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明修
夜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 除了那双眼睛, 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开朗而无法被击败的。”当视角落在这字里行间时,我即刻想到台湾第一家民营“复康巴士”——“多扶接送”的创办人许佐夫先生,及其投身无障碍服务的创业故事,也想起了他想要照顾他九十几岁客家外婆的心情,以及促成台湾成为无障碍旅游乐土的坚持与善念。
“只以健康人为中心的社会,绝不是个健康的社会。”他因为自己的外婆生病受伤,需以轮椅代步,才发现原来台湾大众交通运输工具的无障碍设施,尚未完善与普及。事实上,对行动不便者来说,如果缺少妥善、贴心的配套,出门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然而,他却认为“只有障碍的环境,没有障碍的人”,因此,乃创立“多扶接送”,以“无障碍环境的全面连结”作为服务宗旨,为行动上需要特别照护的“孕、幼、老、轮”提供交通服务,让行动不便者能够自主掌握“行的需求”,能够使用受尊重的无障碍服务。
同理心会变得更重要
对许多人而言,“移动”似乎是天经地义、轻松自在的事,但对“资深公民”与行动不便者而言,有时确实具有相当的困难与限制,因此,“多扶接送”的努力,也重写了我们对“移动”的范畴、想象与定义。
取名为“多扶接送”,是因为服务对象多是身障或行动不便人士,而创办人和其同仁们并没有医疗的背景,只能针对乘客的家人或看护,从旁多方“扶持”;而其logo也设计得相当活泼有趣,分别象征着“孕、幼、老、轮”的族群,丝毫不对身障者带有一丝的歧视与贬抑的色彩,反而用鲜明可爱的造型,来打造巴士的车身彩绘,让人有耳目一新、阳光青春的感受。
然而,许佐夫先生也坦承:“我们服务的不是一般人,同理心会变得更重要。”例如:有一次,他跟着一位同仁一起进行接送服务,一路上,他们和这位叫车的奶奶互动非常好,有说有笑,服务都很周到。可是下车的时候,看到这位奶奶的眉头皱了一下,原来是因为找给她的钱,都皱巴巴的,让她感觉不舒服,猜疑是不是从哪一家医院来的客人收到的钱再找给她的。的确,如果不是从关怀客人的角度出发,根本就没办法体察出这样子的心情与问题。由于“多扶接送”经常往返医院,难免会让有些客人误以为,其流通的钱,可能是有病菌的。因此,从那天之后,“多扶接送”的SOP(标准作业流程)就规定了:找给客户的钱一律都要是新钞。毕竟,大部分的身障朋友都很敏感,也有些自卑,“多扶接送”的团队深刻地主张,生意可以不做,绝不能影响身障朋友的心情,甚至影响到他们日后出门的意愿。
事实上,认知到台湾还有很多长者和行动不便者,往往是被困在家里面的,也为了让社会更为理想与美好,想要赶快实现行动无障碍的使命,让许佐夫先生几乎是散尽家产,不计成本地投入(像是轮椅升降、爬梯机等设备,全部都从德国原装进口,平均一台车连设备成本,至少都要两百万起跳)。而其订价与收费似乎并不太符合营运成本,其实只是单纯地想让客户用一张千元钞(台币)就可以负担来回,希望让更多有就医、就学及就业需要的不便者能够使用得起,也是因为如此用心与做法,让“多扶接送”长期处于亏损的状态。但是,他竟然还很坚持不接受政府的补助,因为,拿了政府的钱就要接受其规范,而这些框框并不符合他的创业初心。
或许也是因为多了“以客为尊”之用心,也为了避免让一般大众对无障碍服务的焦点,都放在社会福利的传统框架下,“多扶接送”乃与不同产业进行跨界合作,包括与旅行社、高铁、捷运、饭店、民宿及旅游景点之协力,进而推出无障碍旅游服务,规划半日游、一日游、二日游,以及客制化的无障碍行程,由其专车到府接送,所到之处让轮椅都能通行无阻,提供“轮友”与行动不便者休闲活动的新选择与新机会,同时,也让行动不便的朋友以及陪伴的亲友们,都能够一起享受旅程,使身心都能获得舒展,更可以让其家人与看护能够稍稍喘一口气。
是不是“社会企业”又何妨
“我们当然是一定要营利的。要对社会有所影响,自己要先能活下去。”相对于医疗接送,无障碍旅游,此一新的商业模式的获利机会很大,成长也相当快速,是“多扶接送”能否永续经营的关键产品之一。亦即用无障碍旅游的盈余,来填补医疗接送的长期亏损。其实,“多扶接送”一方面提供相当平价的医疗接送,另一方面,则提供差异化的、可营利的无障碍旅游服务,让前项服务进化出后者的需求,更让后者的利润补贴前者的亏损,相当成功地运用此相互支撑的模式,落实其所宣示的“社会企业”的理念。
虽然,“多扶接送”标榜着、也为许多人认定是“社会企业”,然而,也面临了社会企业常有的困境与转型议题。一方面,社会企业的成长必须有相当多元的条件,例如公益创投家、政府的政策与法律与市场经营能力等;但另一方面,又必须坚持以社会进步、公益目的为先的使命、劳工关怀与环境保护的底线。目前,台湾还没有“社会企业”的相关立法,许多进场者也是形形色色、良莠不齐,各说各话、各行其是。
“多扶接送”以其美好的愿景,辅以优异的经营策略,创造了“福尔摩沙奇幻之旅”的一段佳话,我想只能以莎士比亚之言来形容了:“那叫玫瑰的,即使不叫玫瑰,也是一样的芬芳。”是不是称之以“社会企业”,又有何妨?
令人开心的、也有些担心的是:去年,台湾其他城市也纷纷添购巴士,成立车队,在原先“复康巴士”的基础上,吸纳“多扶接送”之理念与做法,让任何身障者及其家属,均能以电话或路上招手接送,也能跨区进行旅游安排,甚而是更平价的,此或许对“多扶接送”是重大挑战,但或也是另一转机的开端。
我站在“多扶”巴士旁,看见了好多的微笑! (韩小摘自《中国财富》)