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琴
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掀起了素质教育的新高潮,新课程的实施给教学带来了明显的变化。经过两年来的课改实践,笔者不由地感叹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的魅力所在。在这两年中,也饱尝了甘甜与艰辛,艰辛的是我们对新课程改革曾经有那么多的茫然和困惑;甘甜的是我们看到了课程改革实验给语文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感受到了学生与教师在课改中的变化。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语文的乐趣,让语文课更具吸引力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体现民主——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是学生的,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把本该属于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教学永远是课改的主阵地,只有将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得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创造性的参与,课程改革才能开出绚丽的花朵,才在课堂上永远充满活力。课改,终于让学生的愿望实现了。
1.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随心所欲”
多少年积淀下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在师生心间已根深蒂固。现在,完全转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充满了好奇与新鲜,听得专注,讨论得热烈,教学效果还不错。新理念提倡让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跟小组同学商量、探讨,教师不再居高临下地站在讲台前,而是学生的好朋友,穿行在学生之间,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展示自己,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
2.缩短师生距离,让学生“畅所欲言”
如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脱离束缚,主动探究,那么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畅通交流,教师要成为名副其实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用商量的口气、活泼甚至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交流。
二、自主探索——把权力让给学生
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活力焕发、生命价值不断体现的生活过程。在新课改中,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理解、感悟中获得独特的感受,这极大地满足了学生自身的需求。新教材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让学生学得自由和愉悦。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将所要学习的内容贯穿于学生喜爱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学习。
1.妙导巧引,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疑问,用疑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一方面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2.开展游戏,吸引参与
在教学中,还可以用游戏、讲故事等形式来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口语交际课的教材内容都隐含着丰富的互动性,如何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实施策略使学生比较系统、快捷地掌握口语交际的有关知识,提高相关技能是对教师的一大挑战。
三、张扬个性——把发展留给学生
著名思想家卢梭曾说过:“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热情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取代,那简直是愚蠢的事。”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树立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也就是说,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敢于突破教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1.学透教材,用活教材
在教材处理上,教师要将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也就是要针对教材、学生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要解决文章中的一个难点或一个重点问题,往往靠直接提问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时需要设计一组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调动学生的思维,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如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1)作者为什么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题?(2)同一首诗,妈妈为什么说“精彩极了”,而爸爸却说“糟糕透了”?(3)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又会怎样呢?(4)从妈妈的鼓励和爸爸的批评两种不同的爱中,我们得到什么启发?这一组问题遵循了学生思维由感性到理性、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潜能。
2.创设情境,开放空间
也许有的教师会担心:“一个问题,你说你的,我讲我的,这能学会吗?”其实不然,学生只有在这种无拘无束的状态中,从不同角度思考,各抒己见,才能培养创新精神。如上《田忌赛马》一课,笔者在让学生在复述课文、比较田忌两次赛马的异同后,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认为齐威王、田忌、孙膑各是什么样的人?”这时学生的思维像打开的闸门一样。有的认为齐威王是个骄傲的人,从课文中“洋洋自得”“轻蔑”等词语中看出;有人马上反驳,说他从课外书中得知,齐威王是个善于纳谏的人。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气氛中,巩固了课本知识,开阔了视野,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广泛阅读的良好习惯。
课改中的学生是快乐的,课改中的教师是幸运的。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理想境界。面对这次课程改革,我们要把握实际,大胆实验,与语文课程改革之士一路同行,为课程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