何化解当前所面临的纸媒危机?三峡商报反其道而行之,不与新媒体“抢头条”,而是提倡“慢阅读”,放慢脚步,精耕细作,利用传统媒体精采精编的编采优势,推出一份接地气有品质的《慢生活周刊》,将优质的读者群体揽入到名下,重新找回纸媒在高端读者圈中不可替代的影响力。
一、《慢生活周刊》的宗旨:顺应社会转型的要求
2014年新年伊始,三峡商报在每周日推出全新的都市时尚生活范本——《慢生活周刊》,正如周刊发刊词中所言:“时下,都市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神经绷得越来越紧。享受高品质的生活,我们需要慢下来,过一种慢生活。关注都市人的心灵领地,推崇悠闲雅致的生活情趣。且行且慢,摄‘猎美景;细嚼慢咽,品味美食;慢条斯理,评点美文;轻言慢语,学做美人。不紧不慢的,让您与我们一同感受与众不同的人生。”发刊词中还特别指出:慢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隐形的奋斗,是薄发前的厚积。慢生活不支持懒惰,只是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平衡,品味到生活的真谛。
毫无疑问,《慢生活周刊》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西方社会早就意识到了快节奏对人们生活的巨大负面影响,因此,一些新兴的职业和生活方式应运而生:“‘慢的理念已开始渗入到欧美社会的各个角落,时间研究员、时间经理、抗紧张培训班等闻所未闻的名词不断出现。在美国,甚至出现了一个‘放慢时间协会。如今,这个协会已经在世界上42个国家拥有了7.5万名会员。”[1]
三峡商报之前有一个文化副刊版块“平湖月”,这个版块的内容对当前的文化热点、文化新闻进行剖析、解读,以期用独特的视角来透视、扫描宜昌文化人和文化现象,属于新闻周刊。而《慢生活周刊》则突出副刊的生活化、本土化、故事化与时尚化的特点,关注生活本身,挖掘会生活懂生活的市民脸孔,发现生活的美,表达时尚生活态度与元素。所介绍的生活方式都代表着时尚的潮流和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讲有造梦与实现梦想的作用。很显然,《慢生活周刊》基于分众传播理论[2],更注重于编排内容的的专门化,采编人员和读者(传播的接受双方)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修养。周刊设置“慢拍”、“慢行”“慢品”“慢评”四个版块,涵盖了美景、旅行、鉴宝、美食、影评、书评等方方面面,各个版块精心设置专栏,既有读者来稿,又有记者采稿,图文并茂,生机盎然,是一份接地气有品质的生活周刊。特别是周刊在“慢”上做文章,从传播节奏、传播内容、传播效果以及传播品质上都体现出“慢阅读”的宗旨与特色,弥补了纸媒传播速度上的不足,容量上的欠缺,而是向内挖掘出传播思想上的厚重,内容上的丰富以及形式上的多元,散发出隽永的文化味。
二、徐门慢走的轻松节奏,给读者呈现高品质生活的阅读感受
《慢生活周刊》是面向市民看的一份文化纸、实用纸,一份引领都市生活消费新风尚的大众化周报。一周一期的刊发节奏,让读者形成周日在家休闲阅读的习惯,培育一种良性的阅读期待。周刊设置的诸如“快乐淘”、“宜起玩”等专栏,就是以宜昌本土的生活为蓝本,在全城搜寻一些尚没有开发成景区的好山好水以及隐身于都市的好玩有趣的咖啡厅屋、茶吧、甜品屋等等,对都市读者的双休生活具有借鉴性与引领性,为他们提供一份出游、出行的行动指南。
譬如“拍客”、“生活秀”、“一路慢行”等专栏,都是由通过报纸、微博、微信等来征集的市民随手拍得的美图以及随意写成的游记随笔,这种美图与美文不似新闻图与新闻稿,适合静下心来慢慢读,慢慢品,比较符合周日文化消费的特质。同时一周一刊的频率也便于读者投稿,编辑选稿,从而形成报上报下,网上网下的有效互动。
三、轻言慢语的版面语言,给读者一种赏心悦目的文化享受
《慢生活周刊》的版面语言风格不似新闻版块那种强调简明扼要,夺人眼球,具有强大冲击力。而是设计定位为清新、雅致,富有文采,别有新意,充满着祥和、明媚与温暖的语言特色。象“生活家”、“运动烩”等专栏讲述身边一群懂得享受生活的人,他们并非过着昂贵的生活,却有一颗热爱生活、发掘乐趣的心。记者以娓娓道来的语言讲出故事的真味,与读者形成共鸣,产生互动。
而在制作标题上更是充分展示这个特点,如“带着灵魂去游行”的摄影家肖萱安;“只有不惊扰动物,才会摄出它的美”的摄影家徐晓光;“唱支歌儿给自己听”的妙音妈妈;会做丝网花的如花女人“花点心思扮美家”;“冬日戏水别样的美”的冬泳健儿郭强等等。
对于读者来稿,编辑也是尽量提炼出文章的内涵与细节,如读者投搞的一篇柬埔寨游记,编辑就把素有“高棉的微笑”的吴哥窟的描述提炼在标题上,重新编辑为“与吴哥窟相视一笑”,效果大为不同。还有一名读者通过网上投来的大九湖游记,由编辑重新制作标题为“恋上大九湖,只因它的静谧安详”,让大九湖的美跃然纸上。无论是记者采稿,还是读者来稿,都在统一的编辑思想的统领下,形成轻言慢语的语言风格,清丽雅致的版式形态,给读者一种赏心悦目的文化享受。
四、“新”“老”并进的渗透传播,让读者体验参与办报的乐趣
《慢生活周刊》在推出后,不仅吸引老读者,更是巧妙地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争取更多的年轻读者,达到前所未有的渗透传播效果。我们同步在报纸推出的慢生活QQ群号,慢生活微信群号。在群空间、微信朋友圈中发起邀请函,设置来稿邮箱,及时更新版面内容,将美不胜收的电子版面置于其中。周刊推出的首日,就有200多人加入QQ群、微信群。定期在群内组织读书、品茶、弹古琴等等活动,将慢生活的生活方式在活动中得到延展,从而提升了整个城市的文化品味。
除此外,通过QQ群、微信群吸纳的越来越多的读者,也在三峡商报组织的活动中达到交友交心的目的。不少群友将一些户外群、茶社、书屋等举办的公益活动,在群中公布,并发起邀请,使得慢生活群、圈一时成为本地最具活力与人气的社交网络平台。而周刊及时跟进,将群中及圈内朋友选择的美图、美文刊发见报,使得读者感受到参与办报的乐趣,体验到一份耐人寻味的共鸣。
《慢生活周刊》宛新月初生,如清风扑面,令人惊喜。见报当天,慢生活QQ群、微信群人气暴涨。群中及圈内的点赞无数,好评如潮。周刊主编也收到不少读者的来信,其中一位老先生用毛笔小楷写来一封长信,满纸真诚地称赞:“今读商报《慢生活周刊》首期,为其清新时尚的色彩,徐门慢走的前奏所感染,好象商报的文化味突的拔高了一筹……”。
当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发起书宣称:“尽管美国的每日新闻事业比世界上其它任何国家都要发达……却没有一种出版物能够适应忙人的时间,使他们费时不多,却能周知世事。”于是,在报道事实基础上加以分析、评论的《时代》周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80多年发展中,《时代》为“忙人”——这个当时美国社会转型期新兴阶层,提供有效的咨询,自身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一份能左右美国公众舆论的新闻周刊。[3]
时代在变迁,当快节奏的弊病越来越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时,人们希望忙里偷闲,渴望一种“慢生活”。《慢生活周刊》开局良好,但要想走得更远飞得更高,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不断创新,不断提升文化品格,让这枝新绿变成浓荫。
注释:
[1] 济恩:《慢生活态度》,《金融博览》2011年第3期
[2] 黄旦:《新闻传播学》,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孙燕君 康建中 梅园霖 刘再兴:《期刊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